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啟示錄 氣候變化加劇本地山火 反覆燒山礙野草變林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野火燒不盡

焦土啟示錄 氣候變化加劇本地山火 反覆燒山礙野草變林

山火後,雞公嶺山徑一邊山坡被燒至焦黑,另一邊山坡卻鮮綠依然。

每當火龍滅熄之後,山火危機解除,地上的焦土看似不再有新聞價值。不過,業餘報道山野資訊的華生卻不是這樣看。他常踏上焦土,查找山火源頭與拍攝被燒成炭的山野垃圾,「想搵罪魁禍首,應該大家會想知,大家會關心吧?」

同一片焦土,本地環保團體除關心起源外,亦關心焦土本身—本地山頭如何能走出反覆燒山的惡性循環。我們踏在焦土上,又能如何思考未來?

華生人如其名,像《福爾摩斯探案集》的記錄者。

華生愛行山,平時在山頭尋找題材。
華生愛行山,平時在山頭尋找題材。

土炮尋找山火源頭如偵探

十年前起,華生每逢周末便與朋友行山。一班行山友自資創立行山雜誌《風火山林》,主力報道行山資訊。但在行山與寫文的旅途上,腳邊的焦土驅使他報道山火即時消息及跟進事後發展。

華生曾試過趁假日上山拍攝焦土,尋找山火起源。「其實很難找,通常也找不到。」今年年初,他下班時,剛好在大澳小巴站目擊大澳冒煙起火。那一次他距離山火最近,基於習慣,他立即拍下綠油油的山頭冒煙。「不然它整座山燒到燶晒,真的不知是(山火)從哪裏開始。」惟事後即使他對照火場照片、片段與政府公開資料,再赴現場尋找起火地點,他也找不到確切肇因。

現場山墳旁有被燒盡的蚊香殘骸
現場山墳旁有被燒盡的蚊香殘骸

今年年初二,他同樣赴雞公嶺蕉徑方向拍攝山火痕跡,惟多個燒焦位置也很接近,難以判斷源頭。

華生很清楚自己的目的,並非做一個科學的記錄,或取代執法部門的工作。「我想將這件事視覺化告訴大家,再去想想可以怎樣思考。可能很基本的,像是在殯葬區上會不會有防火帶?或者會不會檢控他們去燒草?」他說。

以土炮方式自行偵查的華生認為,很多時候甚至連消防處也未必真的能找到源頭。身為自媒體,他只能期望大家親睹災情後提高意識,慢慢推動改變山火肆虐的常態。

華生在雞公嶺焦土上拍攝可疑的山火源頭。
華生在雞公嶺焦土上拍攝可疑的山火源頭。

大火發生後一個月,雞公嶺焦土已長出鮮綠野草苗。行山人士途經時,也搭話說,「不過啲草燒完生得好快」。

然而這些野草卻暗示潛在的惡性循環。環保團體綠惜地球過去一直關注雞公嶺山火頻繁問題。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指出,當遇上季候風,野草變得乾燥,草便會成為助燃物,一旦起火,便會隨風蔓延得極快。「所以(雞公嶺)就好像一個輪迴的惡性循環」。

大火後一個月,雞公嶺焦土上冒出小野草。
大火後一個月,雞公嶺焦土上冒出小野草。

她指,當山火反覆燒山,很快會燒盡泥土的營養,當失去植被保護,泥土直接裸露於空氣,每當下雨,雨水連帶營養與泥土一併沖走。「重複燒泥土會變得愈來愈貧瘠,那很不利自然演替,再重新生長較高價值的植物。它只會生一些野草,不停也只是野草。」

反覆燒林延遲生態演替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研究助理教授Dr.SawaidAbbas兩年前曾與海外學者發表聯合研究。

研究對比城門與大帽山郊野公園,發現四十多年以來,持續經歷山火焚燒的地區(其成因與清明、重陽祭祀行為有關),到了二○一四年仍處於草地與灌木的早期森林演替階段。相反,四十多年從沒發生山火的地區,已有過半土地演替成森林,與近兩成演替成灌木或灌木叢。換言之,反覆焚林除直接導致植物死亡外,亦會延遲森林演替過程。

火劫後,雞公嶺山頭只燒成大片焦黑。
雞公嶺山頭只燒成大片焦黑,有父母帶同小朋友行山。
+1

較成熟樹林可阻火蔓延

目前植林是本地防治山火其中一個方法,但吊詭的是,在香港,樹苗尚未長成大樹防火,便先被山火燒毀。「如果我們不停地種,一年又燒兩次,你再去種,其實有甚麼意思呢?都是白費心機,浪費社會資源。」鄭茹蕙寄望政府部門能正視防治與偵查山火工作。

環保團體長春社便是見證植林心血被毀的苦主之一。

長春社二○一九年曾於大欖郊野公園埋下二千棵樹苗,惟半年後被山火燒毀三分之二幼苗。
長春社二○一九年曾於大欖郊野公園埋下二千棵樹苗,惟半年後被山火燒毀三分之二幼苗。(圖片:長春社)

二○一九年,長春社曾於大欖郊野公園埋下二千棵樹苗。惟半年後,大欖發生山火,燒毀三分之二幼苗。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指出,香港並沒有天然山火,火種都是來自人為,如吸煙或拜山燒草所致。若配合清明重陽乾燥的季節,再配合乾燥季候風,山腳火苗便能慢慢燒至山頂或山腰。她指,「較成熟的樹林其實可以阻止山火蔓延」,但若山頭僅有草地與灌木,便很容易燒光整個山。

現時倖存的樹苗已長成小灌木。(圖片:長春社)
現時倖存的樹苗已長成小灌木。(圖片:長春社)

現時倖存的樹苗已長成小灌木,但她指出,由樹苗種成小樹需要十年,再變較成熟的樹林最少要五十年。「但這五十年裏面,可能頭一、兩年就燒,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就是山火的問題了。」她說。

氣候變化加劇本地山火

上述研究又指出,過去二十年全球暖化導致全球火災發生率大增,也可能是二○○一年後香港山火頻生的部分原因。而二○一八年的超強颱風與二○一六年嚴重霜凍,導致樹木枯死,亦為山火提供燃料,加大隨後火災的強度。研究相信隨氣候變化而來的生態破壞,較草地火災更大。

今年一月兩場雞公嶺山火,燒毀近五百公頃土地。「現在你看到世界各地有很多森林大火事件,在氣候變化之下,火是愈來愈難救。」鄭茹蕙認為,是次山火範圍比往日更廣,更貼近民居,與氣候變化下,天氣更乾燥、風勢更大有關。她認為救火團隊的努力雖受市民欣賞,但政府亦應投放資源去調查起火原因。「其實我們都看到起火的位置,來來去去也是那兩、三個位置,那究竟可不可以在一些山火黑點裝人工智能(AI)或閉路電視,幫忙山火偵查與預防工作呢?」

山火後,雞公嶺山徑一邊山坡被燒至焦黑,另一邊山坡卻鮮綠依然。
山火後,雞公嶺山徑一邊山坡被燒至焦黑,另一邊山坡卻鮮綠依然。

消防處發言人指,過往發生山火的地點較多位於新界北區,處方每年山火高峰期的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聯同民政事務總署、防火委員會、社區應急先鋒和鄉村代表等,在策略性地點派發防火宣傳單張,並展示橫額。

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則指,任何人在指定露營地點或指定燒烤地點外生火,或在郊區留下火種,分別最高可被判罰款五千元及二萬五千元,監禁一年。過去五年間,違反上述法例而被檢控的個案共有二百二十五宗,另有六宗個案仍在調查中。

焦土間,不時留有人類垃圾。
焦土間,不時留有人類垃圾。

翻查過往文件,二○二二至二三年度就《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第208A章(1)(c)「在郊野公園內非指定地點生火或用火」檢控完畢數字為四十六宗,罰款總額共二萬六千七百五十元,平均每宗罰款五百八十一元五角。

重新思考山火議題

針對山火偵查及防治工作,漁護署自二○二一年起試驗應用經人工智能(AI)偵測模型防治山火,並於二○二三年廣泛地應用在所有郊野公園的山火瞭望台。惟本土研究社研究員陳劍青指出,即使政府引入AI偵測山火,不停花資源更新,但山火依然。

雞公嶺水土流失嚴重,不少泥土裸露於地表,
雞公嶺水土流失嚴重,不少泥土裸露於地表,

過往本土研究社分析發現,本地山火與現時劃定的「認可殯葬區」有很大的關係。「現時山火好像變成歷史原因,大眾好像不懂得該如何重新思考山火議題。」陳劍青認為,要真正防治山火應從土地規劃著手,例如殯葬區是否可以有更好的管理,包括不應容許郊野公園內的殯葬區市民胡亂燒山。他認為政府應加強執法力度,「我覺得不單止牽涉花多一點資源,而是究竟山火議題有沒有被政府部門放在政策的優先位置。」

目前政府正面臨財赤危機,頻繁救治山火與修復焦土,涉及龐大公共開支。陳劍青山火後曾到雞公嶺視察,發現雞公嶺山上的木梯級亦被焚毀,危及行山人士安全。按記者現場觀察,雞公嶺山徑部分地段因缺乏植被,水土流失嚴重,有木梯級底部失去泥土保護,被遊人丟往草叢。「其實你最好就是防患於未然,那是最理想的。」

火劫後,山野植物被燒成枯枝。
火劫後,山野植物被燒成枯枝。

不過陳劍青亦指出,執法人員或無法每時每刻偵測過萬公頃的郊野公園範圍,「但問題是有些重點區域,你已看到明顯持續出現山火的情況,這個問題我們可能幾年前已經不停地說了,說到現在還是不停出現。」他以雞公嶺為例,認為當局應在春秋二祭提高監察密度,並把監管資源集中在黑點地方。「你應該要長期看着它,你一些公屋戶高空擲物,也能長期監測。為何山火這件影響公共安全的事,沒有得到同樣重視?」

小野草冒出焦土重生
小野草冒出焦土重生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野火燒不盡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