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生命.單一麥芽威士忌】活在當下 轉投威士忌世界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擁抱生命.單一麥芽威士忌】活在當下 轉投威士忌世界

當Brian想進一步了解味道熟成,就跟同好會友訂了幾款小小全新的美國橡木桶做實驗:先灌以不同的酒,如雪莉酒、波本、茅台、梅酒……等讓其泡浸兩三個月後倒出,然後倒入透明的蒸餾新酒(New Make)熟成半年至一年,「我們每個月倒出約15至20毫升出來品試觀察。然後發現威士忌原來極為敏感,木桶、溫度、濕度都會影響到味道。比如香港天氣熱令木膨脹,因此熟成時會讓新酒吸收太多味,連原本期待看浸過雪莉酒的木桶帶來怎樣的堅果味,但結果變成苦澀味,這些實驗令我知道獨立裝瓶在香港的局限。」
單一麥芽迷都總是眼闊肚窄的,Brian家中幾乎每一角落都給他的藏品佔領了。Brian說,現在家中約有500至1,000枝酒,所以盡量少買,要試也多數到Whisky Bar,及趁到海外酒展時試,而且每款最多試5毫升,「因為去年飲到胃出血要瞓幾日醫院。」
Brian's Pick:這套Classic Malts Of Scotland的The Distillers Edition集齊了Glenkinchie 1986、Cragganmore 1984、Dalwhinnie 1980、Oban 1980、Talisker 1986和Lagavulin 1979,都是蘇格蘭六大威士忌產區內著名蒸餾廠的首席蒸餾師嚴選出桶次裝瓶成酒辦,非常有代表性。
這枝2016年「秩父×羽生」雖然是調和威士忌,全球限量只有26枝,當日售價約六萬元,Brian說買來收藏。因為每一滴羽生與秩父,都是日本威士忌輝煌時代的手工精品,但由於那些酒廠倒閉而差點被人間遺忘,幸得肥土伊知郎一桶桶將之拯救回來,好好保存後入瓶出售。蒸餾所名為「羽生與秩父」,是因為伊知郎最初成立蒸餾所的目的,是要拯救祖父羽生蒸餾所最後那批的威士忌。由於那些陳年佳釀永遠無法模仿、無法複製,所以成為藏家心中的聖杯。
日本三得利在2014年為東京半島酒店推出的限定版調和威士忌,集合了三得利旗下三家蒸餾廠:山崎、白州和知多的雪莉桶單一麥芽,Brian說,從未飲過調和威士忌這般出色!
這枝Glendronach 20年,1993年蒸餾,以Oloroso雪莉500公升的原桶熟成20年,2014裝瓶。其特別在於這是由台灣一位威士忌品飲及收藏家徐代書,因對威士忌推廣有供獻,被The Keepers of the Quaich組織頒發Keeper of the Quaich(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榮譽因而私人裝瓶的特別版。這版特別在於:此榮譽多頒予業界中人或媒體作家,而徐的正職據說是律師;另外是這特別版由徐親自挑選的私人原桶熟成。Brian說,這在華人世界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所以自己一定要收藏。
鑒於香港單一麥芽威士忌界藏龍臥虎,藏家都捨得使錢,Brian與朋友看盡這機會,合夥成立獨立裝瓶品牌Vive La Vie。觀其酒招設計走的是日本浮世繪路線,另亦有請台灣藝術家特別創作,全因品牌走的是親和性格路線,選桶以平衡、表現原蒸餾廠風格為主。

愈來愈有一種感覺,覺得香港找回了自己的脈搏 ── 近兩年,愈來愈多人拒絕只作一種介乎工作和玩樂之間的經濟動物,開始以各自的形式思考生命的意義,享受活在當下。

Brian Chung是一個典型例子。過去,如果你問Brian什麼是理想生活?他應該會答你一些很香港人的標準答案,例如賺X百萬/千萬,買怎樣的樓,一年去幾次旅行……等等,美其名work hard, play hard。但有一天,當Brian去旅行時,發現老細根本不理會他是否已下班,更不在意他是否在放假,照樣的認為他依然是一頭不用下班休息的奴隸獸,於是Brian心想:

// 如果我人工三萬但要用一萬去散心但依然不快樂,
那為什麼不找份兩萬元的工而開心過日子?//

於是,Brian跟太太商量,得到太太體諒和支持後,Brian將辭職信放到老闆桌上,然後着手一個大計 ── 為自己找回生命的意義,於是,Brian從一個banker變成了一家專賣單一麥芽威士忌公司Vive La Vie的合夥人,並出品自家品牌的獨立裝瓶,身體力行,全身投入心愛的單一麥芽世界。

「五、六年前當我在銀行做貸款部經理,壓力非常大,當時太太的表姐夫由英國讀書回來,介紹我飲單一麥芽,就此停不了。我發現原來單一麥芽讓我可以紓壓,同時又保持清醒頭腦思考,加上香氣豐富,餘韻可以好複雜,當時我創辦了『香港威士忌同好協會』跟酒友一同分享、研究威士忌。一有假期,我就飛去日本、台灣,一邊參觀酒廠一邊品試,雖然品試量少,但每日會試上八至十款,兩三年間我試了二、三千枝。有了同好會後,每年都會和會友每人帶一支去台灣跟當地另一個同好會『一支會』一齊分享品試,每次要試上成千枝。我專買一些古靈精怪,少見的,像Springbank,全球只有90枝,又或者1967年的Macallan,總之一有機會就試就買來收藏,或跟酒友分享。我計過,我的收藏差不多相當於一層樓的首期。就在考慮辭工之時,我想:反正也是要買,不如跟酒友一齊夾錢包兩桶更化算,一問之下,反應不錯,當中台灣朋友提到既然包桶回來也要入樽分給酒友,何不自己裝瓶將之發展成做一盤生意?於是便成立了Vive La Vie,第一個系列是『對酒當歌』,選的是2000年蒸餾2014年裝瓶的Glengoyne 19年,和1995年蒸餾2015年裝瓶的Glengarioch 19年,特地選用了以日本浮世繪風格的《三國》作為招紙設計,限量生產分別是308枝和220枝。」

m170202-duen-0399

公司初試啼聲已在單一麥芽同好界得到不錯的評價,但Brian直認走這步全憑心口一個勇字,事前完全沒考慮太多:「包桶其實好『戇居』,由我在2015年開始包桶裝瓶、推出自己品牌找人設計包裝,兩年來香港獨立裝瓶品牌都只係得我,而我這樣做純粹因為自己想做,看看自己口味得唔得,和不要蝕就好了。」

最初Brian買的包桶威士忌都是向獨立裝瓶商和一些投資期貨公司入貨,通常生產的蒸餾廠都對威士忌儲存和售賣有嚴格規定,會指定要在最合適年份裝瓶,就算Brian提出加價25%以爭取培養出有自己性格的出品,基於先前獨立裝瓶商或投資期貨公司跟蒸餾廠的協議,Brian對這些包桶都不能動半分,所以Brian在生意上軌道後開始接觸心儀的蒸餾廠,希望日後可以推出更有自己性格的獨立裝瓶系列。

為此,雖然從書本上知道木桶熟成如何影響味道,Brian為要進一步了解,就跟同好會的會友一同在網上訂了幾款小小全新的美國橡木桶做實驗:先灌以不同的酒,如雪莉酒、波本、茅台、梅酒……等讓其泡浸兩三個月後倒出,然後倒入透明的蒸餾新酒(New Make)熟成半年至一年,「我們每個月倒出約15至20毫升出來品試觀察。然後發現威士忌原來極為敏感,木桶、溫度、濕度都會影響到味道。比如香港天氣熱令木膨脹,因此熟成時會讓新酒吸收太多味,連原本期待看浸過雪莉酒的木桶帶來怎樣的堅果味,但結果變成苦澀味,這些實驗令我知道獨立裝瓶在香港的局限,但這些實驗令我對單一麥芽更泥足深陷。」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