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重創》:街道上的香港味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重遇・重創》:街道上的香港味道

16.06.2020
何諾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street_cover

在香港的舊區抬頭一看,總會碰見幾個手寫的招牌,大排檔、酒樓、當鋪⋯⋯在現行的建築物規例下,這些具有香港特色的老招牌卻成為了僭建物,遭到無情的清拆。有見及此,兩位建築師組成了「街招」,開始搶救這些買少見少的香港風景。

展覽展出了部分街招歷年來搶救及保育的舊招牌。
展覽展出了部分街招歷年來搶救及保育的舊招牌。

重遇香港之美

這次,他們聯同書法組織「抒發」,在尖沙嘴The Nate舉辦了名為「重遇・重創」的街招展覽。來自抒發的Sam表示,這次展覽揉合了傳統書法與舊香港的霓虹燈街招,希望帶出「雖然這兩個藝術受到重創,但仍希望透過這個展覽重新創造」,為它們注入新生命。

展覽透過投影片,嘗試還原老店「蛇王二」燈牌的製作過程,是為其重遇。先由文字師題字,再修改筆畫及細節,以便將其製成霓虹燈,而香港招牌中最常見的字體就是北魏書體。對學習書法多年的抒發成員Sam而言,手寫字是無法取代的。「你(製作招牌時)真的會寫書法,還是直接挪用某個(電腦)字體,還是直接使用 emoji,已經差別很大。有沒有香港味就是靠這個部分。」

不止是香港街招,我們在涼茶舖和墓碑上都能看見書法的蹤影,甚至能發現不同書法家留下的墨跡。相較之下,蘇杭等古城雖仍保有一些出色的書法古蹟,但要在以簡體字為主的內地發展傳統書法,實在是舉步維艱。「在藝術思流裏,簡體字是不存在的。」Sam亦指出,雖然台灣仍然沿用繁體字,但當地較少將書法套用在建設上,因此難以在街上看到手寫字體的蹤影。因此,書法街招對 Sam而言不單是一道風景,更是精彩而珍貴的香港之美。

展覽亦展出了不少因店鋪結業而被遺棄的街招,重構昔日燈牌此起彼落的街景。北魏楷書加上白底紅字的燈箱,或是黃、藍、紅、綠的霓虹光管,構成了香港人的共同回憶。Sam引述不少市民看畢展覽的感嘆:「為甚麼這麼漂亮的霓虹燈會消失?」

 Sam(右一)希望告訴大衆,書法不止在於新年的揮春與對聯,亦可應用在建築及其他創作之上。
Sam(右一)希望告訴大衆,書法不止在於新年的揮春與對聯,亦可應用在建築及其他創作之上。

香港味道的生命力

除了展出由街招保育的舊燈牌,他們亦透過電腦軟件為燈牌換上更通俗貼地的內容,並印在木板上展出,嘗試呈現這兩項藝術亦有生活化的一面,可以融入創作。Sam表示,「(書法與燈牌)不一定是很古舊的東西」,它們亦有潛力呈現一些有趣、嶄新的想法。

此外,展區一隅每逢週末亦會搖身一變,成為工作坊的場地。前來參觀的市民可以一同製作絲印書法杯墊及單邊包,一嚐製作書法工藝品的滋味。原來書法不僅是宣紙上的橫撇勾捺,還可以有無限的創作空間。

抒發 x 街招 《重遇・重創》展覽

日期:即日至6月20日
地點:THE NATE 1/F (尖沙咀彌敦道176號)

何諾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