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九十後情迷日本 廢紙再造紙糊公仔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無定向九十後情迷日本 廢紙再造紙糊公仔

成員(左起)子聰、Sharon、阿怡、Yan、子形每人都有不同的風格,作品放在一起卻出奇地沒有衝突。

成長於九十年代的人,有誰沒有迷上過日本的流行文化?五名設計系九十後鍾情日本,各有正職,各自精於書法、繪畫、刺繡、設計等工作,他們把自己定型為「無定向」青年,並創立充滿和風味道的手作品牌”Hira Hira”,用廢紙製成獨有的紙糊公仔,把自己喜愛的日本元素融入創作中。最近更在荃灣開設了工作室,希望利用小小的空間與人交流,分享更多手作的樂趣。

說到Hira Hira這名字的來源,原來是源於日本男歌手組合Kinki Kids的一首歌的歌名,Hira Hira在日文的意思是「飄飄」,成員們也貫徹了飄的精神,他們不會有具體的計劃,只要有興趣便會停下來試試。

成員(左起)子聰、Sharon、阿怡、Yan、子形每人都有不同的風格,作品放在一起卻出奇地沒有衝突。
成員(左起)子聰、Sharon、阿怡、Yan、子形每人都有不同的風格,作品放在一起卻出奇地沒有衝突。

廢紙重生製日式玩偶

十二個月的手繪本,以紙糊玩偶為主角,風格可愛。
十二個月的手繪本,以紙糊玩偶為主角,風格可愛。

走進他們在荃灣新開的工作室,環視周遭展示的作品,令人感受到未被定形的想法,達磨、招財貓、兔子、富士山等都是他們常製作的紙糊公仔角色,賣相有點像日本的鄉土玩具;而牆上還有一幅幅他們印製的畫作,風格叫人想起日本的浮世繪。成員之一Yan特別喜歡舊日本的鄉土玩具,眼見日本每一個地方都會用上當地泥土,或其他天然材料製作玩具,各有特色,因此也想自製人形公仔和可愛治愈的擺設,並在香港的手作市集中出售。儘管不能隨手找到天然泥土製造玩偶,他們卻發現身邊最多的資源便是紙張。

紙糊玩偶都是以回收廢紙再造而成,感靈來自日本傳統鄉土玩具。
紙糊玩偶都是以回收廢紙再造而成,感靈來自日本傳統鄉土玩具。

他們本來專心畫插畫,但發現日常浪費最多的資源就是紙張。子形說:「印刷的時候覺得這樣很浪費,於是希望做一些立體的東西。」紙糊玩偶就這樣誕生,雖然未能收集印刷廠的廢紙,但有時會請朋友和同事把廢紙留給他們,光是身邊的廢紙,便足以堆滿整個工作室,他們笑言份量夠做一輩子的紙糊!把廢紙回收,變成小巧玲瓏的紙糊玩偶,總好過被送往堆填區。

談起最初製作紙糊玩偶,他們會先用漿糊水,把浸濕後的紙張堆疊起來,製成心目中的形狀,乾透便可進行上色。但香港天氣潮濕,容易發霉,Yan說:「待它完全乾透要四至五日,而且需要用較多的紙。」經過不斷嘗試和改良,現在他們會先用模具,再用和紙、膠水堆疊成形,乾透後再從模具取出接駁。內裏中空,更可放進小珠。子形補充,「這樣便不需使用過多材料,過程較簡化,希望在製作過程中做到了零廢棄。」玩偶也從一個笨重厚實的擺設,變成一個可以放在手中的有聲玩具。

除了紙糊玩偶,他們也不斷學習其他手工藝,當中包括陶瓷、印刷、絹印,就連日本傳統民間紙牌遊戲「花札」,都由他們親手繪畫,上面畫滿菖蒲、櫻花、松間鶴等四時動植物圖案,「我不可以說是一個傳承,這只是一個學習對象。待學成之後,再用自己的方法演繹出來。雖然在技術上未必是最純正,但會嘗試這樣做是否可行,其實我們的紙糊也是這樣開始。」子形說。

親手繪畫的日本傳統民間紙牌遊戲「花札」,畫有櫻花、菖蒲等植物圖案。
親手繪畫的日本傳統民間紙牌遊戲「花札」,畫有櫻花、菖蒲等植物圖案。

從市集感受人情味

香港近年盛行手作市集,同樣也吸引Hira Hira加入,不過他們並不視市集為純粹交易賺錢的場合。

「影響我們最深的,是大埔生活書院的市集,」阿Yan指,因為生活書院,令更多人認識Hira Hira,同時改變他們對市集的固有印象。「從前參加的市集大多都是一買一賣、聊聊天,但生活書院卻充滿了人情味。他們照顧檔主,就算是一句問候、一杯水,也令我們覺得整個氛圍很歡悅。」

所以在兩年前,他們嘗試自己當上市集搞手,也貫徹這種精神,把市集變成溝通媒介,他們在市集中認識了不同的手作人,最近在荃灣工廈租了一個數十呎的工作室,變成Hira Hira Store,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入伙禮,邀請了不同的手作朋友上來舉辦工作坊,「我們想在這裏有一個平起平坐的地方,我們提供工具,大家一起來玩。你有什麼技術可以分享給我們,我們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子形說,這也算是一個「共享」的工作空間吧。

紙糊以外,還有刺繡飾品。
紙糊以外,還有刺繡飾品。
紙糊、刺繡、布品、印刷產品,通通都放在Hira Hira Store的小角落中。
紙糊、刺繡、布品、印刷產品,通通都放在Hira Hira Store的小角落中。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