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生守候校委會門外等李國章先生對話,演變成圍堵李國章先生,一代貴族用瞞天過海之計,從後門離去,非常indecent。為此,李國章先生翌日在非常decent的銀行家勝地舉行記者會,一吐冤屈氣,其中金句如雲,邏輯亂舞,子彈橫飛,高潮位是發出強烈呼籲:「我哋香港人應該企出嚟話:『Enough is enough!』夠喇,我哋要stand up for decency……話乜嘢係公道、公平、公正,光明正大行得正企得正。」
是的,夠了,夠了,這實在是好多人的心聲,方便的話,有空的話,有勇氣的話,一起stand up,站起來,追求公道、公平、公正。至於stand up for decency,什麼叫decency,隨時代風氣演變,又在不同人眼中各有着眼點,有人看衣裝、有人看談吐、有人看思想。Decent何解?翻成中文,用途廣泛,含義多元,可以是莊重、正派、得體、合適、優雅,口頭上說得最生動的,應該是:像樣。悲嘆某人言行indecent,就是說他:你看他,成什麼體統,太不像樣了!
沒錯,幾年前跟一名老人家莊重地,進行了一場decent的辯論,恰似今天對學生表現不夠優雅莊重的批評,提早預演。老人家說到立法局(當時已經變成立法會,老人家戀舊之情,可見一斑),何止嘆十聲,一嘆擲物、二嘆用詞粗鄙、三嘆服飾失禮,一直嘆到結論:現在這幫人像什麼樣子?都是流氓,地痞。我暗裏想,罵人流氓,雖然不及屈人吃藥,但同樣不夠優雅。
須知道,老人家緬懷的是英治時代的議會生態,議員西裝革履,談吐斯文,追問問題也講究得體,連質問也算得上是粗魯無禮。那時代,議員角色,說穿了,是負責維穩,大家得體地行禮如儀,禮成,優雅散去,能審議出問出什麼要緊事?
古今中外,衣冠包裹着多少禽獸、多少陰謀壞主意優雅地經營,我只能用仗義每多屠狗輩這種老調,去安撫失落的老人家。老人家開始像一隻斯文的刺蝟,反駁道:行俠仗義就非得要衣衫襤褸不可?穿西裝就代表偽君子了不成?我本來想延伸下去:有道理固然不必靠粗口助長聲勢,但用標準牛津英語,溫文儒雅地謝絕議員提問,又有幾正派?權勢帶來的傲慢,在那時代可是貴氣十足的。若要懷舊,懷到滿清晚期,西裝是被打為蠻夷之服,非常之不得體,so indecent。
學生沒穿西裝,又有些粗口橫飛,有些要靠肢體動作完成意見表達,的確有礙觀瞻,但decency之外,老人家應該聽過逼上梁山。況且decency,還有最重要的內涵,就是正派。退一萬步說,在這正邪莫辨的時代,許多社團人物穿得比醫生護士考究,赤膊上陣的也可以是豪氣干雲的小偷。老人家心繫穿衣禮儀,放心。學生畢業後要工作,會因應需要穿西裝結領帶,西裝友有些會成長為識時務的俊傑,有些會用英文搬弄是非,有些照樣講粗口喝退賊人,裝束有變而本質無別。
李國章先生用英文侮辱學生吸毒,誣衊他們受政黨控制,變相詆毀他們是被豢養的豬,受到許多不雅的批評,李先生漏夜發出聲明,表示相信公眾人士雪亮的眼睛,會自行作出正確的判斷。
什麼才叫decency,我也相信公眾包括那位懷舊老人家,自會有眼見,冇眼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