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創不同協作
熱門文章
創不同協作
社區創新智庫
ADVERTISEMENT

香港的社區健康解方:反思和展望

12.03.2025
Hermion@創不同
創不同團隊提供
%e5%b0%88%e6%ac%841

過去12個月,創不同團隊和一群公開招募的社區連結員(Link Worker)、透過社區組織及不同途徑參與計劃的老友記,一同在社區內大大小小不同的社區資源點,進行一次屬於香港的社區健康解方(Social Prescribing)實驗實驗。常說外國的模式較難直接套用在香港,團隊深以為然,今次的本地實驗,是以「孤獨感」為主軸,並透過應用和研究結合,嘗試找出屬於香港的適用模式。(更多背景可見:社區健康實驗室網站 前文「緩解孤獨的社區健康解方?」

團隊於實踐中,找到推動社區健康解方在本地發展的關鍵點:

如何在眾多社區活動和資源中,找出長者感興趣、適切的資源,並透過共創推動長者持續自主參與?
如何在眾多社區活動和資源中,找出長者感興趣、適切的資源,並透過共創推動長者持續自主參與?

1) 個人化共創

社區健康解方的最終目標,在於提升健康生活的動機和掌握感,以達致改變行為習慣。就此,我們在是次實驗裏,邀請了新加坡行為科學專家的行為洞察小組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 合作,為項目進行策略性評估。

我們發現連結員需實踐方法學,擔任一個開放、可信任的中介角色,與長者單對單地共創目標和資源運用的方法,並透過陪伴長者參與活動,過程中不斷收集意見並作出改良。因為,單方面的資源分享或配對,難以提升改變行為的動機,但透過共創能鼓勵長者自發改變,這改變更能輕易走入個人生活模式,帶來長久的影響,紓緩長者的孤獨感。

當然,因應不同的情況,連結員需要提供的個人化設計(personlisation)亦有所不同,有共同決定參與現有社區活動,亦到共同設計全新的活動或生活習慣,不同款式均有。我們相信,這不單提醒我們現有的社區服務仍有服務縫隙(Service Gap)可以改善;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設立社區資源平台協助未來的連結員,以提升個人化設計的效率。

如何透過不同方法學、流程和規程(protocol)的訓練,讓更多人可以參與成為連結員?
如何透過不同方法學、流程和規程(protocol)的訓練,讓更多人可以參與成為連結員?

2)連結員培訓和工作流程

連結員是社區健康解方模式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是一群受過訓練、有心而願意投放時間,、能連結及配對社區資源的非義工角色,我們視之為受薪的「半專業者Para-professional」——以其獨特的技巧和知識推動社區健康解方的發生。

在這次實驗當中,我們找到招募連結員的關鍵點(詳情可見前文),亦根據自身經驗、綜合海外案例,在行為洞察小組的支援下設立訓練流程。未來我們將會從反饋中學習和反思,將完善後的訓練流程仔細紀錄在「社區健康解方工具包 Social Prescribing Toolkit」當中

除了創不同團隊,目前本港亦有數間機構正在推動社區健康解方的發展。受眾和社區健康解方流程的不同,各自都有不同的訓練流程。我們相信,現在正是一個極佳的時機去將不同的實踐者、有興趣的機構和持份者拉在一起,一起設立一個以香港現況為基礎的連結員認證及培訓系統,並定義連結員的角色和職責,讓社會大眾能更清晰地知道社區健康解方的執行方式,讓連結員這個「半專業者」走入大家眼中

除此以外,我們亦將在這個工具包內提供詳細的自身經驗、整理工作流程,從認識長者、訂立目標到進行配對和其後跟進等,並有相關的工具提供。我們期待有興趣在香港實踐社區健康解方的組織,日後可以運用工具包開展實驗,甚至與我們合作拓展與設計一個更適合相關脈絡的工作流程,讓社區健康解方能夠走進不同環境。

如何多管齊下,讓社區健康解方走入社區中不同場域?
如何多管齊下,讓社區健康解方走入社區中不同場域?

3)轉介途徑

推動社區健康解方的有效基礎是一個穩固的轉介系統。當中包括,一)界定:不同的社區健康解方適切對象;二)評估:適合參與是次社區健康解方的對象;三)期望管理:讓大家有一致的目標和理解;四)配對:適合的連結員和參與者。

當項目由機構轉介起步,其後亦有自我轉介等不同方式。我們發現沿不同途徑參與項目的長者,他們起始的動機各有不同,因此,後續配對時所需的方法亦因人而異。事實上,如何精準地找到不同受眾、評估、歸類,並選擇適合的連結員和配對方式,亦是社區健康解方最終能否成功帶來健康行為改變的一大因素。我們相信,未來的社區健康解方發展必須多管齊下,拓展不同轉介途徑,從醫生轉介(也是外國常見的方式)、社福機構轉介到自我轉介均值得推動,甚至從日常生活中找到適合的篩查方式(例如派飯過程中篩查,更多討論可見前文)。除此以外,我們也期望能從經驗中整理出針對不同類型長者的評估和分類方式,提升後續配對的有效性。

未來,我們期望社區健康解方模式能以不同面向走進社區當中,在有需要的場域當中發揮它的優勢,推動「治未病」,善用豐富的社會資源提升社區的幸福感(Well-being)。因此,每一個人的參與都非常重要!

Hermion@創不同
創不同團隊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