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是《輪流傳》主題曲歌詞中「當一切循環,當一切輪流,此中有沒有改變」的眾多「循環」與「輪流」之一。解文意(李司棋)是她母親(黃曼)的某種拷貝,黃影霞(鄭裕玲)是把母親(李香琴)的遭遇「再活一次」。兩次重複,包含環境因素,但性格決定命運,堅強如解與黃,又思想與行為獨立如她們,故事所以動人,不單在於跟誰離離合合,而是與上下兩代的緣份,除了父母的恩怨,還有跟子女的愛恨。
也就是,一個人如何終究逃避不了,成為自己的父親與母親。
這樣的主題,放在一部刻劃時代變遷的長篇電視劇裏,《輪流傳》是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不同於之前的《狂潮》中富豪家庭的緋聞與醜聞、《家變》中父權家庭的瓦解、《網中人》中草根家庭子女往上爬、《強人》的仇家結成親家、《奮鬥》的保守家庭子女自立門戶、《抉擇》的新移民在異鄉建立家庭、《天虹》的單親家庭培植成功職業女性,「家庭」在《輪流傳》中不是橋段的基礎,作者要是不把生活寫得像流水帳,就得深刻了解家庭倫理之於成長的影響多麼深遠流長。
作為「翡翠劇場」的最後一部劇集,對於以「電視餸飯」的時段來說,《輪流傳》的「雙重意義」:一是「如假包換」的「闔府統請」,二是,在它之後,沒有電視劇沒有父母子女,只是,能超越它那未完成的使命,可謂後無來者。
對於珍惜甘草演員的觀眾來說,《輪流傳》也是少有的「溫室」。黃曼梨慈母和賢妻演得多,但像丈夫(陳有后)是個老忠臣,女兒身上流着那份「我為人人」的血液,她這位陳婉嫻(黃韻詩)的母親,便有甚少得見的閨秀風範。第五集她以員工家眷身份,陪同丈夫與女兒到解家拜年,滿堂賓客都是沒大關係的人,忽而看見解家三嬸也是落了單,她向她點頭微笑,再站起來走過去和她說話。
飾演解家三嬸的是上官玉。當大部分劇集把她定位在不好惹的角色時,她在《輪流傳》裏卻常吃大伯娘(黃曼)的白眼。連兒子解樹仁(林子祥)也忍不住跟逆來順受的她說:「我成日唔鍾意佢借頭借路將你當歌仔咁唱」,聽了這話,緊皺眉頭的她,才想到要去廚房把紅封包發給未發的下人。
當陳太太遇上解太太,兩個廣東婦人在一個上海家庭的客廳裏找到了陪伴,黃曼梨問:「你位公子呢?」上官玉答:「唔知呢,我個仔好嗲嗲吊嘅。」又回問:「你位小姐響樓上呀?」
交際的說話到了這裏告一段落,二人談不上尷尬,但就是生分。
這對未來親家,從角色到演員,都留下無限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