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廢青 只有豆漿研究員 濃厚豆乳變化出17種味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沒有廢青 只有豆漿研究員 濃厚豆乳變化出17種味道

d191231ruby-3
元朗好豆研究所由八十後Leslie主理,希望把好飲的豆漿變成富香港特色的飲品。
元朗好豆製研究所由八十後Leslie主理,希望把好飲的豆漿變成富香港特色的飲品。

過去半年有多,對八、九十後而言,聽得最多的形容詞應該是一種頗嚇人的昆蟲——曱甴或是「廢青」。有人會說他們無所事事,也有人說“they have no stake in the society”。但現實是否如此?由一間豆漿小店推翻這個結論。八十後老闆Leslie富毅力、敢冒險,用上近一年時間,投入所有積蓄,孤注一擲,創造在日本豆乳與傳統豆漿之間的本土美味。

d191231ruby-47
利用日本製漿工藝的做法,出來的豆漿豆味濃郁,質感厚滑。

日本豆乳和傳統豆漿之間

所謂日本豆乳和傳統豆漿之間,就是既有豆味,口感又相對本地傳統豆漿濃稠的飲品。從事廣告marketing的Leslie化身豆漿研究員,以研究所為主題開專賣店。他笑言:「你知道日本人為什麼稱豆漿為豆乳?是因為它有牛奶般的口感。」續說:「飲過日本豆乳,我們又到過台灣、香港品嘗多達數十杯豆漿。目的是學習何謂好飲的豆漿,也希望做一杯值得用真金白錢購買的香港豆漿。」從不停品嘗、比較,他們發現日、台出品味道濃郁,但口感太濃稠,香港的口感卻較稀薄。為了做出香港人喜歡的,他們膽粗粗在家自己製,由選豆、洗豆、磨豆、煲豆漿、隔渣一步一步試。經過反覆測試,最後用上最接近本地人口味的加拿大非基因改造大豆,配合日本傳統製漿技藝做出濃豆香而厚滑的本地豆漿。

d191231ruby-41
特別找尋的二合一製漿機內進行磨豆和煲煮過程,所以煲出來的豆漿需配合人手隔渣。
d191231ruby-42
以80目數的網袋進行人手隔渣,留下的豆渣將會分給街坊作肥料。

由數據定濃稠度

他們為了調配香港人喜歡的質感,用到測密度儀去比較豆漿濃度。「台灣有8至10度左右,甚至有些厚稠得像豆糊般,不是大部分港人所能接受。加上香港坊間的是2至3度左右,所以我們要做出4至8度的質感,又不失豆味。」他分享。他們以日本傳統製漿手藝製作,摒棄傳統豆漿用石磨取汁和隔渣煲煮的做法。從台灣、日本等地共十多部製漿機,找來一部二合一能將豆汁連豆渣一齊煮的製漿機。豆漿豆香濃郁,到出漿時,配合人手隔渣,豆味突出,質感厚滑。

d191231ruby-11
店家把豆漿分成原、調、製三個類別,原即是傳統豆漿口味,有濃郁的豆味,而調和製兩類均是調味豆漿,前者似Latte而後者則是把新鮮食材混入豆漿,各有特色。

製作代表香港的年輕飲品

原來這杯港人口味的濃味厚滑豆漿,出現來自一個創業的決心。「開始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創業。台灣有珍珠奶茶,開得成行成市的咖啡店,以單一原料也可製出各式口味,就想香港又能否有自己的飲品?」Leslie指着陳列櫃說。於是創作出多達17種口味有大眾化的黑芝麻、咖啡、抹茶,也有驚喜的紅棗、玉米、紫薯,為傳統豆漿帶來年輕化和新鮮感。

Leslie還重施故業,用半年時間設計出搞鬼的「阿豆」公仔,在社交網站不時發帖,為年輕人、社會發聲。「阿豆是今日沉重的社會中的一點小幽默。」他笑言。從「阿豆」的出現和Leslie的創業故事,反而看到八、九十香港年輕人的特點,有毅力、敢冒險的精神。生於這時代,前路再難行,再不明朗,所謂的「廢青」還是為目標向前衝!

d191231ruby-3
Leslie特別為好豆製研究所計的角色阿豆,開店兩個月,阿豆憑着對社會、政治幽默的嘲諷,在社交平台已有數千名支持者。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