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設計師SAMUEL CHAN 手造家具之美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港產設計師SAMUEL CHAN 手造家具之美

趁在香港舉行新書發布會,Samuel把近年的代表作帶回香港展出,並舉辦座談會和本地設計學者及學生對話。
這張Curve Chair是Samuel學生時期的作品,設計意念來自中文的「女」字,足以見到他對簡約線條和中國文化的執着。
其中一個最大規模的作品系列為上海卓美亞喜瑪拉雅酒店設計和製造傢俬,酒店大堂、公共空間、餐廳、客房均一手包辦。
Finnieston Lighting Range是Channels另一廣獲好評的作品之一。他解釋以前沒有用人會用木來做燈罩,因為傳統燈膽會發熱,怕燒着木材,所以當LED燈膽剛推出市場他便十分興奮,馬上設計這個燈具系列。

你還記得自己童年時的興趣嗎?三十多年前,少年陳維正(Samuel)隨家人離開香港移民英國,面對種種迷茫和不適應,幸而在木工找回自己,遂以傢俬設計為終身事業,一直鑽研木製傢俬。到了今日,他已經是享譽國際的傢俬設計大師,多年來以簡潔優美和充滿感情的手工家具打動人心。

留學英倫

1979年,為了讓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陳家移民英國。對當年僅十三歲,從未搭過飛機和出遠門的Samuel而言,要在異國他鄉適應下來絕非易事。連基本英語也掌握不了,更何況要他讀莎士比亞和學法文,Samuel的求學過程並不如意。唯一令他找到慰藉的是木工堂,除了是因為上堂不用講英文,更重要的是他遇上了一位好老師──Harry Knock。得知Samuel的難處,Harry Knock格外開恩,容許他翹課不上法文堂,改到木工室學習,讓Samuel重拾學習的樂趣、找回自信。

「畢業之前,他問我:『阿Sam,你將來想做什麼?』我答他說想當傢俬設計師。他聽了之後應了我一下,兩日之後,便遞了份London College of Furniture的報名表給我,說想讀furniture design的話,就去讀呢間學校,所以是他幫我踏上這條路。」多年前的對話細節,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設計學院重視基本功,頭兩年的課程要不是叫他認木,就是叫他「揼個榫」,其間沒有設計過任何一件傢俬。「當時我很焦急,一心想學設計,為何要花時間在這些小事上。現在的我真的明白,木的個性是什麼,所有設計出來的傢俬,我都識得做。」

西方教育為他建立穩固的基礎,但他的作品總是帶着一抹不經意的東方色彩。「我是一個中國人,that’s me。的確我接受了西方教育,它給了我a strong foundation;至於東方色彩並非刻意塑造,而是自然地流露出來。」對簡約線條的執着,和明朝家具一脈相承。「中國人其實好聰明。你去看明朝的家具,你會驚訝線條竟可如此優美、簡單,那可是六百年前的作品!你再去比較同期的英國或歐洲的出品,便知道這是西方人做不到的。」

匠心獨運

畢業之後他在當地的一間室內設計公司工作。眼見英國市面常見的家具款式以保守傳統的風格為主,便決心設計富現代感的傢俬,挑戰當時的市場和審美觀。他和太太利用公餘時間,自行設計傢俬並四出參加展覽會。「Channels的開頭並不容易。」Samuel細數創業的艱辛。「起初沒有Showroom,每次展覽結束後,客人問我:『阿Sam,哪裏能看到你的傢俬?』我只能回答:『我拿來給你看吧!』於是每個周末,我和太太便把傢俬作品放入車尾箱,周圍車給人看。」這樣一來一回,親自駕車的做法維持了兩年,漸漸建立口碑,二人見時機成熟,終於在1995年在倫敦開了Channels首間Showroom。

他認為設計講求突破,否則便會原地踏步;因此每次有新設計,他都會反覆問自己,如何用最細、最幼的一塊木,都可以令它企得穩。「你見我的作品線條都好簡單,所以不時有人會質疑這些傢俬能否企穩、會否搖來搖去之類。其實背後我放了好多心思。」然而Samuel的巧思卻非人人能理解,他憶述有次設計好一件作品後,交給其他歐洲公司生產。不料那些老工匠看了圖紙之後,便馬上質疑他紙上談兵。他唯有直接在他們面前動工,三小時下來,作品一步一步成形,這才說服了對方。「問題是做傢俬的人,即所謂的老師傅,他們突破不了舊有觀念。所以我的原則是不會設計一件自己做不來的傢俬,如果自己都不會做,又如何說服他人呢?」

Kerning Collection是他近年的得意之作,靈感源於明式家具風格,難度之高在於運用極為薄身的木板支撐整個櫃子,上重下輕而又不失平衡。作品令他贏得2015年年度傢俬設計師大奬,評審形容它“Perfect proportions. Makes wood sing.”
Kerning Collection是他近年的得意之作,靈感源於明式家具風格,難度之高在於運用極為薄身的木板支撐整個櫃子,上重下輕而又不失平衡。作品令他贏得2015年年度傢俬設計師大奬,評審形容它“Perfect proportions. Makes wood sing.”

一代傳一代

一直以來Samuel對木材情有獨鍾,因為「木是活的。」他解釋木的形態會隨着時間變化,而作為設計師必須了解不同木材的特性,才能展示其獨特美感。他指一指自己坐着的胡桃木椅子續說:「胡桃木Walnut慢慢吸收陽光或燈光,顏色會愈來愈淺;另一種木Cherry,即櫻桃木,接觸光線後會變深色。當你認識木的個性和特質之後,便能作出不同配搭和變化。」眾多木材中,Samuel最喜歡的是白橡木Oak。「首先是因為它夠strong夠硬淨,而且不受潮流趨勢影響,一直都好受歡迎,不像胡桃木或櫻桃木般受潮流左右,過了一段時間便不再受歡迎。」

時裝界有快速時裝,傢俬界同樣有快速生產,Samuel對此不以為然。他的工作室不會盲目擴張,目前有七個工匠以人手製作為主。慢工出細活,即使要用四五星期才能完成作品,客人也樂於等待。「當一件傢俬用一、兩年就壞,身為設計師,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大家都講環保,但兩年都用不下來,又談何環保呢?可以一直用,不只這一代用,甚至可以傳給下一代用,這才是環保。」他的作品以耐用著稱,有些客人會要求他在作品上簽名,因為當子女成家立室,便會當家傳之寶給他們。「多年之後再去客人家中,見到以前為對方打造的家具和新的一樣,得知作品得到妥善保養,內心便會十分欣慰。」

一晃二十年過去,一頭灰白色的頭髮見證了時日變遷,不變的是一顆熱愛設計的赤子之心。問他辛苦與否,他笑着說:「係,但係I enjoy it,我好鍾意,每日朝頭早起身都覺得,我好鍾意我做的事、我好鍾意我份工!」正因如此,他希望每件作品都找到有一個好歸宿,把它好好保存下來。

Simplicity──最近十年,簡約現代風格一定程度上已取代了英國的古典風,成為主流,足以證明Samuel的先見之明和獨到眼光。簡約並不意味偷工減料,看似簡單線條背後是複雜的計算。

Collaboration──2013年他成立Joined   Jointed,邀請另外七位歐美設計師,合作推出逾一百五十套傢俬。對他而言,行內沒有對手,只有朋友,所以十分享受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

Relationship──Samuel認為工作的一大意義,在於和客人建立緊密的關係。他重視和客人之間的溝通和合作,經常邊聽他們意見,邊畫細節草圖,讓對方感覺自己也有份參與其中。有些客人更會邀請他參加house warming party,帶給他莫大的滿足。

“Samuel Chan: Design Purity + Craft Principles”一書由著名設計史作家Charlotte和Peter Fiell夫婦所作,詳細紀錄了Samuel的生平和設計歷程,三人相識相交二十多年。
“Samuel Chan: Design Purity + Craft Principles”一書由著名設計史作家Charlotte和Peter Fiell夫婦所作,詳細紀錄了Samuel的生平和設計歷程,三人相識相交二十多年。

<!–PROFILE

陳維正Samuel Chan,1964年生於香港,後來在倫敦生活,1988年於Buckinghamshire University取得傢俬設計碩士學位,199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Channels。先後十五次榮獲Design Guild Marks設計大獎,得獎次數為全英之冠。2015年以Kerning Collection獲選為英國年度家具設計師。–>

PROFILE

陳維正Samuel Chan,1964年生於香港,後來在倫敦生活,1988年於Buckinghamshire University取得傢俬設計碩士學位,1995年成立個人工作室Channels。先後十五次榮獲Design Guild Marks設計大獎,得獎次數為全英之冠。2015年以Kerning Collection獲選為英國年度家具設計師。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