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城市患上了腦退化症】腦化幻國:讓大眾關注腦退化症的短片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假如城市患上了腦退化症】腦化幻國:讓大眾關注腦退化症的短片

08.03.2019
巧詩 Ire Tsui (啟民創社www.enable.org.hk) 
劉玉梅周耀恩 研究和項目視覺圖片由啟民創社提供
《腦化幻國》以短片形式,想像如果在銅鑼灣出現了一班來自腦化幻國的人,這些從腦退化症徵 狀延伸的真人角色,跟市民會有什麼互動?擔任導演的設計師Rony Chan,在銅鑼灣市區選來不同的地點,讓角色們快閃出現於街頭,最後在公園集合起舞,表達「與腦共舞」的主題。

由物件、故事、家(空間)到城市,當我們完成了《好奇怪?可能是腦退化症》短片後,就想如果想像將一班來自腦退化症世界的人—腦化幻國(DementiaLand)帶到銅鑼灣,在這麼繁忙的城市中,人來人往,會有人留意到這些來自腦化幻國的角色嗎?

為此我們找來了幾位本地設計師、創作和影片製作的團隊,將《好奇怪?可能是腦退化症》短片中的物件,變成了真人角色,分別是代表溝通困難的無言、視覺空間辨認能力減退的眼斗和協調能力下降的手腦。

到底「腦化銅鑼」,可行嗎?設計工作室KaCaMa Design Lab和Nomad,為角色設計了三件藍色頭套,有外貌似大聲公的「無言」、象徵視覺能力的「眼斗」和轉化自衛衣的大圓球「手腦」 ,分別由十二位由學生和老年人組成的義工演員扮演。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資料顯示,在香港每十名六十歲以上的人,會有一位患上腦退化症;至於八十五歲的人,每三名便有一名會患上此病。如果將這個數字比例,想像在銅鑼灣區人口約18萬、每小時人流1.8萬次的地區,我們會遇上多少個腦退化症患者?擔任導演的設計師Rony Chan,特別在銅鑼灣找了不同的地點拍攝,如崇光百貨斑馬線、希慎廣場電梯、電車站等,讓角色如普通人般各自出現於鬧市場景,最後在維多利亞公園重遇,找回自己的同伴,背後想表達”Lost & Found”的概念,走失的,最後終會找到同路者。

《腦化幻國》片中的三個角色,由十二位老青義工演員擔任,分別是大聲公造型(右)的無言(溝通困難)、漏斗造型(左)的眼斗(視覺空間辨認能力減退)和球身形狀(中間)的手腦(協調能力下降 ),以真人代表不同腦退化症徵狀。

「銅鑼灣對年輕人來說,是行街、吃飯、消遣的地方,為了讓多些人留意這個議題,我們設計角色的頭套、道具和戲服時,以年青、設計感的方向出發,最少要先吸引觀者的注意力。」KaCaMa Design Lab成員之一的Brian Lee說。

構思劇本期間,我們也安排了創作團隊與學生們探訪長者護理中心,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患上腦退化症的老人家。Rony Chan分享道:「記憶中,很少接觸腦退化症,大學時曾經有同學用這個題目做設計,但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電影《永遠的愛麗絲》(Still Alice),戲中的女主角是大學教授、中產、已婚又有小朋友,卻年紀輕輕便患上阿茲海默症。然後,就是拍攝DementiaLand。未接觸腦退化症前,我以為這個病距離自己很遠,認識後才知道可能在數年後,就需要面對。 」

《腦化幻國》長度約三分鐘,三十秒的濃縮版將於銅鑼灣利園區的電子屏幕上播放。我們希望讓短片在更多平台上播放,讓年輕人最少記得片段中的角色和代表腦退化症徵狀,同時聯結香港提供腦退化症服務的志願機構,從他們的平台上收到更多相關資料。

《腦化幻國》角色發展自《好奇怪?可能是腦退化症》短片的物件,由KaCaMa Design Lab設計服裝。
巧詩 Ire Tsui (啟民創社www.enable.org.hk) 
劉玉梅周耀恩 研究和項目視覺圖片由啟民創社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