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粵劇妝容後的年輕人 娓娓道來香港粵劇發展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卸下粵劇妝容後的年輕人 娓娓道來香港粵劇發展

11.10.2022
%e8%9e%a2%e5%b9%95%e6%88%aa%e5%9c%96-2022-10-11-%e4%b8%8b%e5%8d%883-45-11

【HIGHLIGHT】提起粵劇,不少人馬上聯想到「老土」,恍如只有老一輩才會接觸的事。但在這群年輕粵劇演員心中,粵劇是一件充滿挑戰性、新奇又吸引的藝術,每項細節都值得他們深入了解,更以此為夢想,在粵劇圈子中一直努力學習。

香港八和會館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於2012年成立,至今已踏入第十一個年頭,過往十年培育出不少粵劇新秀,包括謝曉瑩、王希頴、郭俊亨、梁非同、梁振文,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他們卸下粵劇妝容下的年輕面孔吧!

郭俊亨笑言:「當時廣叔(呂洪廣)直接勸我不用考慮當文武生,反而當丑生更有發揮空間。」
郭俊亨笑言:「當時廣叔(呂洪廣)直接勸我不用考慮當文武生,反而當丑生更有發揮空間。」

丑生郭俊亨 創作粵劇微電影

專工丑生的郭俊亨回想當年報名就讀八和粵劇學院的畫面,他笑言「當時廣叔(呂洪廣)直接勸我不用考慮當文武生,反而當丑生更有發揮空間。」於是他便順理成章地朝着丑生方向鑽研!

透過粵劇新秀演出系列,郭俊亨得到不少的演出機會,同時學會應變,這亦是當丑生最重要的元素。「老倌與我們之間並無階級之分,我們之間也像朋友一樣相處。」他笑言自己逐漸開始改變說話方式,用上一代的潮語與他們溝通。近來他嘗試將粵劇元素加入微電影中,更以由羅家英主演的《紅伶宴》參與第十六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當中採用了粵劇中的一套古老排場,更加入「戲中戲」元素。除了個人作出新嘗試外,亦將粵劇推廣至更多人認識。

梁振文解釋:「收到劇本後,自己熟讀過後便會進行圍讀,藝術總監便會調整劇本細節,其後便開始排練走位,便會開始演出。」一套粵劇由排練到演出,大約需要一至兩個月時間。
梁振文解釋:「收到劇本後,自己熟讀過後便會進行圍讀,藝術總監便會調整劇本細節,其後便開始排練走位,便會開始演出。」一套粵劇由排練到演出,大約需要一至兩個月時間。

小生梁振文 文武生皆能駕馭

梁振文同樣早在11歲拜廣東粵劇學校資深導師吳偉明為師,成為入室弟子。參與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令他得到藝術總監的手把手地教導。「學習粵劇的機會不多,站出台板犯過錯才會知錯!」幸得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演出機會,讓他得到更多演出機會較多,可以接觸的劇目派別、角色也較多,真正向前輩討教。

粵劇當中的中華文化、練功中可強身健體、劇本中的仁義禮智信,統統都是令梁振文愛上粵劇的原因。他坦言:「今天演小生,明天演武生,演員需要隨之而改變身段、唱腔、情感。」雖複雜但很有挑戰性!眾多行當中,梁振文特別喜歡演武生,皆因自己年紀尚輕,較為鍾情實幹的武打角色。

王希頴發現除了演員要承傳,觀眾也需要。因為若沒有懂得欣賞戲曲的觀眾,演員的質素也會降低。
王希頴發現除了演員要承傳,觀眾也需要。因為若沒有懂得欣賞戲曲的觀眾,演員的質素也會降低。

花旦王希頴 集演員、導師、YouTuber於一身

在離島長大的王希頴從小便接觸神功戲,更被舞台上金光閃閃的戲服所吸引,自此對這種悅耳的音樂產生興趣。「藝術總監會按自身經驗教導我們,並為我們分配合適的劇目,令演員們得到充足的實踐機會。」王希頴在不同藝術總監身上學到的,就是以不同方式演活角色。

除日常的粵劇演出外,王希頴亦有參與幼童至中學生的粵劇教育工作,亦出走到不同學校舉行講座,她發現學生們雖有接觸過粵劇,但印象總不外乎「老土」、「悶」,於是她嘗試把自己的粵劇排練過程拍出來,並放到YouTube上,令更多人知道演員卸去妝後,其實也是一個年輕人。

梁非同認為粵劇非常值得保留,「縱然可能令人感覺老土,但這卻是由多代人的心血累積而成,繼而承傳到現在。」
梁非同認為粵劇非常值得保留,「縱然可能令人感覺老土,但這卻是由多代人的心血累積而成,繼而承傳到現在。」

花旦梁非同 由「白紙」學起

梁非同在幼稚園時期已對粵劇有興趣,當時已有成為粵劇演員的夢想,於是其後的人生導向,都是往戲曲方向走。當年以一張「白紙」的身份加入八和粵劇學院,真真正正由基本功學起。

學戲過後,梁非同更開始參與舞台劇、電影等演出,她發現其他藝術界別的人對粵劇很好奇,因此她期望成為接通兩邊的橋樑,達至不同文化交流。怎樣培養新一代觀眾呢?梁非同認為仍有一群熱愛粵劇的年輕人正默默耕耘,前輩們亦無私地分享自己的經驗。但終究,仍雖有觀眾入場支持才能成事,故此她鼓勵觀眾能參與粵劇導賞先作了解,不要為自己設下界線。

謝曉瑩坦言:「以往的入行機會不多,直至油麻地戲院開幕,代表業界開始著重培育新秀。」
謝曉瑩坦言:「以往的入行機會不多,直至油麻地戲院開幕,代表業界開始着重培育新秀。」

旦角謝曉瑩 演而優則編

謝曉瑩約四歲時已對粵劇產生濃厚興趣,尚未正式入行就已在大學時期演出折子戲。後來受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賞識,邀請參演《德齡與慈禧》中的其中一位德齡,與汪明荃同台演出。此劇不但令謝曉瑩重遇著名粵劇音樂家高潤鴻師傅,汪明荃亦啟發她加入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以往的入行機會不多,直至油麻地戲院開幕,代表業界開始着重培育新秀。」她表示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過程,因演員可不用擔心票房,只須努力演好戲。

創立香港靈宵劇團後,謝曉瑩開始嘗試創作劇本,由創團至今已有三十多份劇本。在香港靈宵劇團的《畫皮》中,謝曉瑩更一人分飾王崇文妻子及狐妖媚娘,突破花旦正派的固有形象。作品後來更入圍國家藝術基金二零二二年度資助項目名單,進一步認可謝曉瑩在編劇及演出上的能力。

作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的首批新秀,謝曉瑩經歷過資源不足、演出不足的日子,令她非常珍惜每個機會。「粵劇中的傳統部分不能唾棄,但思維上亦要與時並進。」她鼓勵創作人們可以大膽嘗試,但絕不能違背粵劇的傳統。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