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堂等電梯時,見到一位青年人,手拿一本書,也來等電梯。厚厚一冊精裝本,只見封面在指縫間漏出三個字:宇宙論。近來科幻小說看多了,滿腦子土衞三、木衞六、第九行星,居然多嘴問道,是本講什麼的書呢?青年人很有禮貌答:下棋的。我立刻明白,是圍棋,不禁自言自語起來,很深奧的喔。我的玩具中沒有圍棋、也沒有象棋、西洋棋。雖然知道圍棋和象棋的走法,可從來沒有和任何人對弈過。自知沒有下棋的腦袋,又不耐煩每一步棋都得計算七八步後的局面。見過牟宗三先生和同學下棋,只能羨慕。羨慕那位同學。最近南韓的圍棋王和智能AlphaGo對弈,連輸三盤,扳回一局之後,很快樂,說看到電腦程式有兩個弱點。他是應該快樂的,因為很快,電腦智能就學會解決這兩個問題。
我只和小學的朋友下過鬥獸棋,喜歡棋子都是動物,玩的方法也很小學雞,不需用腦,只需動手,拿到貓、狗、象就很高興。其實,鬥獸棋是很單調的,尤其將近結局,總是在岸上的象和水中的鼠,不斷拉布戰,你輸不得,我可也贏不了。不過,獸棋也有優點,樸素,價廉,不外紙和木。這畢竟是經典的民藝,我是因為動物都是木刻,像剪紙,又像印章,所以曾留着一件,如今沒見它們出現了。時代不同,玩具當然也不同了。以為鬥獸棋已被淘汰,書店中依然找得到,卻都變了身,紙盒和木都變成了膠質。盒子是膠的,棋子也是膠的,棋子上的圖更是一團團糊在一堆的顏色剪影,製造粗糙,一隻老鼠,根本認不出來,還以為是公雞。棋盤則是彩色印刷,用了硬板紙。近年新出品的鬥獸改良了許多,先是紙棋盤換為硬質的膠盒,模仿圍棋和象棋的方法,棋盤由兩半摺合成一盒子,外層平放就可下棋,盒內可收納棋子。新的獸棋也是膠質,印製清晰,貓豹鼠還長了鬍子,細節豐富,棋子有磁質,放在棋盤上會吸着,不會溜走了,棋盤製作精美,連小河中也畫了遊魚。紙盒上附有下棋的規矩,可免爭吵。
見到「超然鬥獸棋」,當然看看有沒有新意?用紙和木,頗有復古懷舊的味道,動物的數目不變,角色卻有更改了。這可算是第二次創作,產生同中有異的效果,也就是戲仿的精神。就棋論棋,棋子的體積對於長者來說是適合的,每個棋大如小月餅,木塊還可當積木。棋中蟻民可以入河是不錯的新棋例,至於原版的吃子法是以強弱排序,以大凌小,但留有一手,最大的象,不敵最小的鼠。動物的強弱是天生的,畢竟互相制衡。超然獸的高下則是人為的,誰強誰弱,誰看得清?應該是每隻棋子都可吃掉其他任何的棋子。
兩盒膠質的鬥獸棋都貼上告示:這不是玩具。竟有點馬格列特的意趣。大木棋子沒有這個聲明,那麼,這就是玩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