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傢俬展】七十年廠商會勇闖巴黎傢俬展成效如何?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巴黎傢俬展】七十年廠商會勇闖巴黎傢俬展成效如何?

24.02.2025
由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提供
傳統「廠佬」跨足設計,首次參展巴黎Maison&Objet,嘗試打破香港傢俬業困局。圖為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主席鄺錦明(左)和榮譽主席梁勵,背後是設計師何宗憲為今次展覽設計的悟空吊燈。

一個擁有七十年歷史、連IG專頁都沒有的老牌廠商會,突然勇闖流行尖端的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Objet開展覽。雖說有政府資助,但廠家們都要自掏過百萬元自製傢俬兼策展。到底為甚麼?馬死落地行。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下稱廠商會)主席鄺錦明(Allen)說:「我們祖父輩或前輩都是OEM代工,你下單我便開工,但世界變了,做OEM可以被淘汰或有人不再下單,沒有承諾的,間廠是否就停運?數百人看着你,老闆無單呀⋯⋯所以你想擺脫,除了OEM,嘗試自己做一個品牌。」由OEM變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不只替人生產,亦介入設計。而到底,他們會造出怎樣的傢俬?

傳統「廠佬」跨足設計,首次參展巴黎Maison&Objet,嘗試打破香港傢俬業困局。圖為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主席鄺錦明(左)和榮譽主席梁勵,背後是設計師何宗憲為今次展覽設計的悟空吊燈。
傳統「廠佬」跨足設計,首次參展巴黎Maison&Objet,嘗試打破香港傢俬業困局。圖為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主席鄺錦明(左)和榮譽主席梁勵,背後是設計師何宗憲為今次展覽設計的悟空吊燈。

香港效率 文化踫撞

首次在Maison&Objet春季展參展,廠商會展館設在矚目的七號展廳「Signature」,展覽名為「香港+法國:置家具·致未來」。展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找來新近兩年獲Maison&Objet「Rising Talent Awards」的五組外國得獎年輕設計師設計新傢俬,另一部分邀請四位香港知名設計師創作新系列。十一間廠加九個設計師,合共製作多達一百一十五件產品,全部新品。整個項目由開始到實現只有一年時間。

記者逐一訪問五組外國設計師,他們都讚嘆香港廠家的驚人速度:「開會第二日已經造出產品樣辦,在歐洲最快要半年,都未必造到出來。」

透過和香港茲曼尼合作,法國工作室CLUZEL /PLUCHON製作出夢想中的第一張梳化《ISOLA》。
透過和香港茲曼尼合作,法國工作室CLUZEL /PLUCHON製作出夢想中的第一張梳化《ISOLA》。

德國設計雙人組WINT DESIGNLAB,設計了一盞簡約黑色鋁型材《O-吊燈》系列,形態纖薄像紙,燈光方向有別於一般由上至下,他們刻意在燈中反射光源,創造出柔和照明效果。而知道中國人多用圓桌吃飯後,他們亦一改昔日只造長方形或單頭燈具的習慣,首度設計了三角形吊燈。「同時這盞燈不昂貴,B2B(企業對企業)零售價約一百六十歐元(約1,280港元),我們想讓更多人負擔得到這盞燈。」

d1
WINT DESIGNLAB設計的黑色鋁型材《O-吊燈》。

法國設計師Jenna Kaes則先以撕紙拼貼為靈感畫了兩幅畫,接着香港「窗簾女王」Ann建議她用竹絲創造兩塊大地毯,「在歐洲沒有人用竹纖維,現在我知道了原來竹纖維是帶絲質和光澤。從來我只是一個人埋首在工作室工作,但今次有人在背後將我的畫翻譯成作品,並且變成這麼大幅,是很神奇的體驗。」

Jenna Kaes設計兩張大型地毯以撕紙為靈感。
Jenna Kaes設計兩張大型地毯以撕紙為靈感。

法國IndexOffice則想到當地匠人會將木頭綑成一束方便移動,結合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概念,而萌生Bundle實木燈具和茶几組合的設計意念。

Index Office設計的Bundle實木燈具系列。
Index Office設計的Bundle實木燈具系列。

香港廠家JMStyle利用3D打印出金色花瓣,讓巴黎設計工作室Line & Raphaël鑲嵌在實木座椅上。

擅長木家具的Line & Raphael,與香港廠家合作,在木板揉合3D打印花瓣。
擅長木家具的Line & Raphael,與香港廠家合作,在木板揉合3D打印花瓣。

突破框架 使命必達

場館不時聽到沉穩的「咚——」鐘聲,這是香港品牌設計師李永銓創作的一部分,一張「烟巒」桌子,滿足五感:視聽嗅味觸。不鏽鋼桌面左側放置3D打印山脈雕塑,燃點一線對流香,飄煙繚繞山頭;右側設有煮水電爐,供人泡茶沖咖啡;下方抽屜內建音響系統,自然之音迴盪一室。李永銓說要做一件從芸芸傢俬紅海中突圍之作:「傢俬有一件好重要的作用,對中產以上的人來說是一種身份,像有人買古董一樣。」

李永銓以禪為空間主題,重點傢俬是不鏽鋼「烟巒」桌椅組合。

而室內設計師何宗憲(Joey)亦銳意突圍,決定以兒童為創作系列靈感,「因為做大人家具太無聊,大家都從美感、所謂高級感,但我覺得已經好多這些家具。」於是,他造了名為PP的大小桃凳,底座可變茶几;水母凳原來可以一開二做燈;拿起孫悟空杯子喝茶,背面藏有微笑嘴巴,喝光了杯底還真有個空字;還有讓小朋友做秘密地盤的舒適小窩、有八頁不同質地的書本躺椅等等,何宗憲說自己今次樂在其中,廠家給予好大的自由度。

Tony Ho設計的書頁躺椅,以玩味為主題。
Joey Ho設計的書頁躺椅,以玩味為主題。

「天馬行空即是要試,我們只有一個多月時間開發產品,可能要試好多物料,然後從中選擇一個。但我們好想做好這壇嘢,因為是香港的面子來。」May語重心長。Allen舉例:「例如我幫Tommy(李永銓)做的不鏽鋼枱,要有電爐、去水位、音響和電掣,機電合一才可以做到。」而香港廠家的拿手絕活正是problem-solving,又如前頁提到的Bundle系列原來一度面臨難產,最終是由May的工廠馬上接手趕工交貨,並確保質素:「我們香港廠家有自己執著的位置,其實我們年年都去世界看傢俬,知道甚麼是好與不好,常常三月份去完米蘭傢俬展,九月份中國傢俬展又放一樣的產品,天下一大抄。但我們覺得為何要抄襲?有同事說外面賣的枕頭很便宜,但我問他是否我的品牌和用料?枕頭十元廿元都有一個,但是否防火、是否可洗滌?我們有我們生存空間和執著。」

時裝設計師Walter Ma設計的BLOOM手扶椅的花朵外形,製作工序不易,最終使用3D打印塑膠支架,再以人手縫製完成。
時裝設計師Walter Ma設計的BLOOM手扶椅的花朵外形,製作工序不易,最終使用3D打印塑膠支架,再以人手縫製完成。
跨媒體藝術家黃宏達與廠家合作3D打印了整個房間的作品,包括一面闊六米的立體牆紙、糅合中國藝術與AI技術的花瓶和椅子系列。
跨媒體藝術家黃宏達與廠家合作3D打印了整個房間的作品,包括一面闊六米的立體牆紙、糅合中國藝術與AI技術的花瓶和椅子系列。

有逾三百會員的廠商會成立在一九五五年,是香港製造業開始繁盛的年代,後來廠房紛紛搬上內地,但始終是香港人的廠,May是傢俬第二代:「世界好多品牌都是香港人生產,例如Tesla都是香港人的廠製模一體成形⋯⋯其實香港品牌售賣的傢俬,例如梳化倉、茲曼尼全部都是香港人做的,七十年歷史啊大佬。」

但他們都自知廠商會有點老土,約十年前開始慢慢改革風氣,「至少聯誼時不打麻將啦。」而今次參加展覽,亦是把握機會推動改變的一大嘗試,Allen說:「對廠家來說,法國是新興市場,藉着今次平台和政府推動指引我們來法國,做的事要好小心安排,要顧及做出來的產品和質量、設計師名氣等,政府出到贊助,絕對是唔少嘢。」今次展覽由文創產業發展處(CCIDA)贊助,據CCIDA網站資料,資助金額七百七十八萬元。「政府支持一半,廠家都要支持一半。今次比較特別,以前展覽要求做artpiece,但轉為文體旅局(CCIDA前身CreateHK隸屬商經局)後,要求全部產品都要賣得和做到生意。」

要趕上時代絕對不易,但他們形容現在市道艱難,是別無選擇,「但又咁講,平時我們好多名不見經傳的品牌都是做OEM代工,有幾何和設計大師合作?」

由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