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的冰棒:重新反思水污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不能吃的冰棒:重新反思水污染

13.06.2017
100%純污水製冰所、網絡圖片
17757224_397765763939700_2904491343708611340_n
17757224_397765763939700_2904491343708611340_n

一從室內走出去,高達三十多度的熱浪馬上撲面而至,毒辣的太陽仿佛要把人溶化。此時若看見一根根晶瑩剔透的冰棒,想必令人垂涎三尺。然而,如果這些冰棒全部由污水製成,你還吃得下嗎?

薄荷藍、鮮紅、檸檬黃、橄欖綠⋯⋯冰棒的種類和顏色琳琅滿目,驟眼一看,還以為是哪間甜品店的新口味產品,只有湊近細看,才發現裏面看似美味的餡料,竟然是福壽螺、煙蒂,又或是各式各樣的污泥和染料。三名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學生透過把台灣各地污水凝結成冰,以反思水源和人類生活的聯繫。

洪亦辰、郭怡慧、鄭毓迪三人是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學生,「100%純污水製冰所」的冰棒是其畢業作品。
洪亦辰、郭怡慧、鄭毓迪三人是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學生,「100%純污水製冰所」的冰棒是其畢業作品。

好看不一定好吃

「100%純污水製冰所」由洪亦辰、郭怡慧、鄭毓迪三人組成,這些冰棒是其畢業作品。無論是路邊的溝渠、近郊的河流,還是沿海的港口,他們都親自到訪,最後更走遍整個台灣,收集一百個已受污染水源的樣本,把其變成冰棒。由構思到製作,過程歷時一年。「水跟冰棒有很緊密的關係。而且冰棒在展示時,(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的東西。很多冰品產業把自己的包裝弄得很漂亮,人們都覺得好看就等於好吃,我們想把這概念帶進作品,很有反差感。」可是,因冰棒不易保存,故他們再把作品復刻成1:1大小的塑膠模型,以作展覽用途。

不僅是冰棒本身,其外觀設計也是經過悉心考慮,不同顏色的包裝袋代表各水污染程度。「我們把包裝跟污染物結合,以及加上色塊的方式抽象化呈現,像是符號。」例如05號冰棒,它以台北三重水漾公園的水樣本製成,裏面除了有福壽螺外,還有一顆顆粉紅色的、福壽螺的卵,所以在包裝上,粉紅色的圓形色塊整齊地排列,便是福壽螺卵形象化後的圖案。

05號冰棒的包裝上的粉紅色圓形整齊地排列,代表着水中的福壽螺卵。
05號冰棒的包裝上的粉紅色圓形整齊地排列,代表着水中的福壽螺卵。

難忘污染物

他們在構思題目時,曾想出至少二百個主題和載體,也考慮過多種呈現的方式,比如刨冰,「當初想做挫冰(刨冰),再在上面淋油污⋯⋯但經實驗後,還是沒有冰棒來的好。」到了開始採集樣本,他們最初只利用塑料瓶徒手去取水,才發現瓶子能裝的內容物不多,後來他們找比較大的容器,切開作道具,也會戴上手套。「除了你帶回來的東西以外,比較深刻的其實是旁邊的附帶物,就是裡面的污染物,還有周圍的一些小蟲。」有一次他們到訪污染嚴重的工業區,四周都是污泥,儘管路很滑,他們仍要下去撈灰灰濁濁的水。

除了展覽外,他們更以圖鑑來呈現作品,書中各部分介紹從不同地方採集回來的水,以及裏面包含的元素和物件,像是教材般,傳達純淨水的重要性。「我們的作品也不單只是一個展品,也是教育大家一個概念的東西。」

他們以圖鑑來呈現作品,介紹各冰棒的內容物。
他們以圖鑑來呈現作品,介紹各冰棒的內容物。
100%純污水製冰所、網絡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