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紅點設計獎創辦人 科技狂迷PETER ZEC推動全球設計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專訪紅點設計獎創辦人 科技狂迷PETER ZEC推動全球設計

01
稱Peter Zec為設計巨人,不單因其魁梧的體格,更因為他在推動設計工業上的深遠貢獻和傑出成就。
稱Peter Zec為設計巨人,不單因其魁梧的體格,更因為他在推動設計工業上的深遠貢獻和傑出成就。

Peter Zec不曾修讀工業設計,卻別具慧眼,早已預視工業設計的未來,推動德國及全球的設計進程;他不設計產品,由他創辦的紅點設計獎(Red Dot Design Award)名下,卻有成千上萬、最出色的產品設計。

「我不是設計師,我只是設計的推動者;我要做的是理解設計,然後幫助設計師做得更好。」

三十年前,Peter Zec出版了《Informationsdesign》一書,是首本討論信息設計的書籍,預示了數據主導設計的趨勢。三十年後的人類和設計,又何去何從?

Peter Zec著作甚多,由他編撰的《紅點設計年鑑》(Red Dot Design Yearbook),收錄歷年得獎作品及設計背後的故事,讓讀者掌握國際產品設計的發展概況及未來趨勢,被公認為設計寶典。
Peter Zec著作甚多,由他編撰的《紅點設計年鑑》(Red Dot Design Yearbook),收錄歷年得獎作品及設計背後的故事,讓讀者掌握國際產品設計的發展概況及未來趨勢,被公認為設計寶典。

科技介入 改變生活

「我無時無刻都依賴智能手機,每朝用iPad看新聞查電郵,我的車採用最新的技術確保安全和舒適。當我回到智能家居,我便取出iPhone來控制燈光和音樂。我還有一個度身訂造的耳機來聽音樂……」Peter Zec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科技狂迷,普通人如你我,即使不如他般站在科技潮流的尖端,日常生活也早已充斥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這種生活形態是三十年前不曾想像過的,若非前人的研究和開發,也不會有現在的光景。

Peter Zec用「癡狂」來形容自己從小到大對新科技的熱誠,學生時代埋首研究全息立體投影,廿多歲便成立激光實驗室。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他涉足工業設計領域,參與德國Karlsruhe藝術和媒體技術中心(ZKM)的規劃工作,以及擔任德國平面設計師聯盟(BDG)和德國工業設計師協會(VDID)的主席。

當時的設計界分為美學和功能兩派,雙方爭持不下,儼如泥漿摔角。「他們問我何謂Bauhaus的未來,我說信息就是新的原材料;信息需要新的展現形式,那就是信息設計。」1988年,他出版了首本講述信息設計的著作《Informationsdesign》,其高瞻遠矚的見解得到業界的認同和肯定。1991年,他獲邀出任德國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主席。「那些瘋狂的設計爭論很快就煙消雲散,因為新的科技和發明如電子產品面世了,形成新的設計理解。」

紅點設計獎 奠定國際標準

Design Zentrum在1955年成立於德國工業重鎮Essen,Peter上任後,有人向他提出為消費者提供指引的建議,令他意識到業界缺乏有認受性的優質產品標籤制度,於是便萌生成立「紅點設計獎」的意念。「在畫廊裏,如果一幅畫貼上了紅點標示,那就代表『已售』,有什麼比賣得出更好呢?」這就是紅點獎項標誌的由來。他隨即邀請各國設計專家組成國際評審團,建立優秀產品選拔機制,為世界帶來國際公認的權威設計獎項。

位於德國Essen的首個紅點設計博物館在1997年開幕,其前身為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的鍋爐室,Peter邀來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操刀改建工程。
位於德國Essen的首個紅點設計博物館在1997年開幕,其前身為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的鍋爐室,Peter邀來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操刀改建工程。

問Peter何謂優質設計,他舉出四大準則:Quality of function、quality of seduction、quality of usability、quality of social and cultural responsibility,可謂是標準答案、老生常談,但這就是所謂放諸四海皆準的條件。高度國際化是紅點設計大獎最成功之處之一,「如今再按國家來比較設計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所以產品必須能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地。我們只需要區分好和壞的設計便夠了。」

1992年,Peter拿着獲頒紅點設計獎的美國Tupperware特百惠食物盒。
1992年,Peter拿着獲頒紅點設計獎的美國Tupperware特百惠食物盒。

「當然,這視乎產品的類別而定,正如餐具和汽車的評核準則,就是兩回事。」產品在進化,評審機制亦與時俱進,甚至是走得更前。「現在的紅點設計獎,有很多我們以往不敢想像的產品。無人飛機是何方神聖?廿年前根本無從想像,紅點設計獎目前卻有專為無人飛機而設的類別。」

08

Homo Ex Data 新人類衍生新產品

「設計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觀察人的行為,從而設計最好的產品。」但現在,這種形式的觀察已不再需要,因為愈來愈多的產品開發是基於數據計算。他表示,人類已掌握夠大量的數據,能夠直接把問題拋給電腦:「喂!什麼才是最適合那個人的產品呢?」便能得到答案。他形容人類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局面,「不管你是否心甘情願,新的人類已經被創造。我們不再只是Homo Faba(工具製造者)。」

按照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劃分,在原始社會,Homo Sapiens(智人)已有一定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創造工具從而在自然環境中存活,並制定社交禮節和禮儀來建構家族或社會秩序。但Homo Sapiens所造之物還談不上是設計,「這些物品一開始是偶然間出然,之後經過一定的深思熟慮。設計則是隨着人類想要掌控自然和環境,以及通過科技創造第二種自然時產生的。」

隨着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人類日常生活出現巨變,設計從傳統製作工藝中區分出來,流水式作業的機器取代手工勞作,產品形態與手工藝相分離,Homo Faber(工具製造者)作為全新的人類物種應運而生,這種人類為了簡化生活,需不停地生產新產品和設計生產工具和機器,積極而主動地塑造、培育、掌控周遭環境。設計體驗了現代文化的特徵和形象,也與社會技術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三十年前,很多公司無意投資在設計上,如今持那種心態的公司已被淘汰,無法生存。」

到了今日,根據Peter所言,人類已進入前所未有的狀態,他稱之為Homo Ex Data—被數據支配的人類。「Homo Ex Data不再依附技術來掌控環境,不再積極參與其生存空間的設計,其行為愈來愈依賴大型數據調查和分析。」

與新人類Homo Ex Data相輔相成的,是新產品Ex Data,即有助於收集、處理和使用數據的產品,是新一代紅點得獎設計的評選準則之一。Homo Ex Data製造的產品與系統,外觀相異很小,在極端的情況下,設計的角色只剩下裝飾作用。「設計的任務就是在系統與系統,以及人與系統之間,建立溝通和互動。」

無線路由器促使網絡連接及數據交換,外型輕巧低調,是人類不易察覺,而又不可或缺的發明。
無線路由器促使網絡連接及數據交換,外型輕巧低調,是人類不易察覺,而又不可或缺的發明。

早於一個人出生之前,其數據已被收集,此後的成長和生活,亦是由數據組成。這樣發展下去,不少人開始擔心科技對人類的威脅。「我們根本不必懼怕人工智能。」他斬釘截鐵地說,「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機器毫無情感可言,它們永遠沒有情感。情感是產生動機的必然條件,只要機器沒有動機,它們便沒有自主,只會受制於人、執行人的指令。它們不過是0和1的組合,人類卻是由愛、恨、恐懼……種種情感交織而成的。只要人心不被侵佔,就不必懼怕,因為心乃情感之所在。」人工智能操控世界,是耶非耶,真正威脅人類的,還是操縱人工智能的人。

(部分圖片由Red Dot 提供)

科.然(Homo Ex Data – The Natural of the Artificial)
日期:即日至5月27日
地點:HKDI Gallery(香港新界將軍澳景嶺路3號)
票價:免費
查詢:www.hkdi.edu.hk/hkdi_gallery

PROFILE

Peter Zec教授,生於1956年,主修媒體科學、心理學和藝術科學,是著名設計專家、顧問及作家,由他創辦及領導的紅點設計大獎是最權威的設計獎項之一。自1991年起擔任德國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RW)主席,2005年至2007年間任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總裁,2006年至2007年任IDA國際設計聯盟主席。著有《紅點設計年鑑》、《國際傳播設計年鑑》等設計書籍。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