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學服務 金泰成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為文學服務 金泰成

13.08.2016

總以為南韓人都懂一點漢字,然而專家卻說不,「這狀況有點複雜,但你拿同樣的漢字問韓國的小學生及首爾大學的畢業生,也許小學生會懂,但大學生卻不懂。」言語間有點遺憾,但身穿唐裝的金泰成,頭迎着陽光一抬,又再露出他那樂觀的神情,眼睛窄小卻目光如炬。在華語文學界,他可算是最活躍的韓國人了。他是翻譯韓少功、莫言、閻連科、梁文道等作品為韓文的人,他總是往來於南韓與北京、台北之間,與不同作家見面,然後翻譯。「我想,經我手在南韓出版的華文文學作品,應該有二百本吧。」金泰成這樣說。

漢字空白

「很多時,我們以為從新聞、現場看到的,就是真實。但我不這樣覺得,你眼睛看到的往往抽象,但在文學、小說中,看到的反而具體。這是我開始翻譯華文文學作品的理由。」金泰成說普通話時分句特別,總是像在說着某種值得傳頌的事情,要用斷頓將關鍵詞標出,但句尾語氣卻會軟柔的下沉,像個對生命感激多於慨嘆的老人。

中韓的歷史關係糾纏非常,不少南韓人都操流利普通話,而南韓學生亦需學習漢字,在文化的交集下,中國文化對南韓影響甚深,而在南韓大學裏,亦有許多中國研究,甚至是華文文學研究的學者。

南韓出生、成長的金泰成曾經處身學院,但卻發現進行文學翻譯的人少之又少,便決定投身翻譯事務,自己也漸漸從學院中抽身,現在已經集中於翻譯工作。「令我感到可惜的卻是韓國教育的漢字空白期。上世紀的一百年,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韓國出現了三次漢字教育空白期,例如在韓戰時,中國是站在共產主義那邊,當時韓國的教育制度也停止了教授漢字。故此在韓國,不同時代受教育的人,其漢字認識程度也不同。」他說。

當中韓1992年正式建交,兩國的關係才有爆炸性的變化,許多大學開設了中文系,南韓的學生也持續有系統地學習漢字,初中學生大約會學習九百個漢字,而大學生就有約二千五百個,但這也未足夠南韓人直接閱讀中文版本的華文作品,故中韓翻譯在南韓有其市場。「一般來說,古典的作品如《三國演義》是比較好賣的。但我主要是翻譯當代的文學作品,我希望南韓人可以讀到這些當代優秀的作品。一般大學教授,只集中寫論文,但這無助於在學院外推廣中國文學,所以我選擇了翻譯。」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