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搞」「清理」「低端人口」,網上流傳一段影片,市長在內部會議拍着桌子指示:「到了基層就是要真刀真槍、就是要刺刀見紅、就是要敢於硬碰硬、就是要解決問題。」
不管內容,光是用字,「真刀真槍」、「刺刀」、「見紅」、「硬碰硬」,就足夠嚇壞人。官員不像在處理人口問題,而是在「清理」人,人也只是「人口」,是一個個精準但面目模糊的數字。
這些語彙,跟指示停止燃煤說的「誰賣煤就抓誰,誰燒煤就抓誰」一樣,那個「抓」字,也有不把人當人的意味,當成菜市場被「抓」待宰的雞雞鴨鴨,都是禽畜。維權律師事件,叫做「大抓捕」,香港通常叫「拘捕」,廣東話更中性,「拉」人,拉着你的手進檢查所或牢房而已,比麻鷹捉雞仔的意象人性化很多。
至於那些槍啊,刀啊,見紅啊,更是殺氣騰騰。不要說香港人不習慣,飽經這套深具文革風用語的北京人也聽不順耳。
不平歸不平,習慣歸習慣,大國外交官以及官方喉舌,一向就是這個腔調,所謂「舌劍唇槍」,看,不也是把舌頭當劍,嘴唇當槍,聽慣了,從耳朵到腦袋都自動生成一套讓人麻木的「避彈衣」、「盾牌」,「防禦網」,看,又是充滿硝煙味。
其實不必大驚小怪,習慣會變麻木,我們不是早已經無感了嗎?對人民用字暴力,對朋友又溫柔到哪裏去呢?形容絕世好友交情,到了極致,就是「生死之交」,人活着就是由生到死的過程,還好,最恐怖的是「兩肋插刀」,講義氣有千百種方法,啊,不管如何,我都會在你左右,站在你那邊,或曰:「背書」、「站台」,怎麼要捱刀子,一邊不夠,還兩肋咧,是預備了朋友遭高利貸追錢,還是得罪了流氓,你是大佬要「罩」他呢?這幫派色彩,跟友情一樣濃得化不開。
另有一個畫面更血腥的,平常電視播放出來都以過鏡迴避,就是「刎頸之交」。朋友之間互相幫忙,說一句「火裏去、水裏去」、「赴湯蹈火」、已經很誇張很暴烈了,還要「刎頸」?怎麼樣?是兩個好兄弟一起抹脖子,還是我想武士道切腹代好友歸西。「刎頸之交」雖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典故,但我們現在不是戰國人,雖然確實活在一個沒硝煙的戰場,畢竟比之前文明,殺人不一定要見血,敗了不一定要槍決斬首,形容共患難,用字能斯文些嗎?《莊子》所謂「相濡以沫」,缺水絕境下交換唾液維生,一對好友落得一副死魚相,畫面雖然尷尬,也不是溫柔,只要想去人工呼吸,就接近現實,正常多了。
現實生活中,若有人說跟我是「刎頸之交」,儘管也會感動,可同時也會毛管戙,你不用為我刎頸自盡,繃緊到要死時,幫我搥搥肩背,這份恩情就「百死莫贖」、來生為你「做牛做馬」了。看,又牛又馬的,人畢竟是動物一種,做雞做鴨、當看門狗、實屬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