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設計 引領新思維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共創設計 引領新思維

19.12.2019

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主要贊助的Design Exchange (DX) 2019,今年由十二位香港新進設計師,包括Mazing Lee李明心Ian Hau候毅剛Bodin Hon韓文鏘Emily Tang鄧曉瑩Alan Cheung張國麟Kat Luk陸以珮Nicholas Tsao曹晉愷Fiona Lau劉慧詩Henry Chu朱力行Roy Lo羅偉成Michael Leung梁展邦Clement Tien田學維率先前往三藩市和洛杉磯完成為期九日的交流及考察旅程,透過與一流設計公司交流而啟發靈感。回到香港主場,交流團成員於「Co-creating Hong Kong: a Design+ Exhibition」中展示交流所帶來的成果,藉着與其餘九位香港設計師合作,以合共二十一個精選項目展現設計在科技、可持續發展及社區三個範疇上發揮的共創力。

Design Exchange (DX)的交流團成員於「Co-creating Hong Kong: a Design+ Exhibition」展示與三藩市和洛杉磯交流所得的設計成果。
Design Exchange (DX)的交流團成員於「Co-creating Hong Kong: a Design+ Exhibition」展示與三藩市和洛杉磯交流所得的設計成果。
同場亦展示十二位香港設計師前往加州交流期間的所見和感想。
同場亦展示十二位香港設計師前往加州交流期間的所見和感想。
朱力行於2004年成立pill & pillow工作室,作品曾獲頒超過一百五十個本地及國際獎項。
朱力行於2004年成立pill & pillow工作室,作品曾獲頒超過一百五十個本地及國際獎項。
健康科技平台Lify專利的智能沖調技術,結合最佳溫度、時間及沖泡壓力,四十秒內能沖出一杯茶。
健康科技平台Lify專利的智能沖調技術,結合最佳溫度、時間及沖泡壓力,四十秒內能沖出一杯茶。

設計+科技

廿一世紀的設計,結合科技力量,一股全新的創作浪潮迅速冒起,從事研究、工藝、設計、工程、人工智能、數據成像及編程等範疇的創作人走在一起分享經驗,形成「共創」之勢。「共創」在應對挑戰時分外見效,其跨領域的特質為各種複雜議題提供全新、有效的解難方法。
設計師及教育家Donn Holohan的Sun Room承傳福建培田的竹籃編織工藝,應用數碼設計,簡化工序,降低學習及入行門檻。中大的Kristof Crolla教授及Adam Fingrut教授同為電腦設計領域的專家,設計團隊與搭棚師傅在九龍灣攜手搭建四層高,總面積逾三千七百平方呎的ZCB Bamboo Pavilion。
新媒體藝術家朱力行成立的pill & pillow工作室帶來互動作品Body Walk,透過繪測觀眾的身體動作,轉化為「行」字的筆劃,帶出身體力行的意思,鼓勵觀眾隨作品行走。初創公司Arical利用人工智能優化物業發展和建築設計流程,其雲端平台利用實時大數據自動整合空間利用、發展總值、投資回報、能源效益及可持續發展等物業發展方案及建築設計。另一位新媒體藝術家及電腦動畫創作人黃宏達的新作Infosculpture,實時擷取互聯網資訊,透過其數據分析引擎,呈現天氣預報及股市指數等信息。
關注城市人健康的梅傲雪,運用城大的專利技術設計出Airluna空氣淨化燈,其過瀘層能吸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將之轉化為水、二氧化碳及其他無害物質。重視身心靈需要的李明心與屢獲殊榮的工業設計師李港慧建立健康科技平台Lify,藉着應用程式及雲端技術提供個性化健康飲品體驗。

田學維(右)與王𤨢燊(左)共同創立的初創公司Arical,發揮人工智能的長處,推動設計流程。
田學維(右)與王𤨢燊(左)共同創立的初創公司Arical,發揮人工智能的長處,推動設計流程。

設計+可持續性

作為高度發展的城市,在香港推行環境保育需要設計師發揮創意,融合協作,近年的趨勢是在建築設計中融入節能原則。XLMS的創辦人候毅剛,專注為新興的知識型社區建構創新環境,其團隊為亞太地區的大型多用途項目制定設計理念,重點項目包括海南省文昌市的設計項目,展示了以參數演算生成的波浪型外觀,並結合可持續發展元素,貫徹節能、水資源及廢物管理的原則。
中小型日用品亦可藉着加入太陽能而達至減炭,韓文鏘與拍檔共同創立Yellowdot Design,開發產品設計及新式零售概念,其Solari便攜式太陽能煮食爐,用上嶄新隔熱物料、配置光學及感應技術,直接將陽光轉化為熱能,令烹調時不會產生污染。梁展邦喜歡從工藝、工業、本土文化及可持續方面探索,其Moon Laboratory的城市系列源自香港具代表性地區的香氣,而百花香系列Lunar Sample Return的氣味,則根據NASA 官方網站對月球土壤的描述而創製;為響應可持續發展,所有產品均在香港設計和製造。
時裝設計師劉慧詩與Kain Picken共同創立的FFIXXED STUDIOS從織造地墊獲得靈感,創造出自動升級再造系統。過去數季,其工作室採用一個傳統織布機,將剩布及香港的廣告牌重新織造為時裝。作品不僅宣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也展現了色彩、物料及技術運用的全新構想。 除了環保,更多設計師將心力投放在保存傳統工藝上,Narrative Made曾思朗創作的Sapibre gmegle由加納Fra Fra部落用禾稈草織成,草帽形態刻意扭曲,控訴市場貶抑製作人的心血。Julie及Jesse從景德鎮景陶瓷廠一個已荒廢的陶窯收集舊模具,並複燒新作,讓支離破碎的陶器盛載陶藝歷史。Loom Loop的絲綢服飾裝置將百年廣東絲綢的歷史及追朔中華文化身份的旅程縫合起來。

 

韓文鏘設計的Solari便攜式太陽能煮食爐,零燃料、零污染,為喜愛戶外活動的人士提供環保之選。
韓文鏘設計的Solari便攜式太陽能煮食爐,零燃料、零污染,為喜愛戶外活動的人士提供環保之選。
劉慧詩的紡織及成衣裝置,將剩布及廢料升級再造成新的紡織品。
劉慧詩的紡織及成衣裝置,將剩布及廢料升級再造成新的紡織品。
候毅剛創辦的XLMS工作室,為新興的知識型社區建設新概念工作場所、生活方式和零售體驗。
候毅剛創辦的XLMS工作室,為新興的知識型社區建設新概念工作場所、生活方式和零售體驗。

設計+社區

設計,不止於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凝聚社會力量。為鼓勵更多公眾參與及關注社會議題,近年有設計師轉為創作活動及裝置展覽。2019年度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其中一位策展人One Bite Design Studio的張國麟,其創作的The Pulse of Hong Kong為一個互動裝置模型,透過傳感器收集人體脈搏數據,經驅動器轉化成色彩斑爛的氣泡。這些氣泡會隨着觀眾的數目增加而變大,讓觀眾融入作品當中。
設計形式不拘一格,新進設計師奉行包容設計的概念,運用產品、繪畫、電影、虛擬實景等不同媒體。曾獲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的曹晉愷通過調查,嘗試了解香港、紐約、洛杉磯及三藩市的城市個性。香港及紐約均為國際金融中心,雖然相距大半個地球卻有不少共通之處。研究從地理、城市規劃、城市密度、交通運輸、住屋及人口結構等方面着手,深入探討不同城市的特質。
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多位設計師關注醫療及長者需要。Studio Doozy的鄧曉瑩在祖父的啟發下,設計出Violet多部件座廁,用家藉着附加手柄可隨意調整配置,讓柏金遜症患者或行動不便的人士能獨立、安全地如廁。視頻製作公司eMotionLAB的總經理陸以珮以視頻鼓勵大眾支持數碼平台AbundantWhale,為無法負擔醫療開支的人士籌款。跨領域設計師葉小卡設計的應用程式SOSOC,協助全球非政府組織成員彼此聯繫、籌款及提升運作效率。AR及VR創作公司Creote Studio的共同創辦人羅偉成以虛擬實境體驗You can Cook,讓患者置身虛擬環境中按指示進行煮食,為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提供訓練及評估,促進社會對弱勢社羣的支持和理解。啟民創社則於展廳內闢出互動空間,插畫師Don Mak及平面設計工作室Hato將收集得來的故事轉化為填色圖案,鼓勵大眾為病人的故事塗上色彩,切身感受和體驗病者的世界。

鄧曉瑩關懷長者需要,協助輪椅使用者在狹小的空間中也能輕易轉移身驅如廁。
鄧曉瑩關懷長者需要,協助輪椅使用者在狹小的空間中也能輕易轉移身驅如廁。
建築師張國麟的作品The Pulse of Hong Kong,收集觀眾的脈搏數據後再轉化成色彩斑爛的氣泡。
建築師張國麟的作品The Pulse of Hong Kong,收集觀眾的脈搏數據後再轉化成色彩斑爛的氣泡。
曹晉愷透過調查,研究香港、紐約、洛杉磯及三藩市的城市個性。
曹晉愷透過調查,研究香港、紐約、洛杉磯及三藩市的城市個性。
nick_product

(資料由客戶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