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懶人包】Art Basel率先睇:嚴選10個不容錯失的大型裝置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藝文懶人包】Art Basel率先睇:嚴選10個不容錯失的大型裝置

f

話說今天是第五屆 Art Basel 正式開放予公眾造訪的大日子,去過的朋友都該知道,規模之大是任你三頭六臂八足也未必逛得完。為免大家走馬看花, 《明周》率先進場預覽,特別挑選出十個讀者不容錯過的「must-check items」!

隨便互動隨便玩!「藝聚空間」的大型藝術裝置

今年展會共有六大藝術展區,而我們就鎖定由悉尼 Artspace 行政總監 Alexie Glass-Kantor 策展、集結大型雕塑及藝術裝置的「藝聚空間」展區,為讀者推介衝擊視覺的玩味裝置品。

策展人分別在一樓及三樓的展覽廳展示了17件出自頂尖藝術家手筆的大型藝術項目,並以「時間」為題作貫穿,透過探索時間在「相聚」中的角色,審視時間在藝術的呈現方式,探討人如何在時間中利用歷史、政治和文化塑造出自我空間。這些作品散落在展場的中心位置,大家可以盡情與它們交流,以第一身的接觸主觀地詮釋作品。

作品簡介懶人包

編輯部挑選這十件精選裝置作品勝在夠互動性,大家不但可以置身其中,用盡五感探索作品獨特之處,還可以拍照留念。如果你擔心自己未能參透藝術家的創作概念和背後帶出的訊息,無有怕!我們也特別準備了作品簡介,包你十分鐘內看得懂!

老翻戴卓爾經典包包

《Not a Shield, but a Weapon》, 2016.
菲律賓藝術家Pio Abad
由Silverlens展出 (1/F)

藝術裝置由180個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的標誌性手袋仿製品所組成,這些仿製品都是菲律賓馬利金納市的產物,誘發藝術家探索英、菲兩國之間的相關價值、文化和政治歷史的概念。

a

領導人們的葬禮聚會

《峰會》, 2009-10.
中國藝術家沈少民
由Osage Gallery展出 (1/F)

整組裝置由五位共產主義領導人的遺體雕像組成,當中包括菲德爾 • 卡斯特羅、胡志明、金日成、列寧和毛澤東。 除了卡斯特羅德遺體被安置在其臨終的床上,其他「成員」則被放置在透明的水晶棺木裡,營造五人聚首一堂的氛圍,以探索和思考這些政治人物的理想和社會意見之間的關連和定位。

b

用鏡延伸空間 頓時一變二

《Deductive Object》, 2016.
韓國藝術家金守子
由Kukje Gallery/ Tina Kim Gallery展出 (3/F)

藝術家早於1999年威尼斯雙年展就運用鏡子作為創作媒介,強調對包裹行為的重視,而是次作品則把色彩繽紛的卵形結構雕置在反光底座的正中央,營造出鏡面效果,頓時一個變兩個,上下重疊,進一步折疊和展開時間和空間。

c

體現大自然之力

《萬物》, 2013.
中國藝術家冰逸
由Ink Studio展出 (3/F)

作品由向下垂掛沉浸的《萬物》版畫組成,靈感啟發自中國多變的景緻和氣候,希望呈現出不受人類所控的自然元素所衍生的規律和模式,而畫作展示的方式與壯麗的瀑布也有幾分相似。藝術家在中國的聖山上進行創作,先是在宣紙上揮筆畫上水墨畫,然後任由太陽、濕度和地形等大自然元素與宣紙產生作用,令作品隨著環境因素而改變,進一步展示自然界的宏偉力量。

d

落入凡間的天使

《Putto》, 2015-16.
紐西蘭藝術家Michael Parekowhai
由Roslyn Oxley 9 Gallery/ Michael Lett展出 (1/F)

作品看似一個巨型的天使慵懶地躺臥在長椅旁,其實是希望邀請觀者坐在椅子上,藉著與小天使共享空間、交流互動,誘使觀者反思作品的意義 。

天使既像睡覺又像醉酒亦似垂死,而且翅膀被剝去,放置在凡塵俗世的物件旁,貶喻為城市化的平庸形象。藝術家甚至透過作品膨脹硬實如腫瘤的軀殼,反襯我們對天使擁有嫩滑彈性的身軀這種固有的印象,由此對我們認知的文化符號提出疑問。

f

人工 v.s. 自然

《Untitled》, 2017.
泰國藝術家Rirkrit Tiravanija
由Neugerriemschneider展出 (3/F)

藝術家以傳統的方法綑綁竹柱,搭成棚架,裡面則擺有五個相同的立體打印盆栽, 遠看就如盆栽被結構複雜的籠牢所囚禁 。而放著盆栽的檯架,則受羅馬尼亞藝術家Constantin Brâncuși所啟發 。盆栽代表自然和生命,也象徵生命力,在栽種者的悉心照料和護理下,能夠茁壯成長。但藝術家卻放棄選用真植物,反而以人工複製的方式,製作出白色聚合物盆栽來取而代之,喚起對科技單一化的反思,並探索自然循環的短暫。

t

後現代的烏托邦

《House of Red Bamboo》, 2017.
巴基斯坦藝術家Rasheed Araeen
由Rossi & Rossi展出 (3/F)

藝術家基於對幾何和建築的研究和認識,並參考了構想主義和荷蘭風格運動,以竹支架紮成複雜但工整的結構裝置,希望透過後現代的呈現方式,比喻為對烏托邦的追求和幻想。

y

將Cézanne 名畫由平面變立體

《The Bathers》, 2016.
荷蘭裔澳洲籍藝術家Sanné Mestrom
由Sullivan+Strumpf展出 (3/F)

作品啟發自Cézanne的同名油畫作品,是藝術家以雕塑形式來探索和實踐油畫語言的大型創作,由三座巨型的樹脂雕像和一座鋁混合青銅製成的噴泉雕塑組合而成。噴泉的水柱隱喻為眼淚,而整個裝置的形態猶如三座雕塑像因為望向流出的眼淚而傾斜倒地。

h

盡顯精緻工藝

《In the Name of the God II》, 2017.
巴基斯坦藝術家Waqas Khan
由Galerie Krinzinger展出 (3/F)

藝術家選用十世紀時流行於印度的手工製Wasli Paper,以模仿Persian Mughal創作微型油畫的技法,在紙上以數千夥點、線和撇狀筆觸來作畫,並將作品定型得像巨型書籍的摺頁被掀開一樣,看起來精細而有趣。

dafeawf

審視生活細節的黃屋

《On the second day, Saturday, your three minutes》, 2017.
台灣藝術家何采柔
由TKG+展出 (1/F)

藝術家參考日常生活的處境體驗,透過放大生活中過於瑣碎而被遺忘的「儀式」,促使觀者重新留意和審視生活細節,而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將購票經驗以非常迂緩的方式重現眼前。整個裝置分成四個不同的部份,當中兩個更有表演者在裝置裡面跟觀者互動交流。雖然當中不涉及言語溝通,但他們沈默的演出卻顯得份外有張力。

yhfjfy

Art Basel Hong Kong

日期:3月23日 – 3月25日
時間:1 P.M. – 8 P.M. (3/23), 1 P.M. – 9 P.M. (3/24), 11 A.M. – 6 P.M. (3/25)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門票:
一天(3/23或24日):$250(預購)$300(現場)
兩天(3/23及24日):$450(預購)$525(現場)
三天(3/23 — 25日):$650(預購)$750(現場)
星期六(3月25日):$350(預購)$400(現場)
夜間(3/23日 下午5時 — 晚上8時):$180(預購);$230(現場)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