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WEAR︱衣飾之業力 KARMA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YOU ARE WHAT YOU WEAR︱衣飾之業力 KARMA

      16.10.2023
      Chiu Sung Ying
      dscf1997

      佛家對「業力」的概念有非常詳細的闡述,「唯有業隨身」五個字涵蓋的大概只是這種哲學的萬一。世間一切如輪轉動,在某時某地某刻導致某件事情出現,所有環節相扣,卻又無常不可控。位於台北赤峰街的KARMA,開店緣起同樣如是,各種際遇讓這個在香港誕生的品牌座落台灣。創辦人Lawrence與倢伃以「業」命名品牌,全因他們同樣相信,衣飾之中,除了觸得到的物質以外,自帶業力,希望在輪轉之中,與來到此店的人種下微小因緣,或許日後導致各種變化,猶未可知。

      追蹤他們社交媒體良久,偶然在赤峰街閒逛經過便敞門而進,第一件映入眼簾的非是最新系列,而是一件掛在牆上的黑色麻質外套,細察下才看到上面逐漸褪色,顯露出布料本身的紋理。設計師兼創辦人Lawrence解釋,如此設計是希望客人能夠看到自家品牌服飾,在時間洗禮下呈現的效果。那種未完成、不完美的狀態,或許很多人會視為破舊、衰敗,但這種充滿變化的動態過程,倒有別樣意趣。

      除了裝潢和服裝的擺設別具心思,店裹還點上薰香,為空間增添不一樣的氣氛,隔絕台北街頭的煩囂。
      除了裝潢和服裝的擺設別具心思,店裹還點上薰香,為空間增添不一樣的氣氛,隔絕台北街頭的煩囂。

       

      結緣

      從香港搬到台灣的品牌,有一個香港男生和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女生合作營運,到底背後有着什麼緣分?Lawrence說:「我在二〇一九年末創辦Karma,剛開始是在香港的一個樓上共享空間,因為正值社會運動,我也受到影響想去做一些事情,豈料後來開幕一個月後便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所有創作計畫被臨時中斷,我也當機立斷把空間收掉,提早到台灣發展。」在整個事件陷入混亂之際,他遇上本是從事廣告業的倢伃,二人反倒一拍即合,共同合作開店。倢伃說:「當初工作的時候忙得沒有空想做衣服的這件事情,後來選擇離開並與Lawrence共同營運Karma,才有機會選擇其實從以前起喜歡的東西和美學。」由於當時仍然處於封關狀態,前些年管理和營銷上的實際執行都由倢伃負責,從店舖選址、聯絡廠商和選物等工作,全都一手包辦;Lawrence則忍受着來回港台的隔離生活,同時處理創作和設計的部分。如今他們從大稻埕的樓上工作室搬到赤峰街的樓下舖,總算慢慢穩定。

      柔和燈光透出櫥窗,成為赤𡶶街裹一抹靜謐的風景。
      柔和燈光透出櫥窗,成為赤𡶶街裹一抹靜謐的風景。

       

      修習

      甫踏進店裡,掛在牆上逐漸褪色的服飾便映入眼簾,可以說是Karma建構品牌空間的引子,配合淡灰色的水泥牆和餘煙邈邈的熏香氣味,五感之間互相呼應,隔絕店外的萬家燈火、熙來攘往。在如此靜謐的環境下慢慢選擇服飾,也是一種放慢步調的享受。空間與服飾的美感結合,源自Lawrence本身的背景專業:「大學時期我主修室內與環境設計,後來才半途出家學習服裝設計。」求學時期的他鍾情日本建築,旅遊途上總看不夠:「除了一些著名的當代建築師作品,最難忘的大概是在京都桂離宮參觀裡面的枯山水、庭院和茶室,那種將人造物和自然融合的畫面,讓我非常感動。」後來仔細翻書研讀,才得悉名為「侘寂」的日本傳統美學,自此情有獨鍾,不僅在自家室內設計作品中嘗試注入這種美學元素,從美衍生出的哲學意義甚至隱隱影響着他的人生觀:「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後開始賺到錢,有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卻發現物質並沒有讓我自己感覺到滿足,甚至越發迷失,這是我深思『侘寂』和『業』的開始。」

      Karma一詞本源自梵語「कर्मन्」(音為kárman),佛學中稱為「業力」,何以與服裝扯上關係?Lawrence解釋:「一般人可能覺得業力是因果報應,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負面的詞彙;但對我們而言,『業』其實純粹是世界法則,即是意味着你的行為正影響你將來的命運。延伸下去,物品和人之間也存在着一種互動關係,你去選擇物質的同時,物質也會改變你的心境;當你的情緒其實一直被物質帶動,甚至自己也會在不知覺的情況下被人塑造成商品。」品牌以此詞命名,意在提醒走進店裡的客人,每一天的生活、每一次的選物、或每次穿的衣服,都是一個塑造自己的機會,希望大家能更有意識地選擇,同時為自己的生活付出責任。

      牆面上掛着的是台灣藝術團體「布野」專門為KARMA設計的布藝畫。
      牆面上掛着的是台灣藝術團體「布野」專門為KARMA設計的布藝畫。

      將上述哲理融入服飾產品,甚至從駕輕就熟的室內設計轉向至經驗不多的服飾設計,這個品牌本身就是一場美學實驗。Lawrence卻笑說:「雖然一直以來我都是用室內設計去表達自己,但這種途徑成本非常高,同時因為客人要求的關係,限制也相對高;相比之下,服裝設計可以參與或掌控的東西就比較多,於是便嘗試去學習,摸摸不同布料的質感,跟版師學習打版,同時參考其他做服裝的前輩,慢慢開始。」而事實上,服裝和室內設計對他而言,亦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如今他也是同步進行兩方面的創作:「服裝和室內設計皆涉及光影、質感、空間的建構和物質與人的關係」,當中美學自然能夠一脈相承。

      店內除了自家設計的服裝之外,倢伃還購入台灣當地不同的手作品牌產品。
      店內除了自家設計的服裝之外,倢伃還購入台灣當地不同的手作品牌產品。

       

      實踐

      專注經典款式,放棄追隨潮流和季度是KARMA其中一個重要的品牌理念。
      專注經典款式,放棄追隨潮流和季度是KARMA其中一個重要的品牌理念。

      所謂侘寂其實非常抽象,大概連日本人都未必能夠確切告訴你這是什麼,不能言傳只能意會。不在如此美學和文化環境下長大的Lawrence,也只是便學邊做,將以往在設計學院吸收的知識,融合自己的研究,摸索出某種意境:「對我而言,這是自然定律的體現,在風化、腐朽、斑駁中看出生命力。侘寂不僅是某種形式或風格,更像是審美跟處世觀的結合。」萬物無常卻時常運轉,在人類的角度看,或許是某種「知物哀」的感嘆,但對世界而言,卻只是某種恆久運作的動態過程。在Karma質樸的服飾和選物中,我們不難看到持無常觀的禪意,不著重設計上的潮流和巧思,反而在經典的服飾剪裁和款式中,強調自然賦予我們的天然材質,如棉、麻、皮革等。同時,有別於一般時裝品牌,他們摒棄趕季度的商業模式,「希望客人能夠借着歷久常新的款式和質素,減少物慾對於心理的影響,省去無謂的負擔。」設計方面,Lawrence對日本古和服異常喜愛,因此不少單品都會在和式傳統中找靈感,再結合現代的剪裁和多種穿法的設計,呈現品牌的特色。寬鬆舒服、非對稱、物料混搭、仿古布料處理等,都是Karma鍾情的元素。

      品牌服裝選用布料大多自日本進口,再於台灣當地設計生產。
      品牌服裝選用布料大多自日本進口,再於台灣當地設計生產。

      他們家的服裝質樸、簡約,卻不簡單,尤其在選材和製作的過程,絕對一絲不苟。正如時裝界從來都有一種說法,就是「毫不費力的風格才是最費力的」;侘寂呈現無常,卻不代表任意。Lawrence說:「我希望大家珍惜服裝,能儘量把它的生命延長,若你要用時間把它的韻味養成,首先服飾的質量一定要好。」Karma的自家服裝產品,大部分都採用日本、法國等地的進口布料,質素有一定保證,尤其前者「每一塊布都有測試報告,說明褪色率和收縮度,讓我們能有足夠資訊預估服裝的『老化程度』。」製作方面,他們一律選擇台灣當地的廠商和工作坊:「因為我們希望與他們有更緊密的交流,畢竟有時候要做版型的調整,並非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倢伃同樣會仔細為產品把關,務求所有服飾都能呈現品牌精神。

       

      無常

      從動盪的二〇一九年走到現在,Lawrence和倢伃似乎仍在享受當下,未有意欲讓Karma在台灣的時裝設計業界闖出名堂:「我們不在潮流當中,也沒有佔一席位的想法,目前還未有長遠計畫,但我們非常享受透過設計與大家交流,也希望將侘寂的哲學傳遞到客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滋潤彼此生命的養份。」倢伃也說:「小品牌未必一定可以活得很長,但當下我們還有能力做,我們便繼續,暫且就是先這樣吧!可能哪一天我會回廣吿公司,也不一定呢。當下的事情,當下處理吧。」持無常觀,做當下事,或許人生應如他們二人般,好好地過。

      從香港來到台灣開店,Lawrence說自己喜歡當地的慢活氣氛,以及設計和美學的多元。
      從香港來到台灣開店,Lawrence說自己喜歡當地的慢活氣氛,以及設計和美學的多元。
      Chiu Sung Ying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袁國勇 出版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