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復修師】木匠寧自貼人工修廟 斥價低者得失建築原味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古蹟復修師】木匠寧自貼人工修廟 斥價低者得失建築原味

王鴻強希望能盡快復修魯班廟的壁畫、泥塑及陶塑,因為屋頂部分陶塑已剝落。

兩年前,灣仔同德大押在一片保育聲中被清拆後,社會爭取保留舊建築的呼聲愈來愈大,包括嘉頓中心、邵氏片場、北角皇都戲院等等。自從2008年政府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各區進行大大小小的復修項目,即使能夠「活化」,背後一班復修工匠也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價低者得的投標制度也有礙以最佳狀態保留古蹟,工匠、顧問、建築師唯有努力以其他方法,把復修工藝留傳,又或者善用科技,留住舊建築原貌,作為日後復修的憑證。

王鴻強希望能盡快復修魯班廟的壁畫、泥塑及陶塑,因為屋頂部分陶塑已剝落。
王鴻強希望能盡快復修魯班廟的壁畫、泥塑及陶塑,因為屋頂部分陶塑已剝落。

寧自貼人工 復修魯班先師廟

說修復古蹟,很多人都會推薦王鴻強師傅,尤其是工程要「執手尾」 時,他總是第一時間被拉到現場急救,他最自豪的是2007年時復修魯班先師廟,「我是食魯班飯的,當然有責任復修魯班廟!」六十歲的強哥回想那時,由於發展局維修撥款只有七十萬元,很多師傅都不願承接工程,但他寧願自己不出糧也要照做,跟他到訪這得意之作,就明白為何當年工程乏人問津。魯班先師廟位處西環青蓮臺,要走幾百級樓梯才到達,一身輕裝也走得汗流浹背,當年工人要運送建材來到,還要每日請人把垃圾送走,都是人工費。

魯班先師廟已超過一百三十年歷史,2007年時王鴻強師傅負責復修,更換廟內牆身青磚,由於寺廟位於西環半山,當年復修工人要上下百多級樓梯才能到達。
魯班先師廟已超過一百三十年歷史,2007年時王鴻強師傅負責復修,更換廟內牆身青磚,由於寺廟位於西環半山,當年復修工人要上下百多級樓梯才能到達。

當年主要是復修整間廟的結構,由於多年來的水土流失,山牆出現裂紋,外牆內牆都要沿裂縫換磚,「我那時是逐塊青磚人手鑿出來更換的,有人會貪快用風炮,但必然會震壞結構,復修最緊要原汁原味,以前是怎樣造,就用回原先造法,接駁磚頭的用料,用灰沙溝蠔殼灰、糯米漿、蔗糖,以茅草去燒,這些是會呼吸的物料,如果用英泥便會焗死牆壁,造成內裏發霉,很危險。」屋頂漏水,滴濕魯班像,「當年以為是廟頂瓦片漏水,但重新鋪過仍是漏水,幾經辛苦終於發現是主樑上的泥被雨水沖走,出現了小洞。」儘管原先復修圖沒要求,但他不甘魯班像被滴濕,還是照做。

「工、質、種、形制、規格,這些是復修原則!」強哥年輕時曾參與故宮及布達拉宮的復修,主理的本地復修項目多不勝數,例如西貢碗窰、錦田二帝書院、荃灣三棟屋和馬灣芳園書室等等,當中涉及磚、瓦、木材等不同範疇。他是上水志記鎅木廠的一分子,自小跟隨父親經營木廠生意,更曾在上市地產公司任木材顧問,到世界各地購買木材,任何木材都逃不過其雙眼,如菠蘿格、花梨格等高級木材會產生樹油,有排水防蟲功效,用來作屋樑可以歷久不衰。最讓他生氣的,莫過於有些承建商以平價木材混水摸魚,代替原來的貴價木,有違原汁原味的原則,他堅持復修要尊重風俗文化,「復修廟宇怎可以在樑上落釘!我即使用釘,也只會用竹釘,並把它削平。」

屋頂的琉璃瓦和紅瓦部分都曾更換,外貌與舊的建材融入。
屋頂的琉璃瓦和紅瓦部分都曾更換,外貌與舊的建材融入。

倡立民間保育團 藝術家參與修壁畫

他認為香港的復修工程最大問題是「價低者得」的制度,例如魯班廟旁邊的公所「廣悅堂」,屬三級歷史建築,正進行招標,但二百萬資金的工程流標了兩次,「發展局復修項目預算沒考慮工程地點,這裏上下樓梯幾百級,工人成本都比一般高!」復修不是一次便完成,雖然工程已完成多年,但他還是間中會來到寺廟看看,他與廟祝很稔熟,這天來到第一時間互相問候一番,「廟頂生了芒草和假無花果,如果不定期把樹苗除掉,雨水沿泥土滲進牆身,樹根遲早會把牆壁撐爆,到時才救便太遲。」強哥念兹在兹說。

不過他最念念不忘的,還是魯班廟的壁畫復修,由於魯班廟是全港島最多壁畫的寺廟,還有大量泥塑和陶塑,「其實不一定要請內地國畫專家,我認識香港有很多有心的藝術家都很想參與復修,他們一樣可以苦練,以古法復修,把過程錄影下來,我常常叫中西區關注組組成一個民間保育團,成事的話一定一呼百應。」

王鴻強認為本地也有不少有心而畫藝高超的藝術家,一樣能參與魯班先師廟的壁畫復修。
王鴻強認為本地也有不少有心而畫藝高超的藝術家,一樣能參與魯班先師廟的壁畫復修。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