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趙麗如
熱門文章
趙麗如
如此人生
ADVERTISEMENT

《明報》65周年之鐵粉實錄

24.05.2024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whatsapp-image-2024-05-24-at-12-19-29

我不追星、不求名牌,嫖賭飲吹看色情片等無一喜愛,只鍾情追看新聞。 在大學主修新聞,學會了我這種人叫「News Junkie」,像上了新聞癮一樣,每天不看不舒服。

丈夫知我、寵我,也是在婚後才知道我喜歡新聞的程度超乎想像:我刷牙、洗澡、做飯時,也聽或看新聞報道或時事分析,天天如是。炒菜在聽以巴衝突、炆雞在看樓市、股市分析,睡覺前偶爾看些無聊視頻,但更多時我是一邊聽世界大事,一邊睡覺。

我不是在自誇自己留意世界大事是何等「高尚」,我相信這純粹可能是訓練所致,或許是職業病。

我每天起床,第一份讀物,必定是《明報》的實體版。對,我還在訂閱實體版的,是「老海鮮」(Old Seafood)的最佳證明,我喜歡看排版的心思、享受拿起一整份報紙翻來復去的樂趣,那種感覺是平版電腦或電子版無法代替的。

小時候最初接觸《明報》,是老師介紹。 我是70後,那年代未流行互聯網,大家都看報紙。父母支持其他報章,我看的第一份《明報》是學校鼓勵的,因為比較多教育新聞。 那時做剪報,在《明報》找到很多較勵志、學習的故事,所以它是功課好幫手。 某一年高中, 老師安排了《明報》訪問我和兩位學弟,指我們三個人在學校出了一份報紙,我還記得女記者叫馬靄媛,是小妹人生第一次接受記者訪問,很有趣。後來因為工作,認識了馬靄媛,份外親切。

入讀新聞系後,幾乎天天看《明報》,追新聞,找故題。當時至現在,主修中文新聞的同學,也一直以能夠獲《明報》錄取作實習生為榮, 個個趨之若鶩。

當我「入行」當記者,更尊敬《明報》,有風格、有專業操守、有原則,做新聞的自由度極大。《明報》的記者個個也以報紙僱員的身份感到光榮。不過同時,我們也取笑他們的員工工資不高甚至略為低了一點,帶着「知識份子唔好講錢」的高傲。行家之間,也聽聞他們的「讀書分享會」,聽說是記者定期要在編採大會,分享最近閱讀的書本,我聽到想暈!太儒雅了吧!「俾人放咗工抖吓啦!」, 我想。 可能因為那種讀書風氣,《明報》的員工,的確流露出一種知識份子的獨特氣質。

我結婚後跟丈夫自組小天地,他訂《南華早報》,我訂《明報》,我倆都不相信免費接收新聞資訊,因為報紙要成本經營的,所以「No free press」的,一定要繼續訂閱。我結婚22年了,訂足22年,農曆年偶爾沒有報紙派到門口, 或打風遲了送到手上,那天很失落的。我認識《明報》編採部的一眾行家,他們都知道,我是鐵粉,又很晚才睡,很多時會上它的面書,看完凌晨一時多上載的「明報頭條搶先睇」才乖乖入睡。

我以前或現在的工作,也有機會因公務跟《明報》接觸。我在不同的崗位,加上人生的經歷也豐富了不少,更尊敬《明報》的編採人員的專業精神,一直努力守護真相。

過去二十多年,全世界的紙媒面臨反天覆地的挑戰,《明報》也很努力作適度的改變。辦報向來是花錢、艱難的事。新聞界一直流傳一個黑色笑話:如果你跟某人過不去,鼓勵他的兒子辦報,那不用花吹灰之力,把他的身家極速敗光。

《明報》屹立不搖65年到今天,仍然深受讀者愛戴,委實不易,反映除了編採人員功不可沒外,同樣重要的是集團的大老闆在財力、編採自由度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讓《明報》專業地營運下去,作為全世界華人媒體的典範之一。

我非常感謝《明報》台前幕後的努力及專業,生日快樂!

請繼續營運下去,我們這些鐵粉會支持的。 謝謝。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