專欄 邁克
熱門文章
邁克
某某到此一遊
ADVERTISEMENT

心中天網島

04.12.2016

但凡有點文采,甚至毋庸加油添醋,寫出來就是文藝小說了。但我這支筆實在笨,而且動機不良,寫寫寫不外迷信如果回憶化成文字,就可以安安樂樂忘記。

似乎是同級不同班的中學同學,或者低我一級,唸書時不算熟絡,反而畢業之後那兩年來往得比較密。七十年代初的新加坡,禁香口膠之外男生禁長頭髮,空氣的封閉可想而知,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作怪的小青年總有辦法找到渠道打開窗戶,探頭探腦望向外面遙不可及的世界,盼望一覺醒來背後長出翅膀,有那麼遠飛那麼遠。買得到英美期刊的地方不多,印度人經營,毛姆書裏常出現的那種,脫英獨立十幾年了,仍然若無其事把殖民地空氣鎖在店鋪,吊在天花板的風扇沒有一刻停過,緩緩轉呀轉的,將自然光過濾成菲林的閃格,彷彿這樣,便能夠活在虛構中。

我定期買英國的《Films and Filming》,就算不純粹醉翁之意不在酒,抱的也是一箭雙雕心理:編輯部介紹的電影,不知道為什麼時常有男性裸露場面,大膽的劇照屢見不鮮。BH買的是流行音樂雜誌,周刊,印在新聞紙,視覺上非常廉價,倒也賣得很貴。他迷大衛寶兒,讚得天上有地下無,好奇翻開一看,只見是個打扮妖裏妖氣的排骨仙,並非長期受瓊瑤女士訓練的文青那杯茶,印刷又壞,連五官都分不清,完全不為所動。但他沒有因此嘲笑我落伍,偶爾發現登了鍾妮梅藻的新聞,專誠剪下來送給我,那時我有潔癖,絕對不會肯剪雜誌,很驚訝他的毫不在乎。

也剪過一兩篇柯翰。上星期在倫敦,循例去唱片店東翻西翻,門口免費雜誌架擺了新鮮出爐的《Time Out》和《NME》,本來通常不拿後者,因為年輕人喜歡的歌手十個有八個連名字都沒聽過,免得觸景傷情,這次忽然記起昔日的大恩大德,特別拿了一份,看看有沒有悼念文章。當年打對台的兩大音樂周刊,BH常買的其實是《Melody Maker》,十多年前已經停刊了,如此李代桃僵,真啼笑皆非。

BH死得更早。約莫七十年代末,我在三藩市的時候,他結識了英國男朋友,搬到倫敦去了,八十年代末我趁出差之便,匆匆見過幾次面。說是住在郊區,平日難得出城,一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幸福模樣,往日那麼熱衷追趕音樂潮流,終於闖進大本營,倒又闊佬懶理。過了幾年,應該是九十年代中,有一天忽然接到也是住在倫敦的陳先生通知,BH自殺去世了。燒炭,殉情式雙料自殺──根據傳統木偶戲改編的日本片《心中天網島》英譯《雙料自殺》,乍聽覺得怪怪的,容易令人誤會是一個人以兩種方式雙管齊下結束生命,不是情侶實踐但願同月同日死的誓約,習慣後竟然衝口而出。恐怕有遺書吧,否則不會拼湊出前因後果:男朋友年紀大了,健康每況愈下,獨活了無生趣,決定一起離開。我願意相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縱使難於理解,還是必須尊重。

「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着呢!」小說裏的人物可以這樣調侃,置生死於度外,辭鋒直逼王爾德。能夠寫小說,真好。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