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香港紅十字會
熱門文章
香港紅十字會
香港紅十字會
ADVERTISEMENT

【香港紅十字會專欄】全新實況抉擇劇場《戰區24》 讓參加者在「戰火」中作出抉擇

19.05.2025
1

「一直以來,對於武裝衝突的概念都是從書本、詩詞而來,但劇場讓我有不一樣的感受,對武裝衝突的殘酷與平民的無助產生共鳴,我會嘗試思考自身可以如何回應人道危機,繼續傳播人道訊息。」這是一位參與了香港紅十字會人道教育中心(中心)實況抉擇劇場《戰區24》的中學生的分享,正正帶出中心的目標 – 透過真人真事改編的互動劇場,經歷當中的兩難,讓參加者撫心自問、作出抉擇,從而鼓勵他們用行動回應人道議題。

香港紅十字會推出全新實況抉擇劇場《戰區24》,讓參加者體會平民於戰火下的困境。
香港紅十字會推出全新實況抉擇劇場《戰區24》,讓參加者體會平民於戰火下的困境。

科技日新月異,用於戰爭的科技亦同樣不斷進化,無人機、AI 智能自主武器等應運而生,國際局勢亦越趨複雜;此時此刻,世界更加需要大家持續關注各地的武裝衝突情況,以「人道」視角出發,願意以力所能及的方法減輕人所受的疾苦。團隊除了用文字資料讓參加者體驗戰火下的艱難抉擇,更希望運用劇場形式建立情感聯繫,推動大眾進一步思考有甚麼行動可以幫助戰火下的平民。

穿梭多重身分與場景  引起共鳴

團隊特別設計全新實況抉擇劇場《戰區24》,以新表演形式呈現武裝衝突中的真實故事,運用豐富的戲劇元素增強參加者的情感共鳴,讓他們更深入理解故事情節和主題。當中寫實且震撼的劇本取材、改編自超過10個國家的數十場武裝衝突,參加者穿梭不同高度逼真的戰區場景,配合燈光及聲效,與專業演教員共同進行體驗及互動,過程中演教員將根據參加者的抉擇推進情節,甚至改寫結局,加強劇場互動性。

高級經理(人道教育)李玉琳 分享:「《戰區24》的『24』則是指帶領參加者置身戰區,體驗平民每日所面對的『24小時』。我們期望透過沉浸式抉擇劇場配合後續解說環節,讓參加者將體驗轉化為深刻的反思,培養同理心之餘亦作出行動,回應全球人道需要,也是我們中心的理念之一。」
高級經理(人道教育)李玉琳 分享:「《戰區24》的『24』則是指帶領參加者置身戰區,體驗平民每日所面對的『24小時』。我們期望透過沉浸式抉擇劇場配合後續解說環節,讓參加者將體驗轉化為深刻的反思,培養同理心之餘亦作出行動,回應全球人道需要,也是我們中心的理念之一。」
專業的演教員將與參加者互動,根據參加者的抉擇推進情節,甚至改寫結局。
專業的演教員將與參加者互動,根據參加者的抉擇推進情節,甚至改寫結局。

不論中小學生抑或是成人,體驗亦讓他們深深感受平民的無助與絕望。團隊的高級經理(人道教育)李玉琳 表示:「有成人參加者分享以往大多從新聞報道了解武裝衝突,但透過『飾演』平民,引導她代入平民角色,思考武裝衝突的本質及所引致的緊急人道需求,例如為了勝利是否可以不擇手段、如何應用國際人道法等。」

播下人道種子 為世界帶來更多關懷

團隊的副經理(人道及劇場教育)陳翔補充:「每次帶領活動解說時,在場的參加者或許來自不同背景,擁有不同的經歷,但此刻,他們都因對人道議題的關注而連結在一起。在這約一小時的體驗中,或許無法完全改變他們的世界觀,但至少它已在參加者心中埋下了一顆人道種子,我們相信它終有一天會生根發芽,為世界帶來更多人道關懷。」

副經理(人道及劇場教育)陳翔已帶領多場《戰區24》體驗,每一場參加者的反應及眼神中的思索,都讓他感受人道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副經理(人道及劇場教育)陳翔已帶領多場《戰區24》體驗,每一場參加者的反應及眼神中的思索,都讓他感受人道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只要一日活在戰區,為了生存,平民無時無刻都必需面對至關重要的抉擇,無從抽身。作為世界公民,所有事情我們也無法置身事外,105分鐘的《戰區24》體驗,反映的正是戰火下平民的生活及處境。我們希望讓公眾及學生建立同理心等正向價值觀,反思武裝衝突為平民帶來的困境,用行動回應全球人道挑戰 。

一眾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學生早前參與《戰區24》體驗。
一眾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學生早前參與《戰區24》體驗。
香港紅十字會人道教育中心一直肩負傳播人道價值的使命,致力將抽象的「人道」概念,透過主題展覽及探索活動,鼓勵參加者建立人道視野、培育人道關懷及採取人道行動。透過《戰區24》,中心期望在參加者心中播下人道種子,為世界帶來更多人道關懷。
香港紅十字會人道教育中心一直肩負傳播人道價值的使命,致力將抽象的「人道」概念,透過主題展覽及探索活動,鼓勵參加者建立人道視野、培育人道關懷及採取人道行動。透過《戰區24》,中心期望在參加者心中播下人道種子,為世界帶來更多人道關懷。

有關《戰區24》活動詳細請參閱:https://hec.redcross.org.hk/tc/Contents-WZ24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