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粒粒愈生愈多,以為是油脂粒努力清潔,可是粒粒沒有減少,反而蔓延到頸部,這些粒粒很有可能是疣,做好面部控油也不能消除,疣病毒種類繁多,不同病毒可能感染不同位置,怎樣分辨疣和油脂粒?如何避免感染風險?坊間流傳用檸檬皮、水楊酸消除是否可行?陸凱兒醫生一一解構。
譚淑瑩:陸醫生,應該怎樣分辨疣和油脂粒?
陸凱兒:很多人會有這種困惑,因為臉上有油脂粒,也有機會有扁平疣,不過臨牀上可以分辨,由於油脂粒是暗瘡的一種,通常在面部T字位和面頰,出現於毛囊位置,數量比較密集,可以明顯看到膿疱,患者的皮膚比較油膩;至於扁平疣有機會生在面、頸或身體其他部位,外表和暗瘡不同,顏色近似膚色,有時是淺啡色微微凸起,不會有膿瘡,數量方面可以從兩,三粒到過百粒不等,想了解是油脂粒還是疣,最好由醫生診斷。
陸凱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由於病毒種類繁多,不同的病毒,有可能感染不同位置,腳部有足底疣,與扁平疣已經很不同,近看會有黑色的點,手指也會有尋常疣,所以不同位置的疣,性質各有不同。
譚淑瑩:如果生在頸或面部,不痕不痛是否不用醫治?
陸凱兒:臉或頸部的扁平疣,大部分不會帶來太多不適,但數量多的話,部分患者會感覺痕癢或不適,尤其在清潔面部時,有機會磨擦損傷,男士剃鬚時破損了,由於病毒帶傳染性,可能會感染其他位置,有些患者會發現,從起初的兩、三粒,慢慢愈生愈多,我認為如果感覺困擾,令儀容受影響或帶來不適,擔心影響家人的話,就需要求醫診治。
譚淑瑩:日常已經注意個人衛生,為什麼還會生疣?
陸凱兒:日常生活環境中,人類乳突病毒HPV無處不在,所以很容易接觸得到,免疫力低如長者、小孩,以及長期病患者,例如皮膚長年有濕疹,糖尿病患者等,病毒會透過細小傷口進入皮膚,潛伏期長達半年甚至一年;另外也要視乎個人生活習慣,有些人喜歡按摩、游泳,赤腳踩在公眾地方,或者有機會共用毛巾、枕頭、牀單等,都會增加感染風險;另外工作環境也很重要,因為工作需要,手部經常接觸水,如賣海鮮、凍肉,或從事按摩、洗頭工作,都會增加感染風險。
譚淑瑩:情緒差是否會增加生疣的風險?
陸凱兒:情緒差並非直接原因,但情緒受壓力影響,睡得不好,吃得不好,很多憂慮都會令免疫力下降,自然會增加感染風險。
譚淑瑩:檸檬皮或水楊酸是否能令疣脫落?
陸凱兒:治療疣病毒會用水楊酸,將藥水滴在患處,希望令疣慢慢剝落,但處方水楊酸要特別小心,成分和濃度必須精準掌握,自己購買搽用,有機會炙傷皮膚,甚至因傷口造成感染;至於檸檬皮,由於濃度或酸度不是太高,所以並不能用來治療疣。
陸凱兒:我們治療的目的,是將肉眼可見的疣盡量清除,但始終是由病毒引起,有機會再有新的疣,數量眾多的扁平疣,治療期間也未必能百分百清除,所以有機會隨時間復發,另外個人生活習慣沒有改變,治療後繼續按摩,有機會與人共用毛巾,游泳時在公眾地方赤足等,都有機會再受感染。
譚淑瑩:可以怎樣避免被感染?
陸凱兒:充足睡眠,均衡的營養,再加上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就算接觸到病毒也未必會被入侵,所以提升個人免疫力,生活方面定期清潔牀單、被單,避免共用毛巾,不要在公眾浴室、泳池赤足,都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
醫生簡介
陸凱兒-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倫敦大學臨牀皮膚學深造文憑。
嘉賓主持:譚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