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舊物】發展商「樂風」重建舊樓 租倉儲逾千舊物 打算放進新樓:基本都是保持原貌,修復了就失去它原來的感覺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搬屋——一場斷捨離的修煉

【收集舊物】發展商「樂風」重建舊樓 租倉儲逾千舊物 打算放進新樓:基本都是保持原貌,修復了就失去它原來的感覺

fb-photo-57

地產商與保育似難以兩立,常大舉收購和清拆舊樓,改建成與社區格格不入的納米樓。成立十年的地產商樂風集團想扭轉這刻板印象,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約三十多歲,在同行間算是非常年輕,保育意識較強,並常於舊樓項目尋寶。

樂風在元朗租用倉庫儲物,大至廣州式騎樓支柱,小至卡式帶,估計約逾千件,並曾於二○二一年舉辦展覽,展出約百件物品。不同博物館有一套收藏標準,員工是「一路做一路學」。品牌及市場推廣助理總監黃家富解說,通常待住戶搬走後,他和市場部同事便會上樓翻箱倒籠,強調須戴手套和保護衣物,「環境極度熱、極度亂,人們搬走後變得似垃圾崗。瘋狂找,有些舊物件可能放在床底、櫃頂。」

品牌及市場推廣助理總監黃家富(左)與建築師吳雨桐。倉庫藏品約在2016年開始由同事收集。
品牌及市場推廣助理總監黃家富(左)與建築師吳雨桐。倉庫藏品約在2016年開始由同事收集。

邊做邊學 同事是智囊團

他們拍照記錄,將想保留的放在一旁,再分幾趟搬走,不要的便交由清拆判頭自行處理。遇有不確定的會放上羣組問同事,像建築相關的可向建築師吳雨桐請教,例如有塊寫着由王維昌題字的水磨石招牌,問過後才知是著名書法家。部分與建築接合的大型物件,如具歷史價值的招牌和石柱,他們需在清拆標書上列明要額外保護,投標價也會相對提高。太子基隆街項目便因要保留三條外廊麻石柱,工程開展後同事需跟判頭溝通,研究怎樣用吊雞車搬走石柱。

舊物主要來自工廈和五十年樓齡上下的唐樓,年代多為一九八○年代,較多見的是書本、黑膠唱片、電掣和白鐵信箱。黃家富認為準則是要有所謂「集體回憶」、「時代特色」,最客觀則是用年分判斷。例如他收過汽水品牌的木製收音機、木麻雀檯、香港品牌DEMC的風扇開關,都屬市面少見。而吳雨桐因建築和書法背景,常認出珍貴的招牌和建築部件,例如從前立於舊樓外、像骰子般的界石,上面寫有地契編號「K.I.L. 9955」,作用等同現在的門牌。

二千呎倉庫儲物  將來放回原址

黃家富說他們本來用工廈儲物,但儲了十多塊招牌後便決定另租這兩千呎的倉庫,「工廈出入不方便,也不想給空間限制我們儲這些東西。」目前收集的物件以倉庫面積為限,但有需要或可再擴充。二人入職約三年,已到過舊樓現場數十次。黃家富說像認識許多住戶,曾在單位尋得一箱地鐵物品,內有聯乘系列地鐵票、地鐵員工訓練手冊、制服、帽、員工獎,猜想物主應是地鐵工程師,而且曾努力進修英文。另有一愛貓的住客,他到訪時人去樓空,但牆上仍貼有貓照片。有一工廈單位租客留下了許多不同年代和款式的遊戲機,應是修理遊戲機的工作室。

吳雨桐尤為欣賞一九六○至一九八○年代的手寫招牌,它們通常用粗毛筆寫成,白底紅字設計醒目突出,「我們就很想要那些招牌,因為很代表它的地區,知道這一區用甚麼去建立起來。」另外,有一個來自必發道舊工廈的「路EXIT出」牌,因現在《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對出口指示標誌的字體大小和顏色均有規範,她說此樣式已不復見。

舊式工廈的出口指示牌引起建築師的興趣
舊式工廈的出口指示牌引起建築師的興趣

二○二一年他們於基隆街項目原址辦展,有參觀者認出自己舊居的白鐵信箱,更與它合照留念,但沒有要求索回,黃家富以此說明物主不一定想物歸原主,故公司希望著眼未來。他們打算在新樓落成後,將舊物放回去,或可以和室內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將之變成新樓一部分,例如石柱變成桌子,「基本都是保持原貌,修復了就失去它原來的感覺,反而是令它不要再變破舊。」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搬屋——一場斷捨離的修煉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