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狂熱份子 盧子英眼中的手塚治虫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動畫狂熱份子 盧子英眼中的手塚治虫

盧子英1977年起連續四屆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展動畫組冠軍,1978年加入香港電台電視部擔任動畫師至1994年,作品包括劇集片頭及兒童節目動畫。入行間接因為手塚。

如果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六十年代安於現狀,沒有去挑戰創作電視動畫,開創先河,萬千細路的童年可能沒那麼精采。香港的手塚治虫迷定必不少,但由粉絲變成同行的,必數本地資深動畫師盧子英。間接因大師入行的他,中學時代大膽赴日拜訪偶像,得到夢幻式招待,每次憶起都難掩笑意。今年是手塚治虫誕生九十周年,盧子英回顧其動畫創作風格,細訴與他的忘年交情。

盧子英1977年起連續四屆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展動畫組冠軍,1978年加入香港電台電視部擔任動畫師至1994年,作品包括劇集片頭及兒童節目動畫。入行間接因為手塚。
盧子英1977年起連續四屆獲得香港獨立短片展動畫組冠軍,1978年加入香港電台電視部擔任動畫師至1994年,作品包括劇集片頭及兒童節目動畫。入行間接因為手塚。

與大師初見

「太夢幻了吧!」聽到盧子英與手塚首次碰面經歷,記者重複了這句話最少三次。「我是首個見他的香港人。」1976年,仍是中學生的漫畫狂迷盧子英用簡單日語寫信給幾位日本知名漫畫家,希望能獲他們親自接見,其中包括手塚。

原本的家庭旅行變成十六歲的他與十四歲妹妹兩人的懵懂長征,「我們從未搭過飛機,我跟父母講明我不是去觀光,他們竟又批准。大部分漫畫家都有回信,但我未等到手塚的信就出發了。」到埗後,他與妹妹到手塚工作室,可是沒有職員懂英語,完全雞同鴨講。盧笑謂:「有位秘書打電話到翻譯中心,我們才能溝通。原來手塚當時不在東京,但答應回來會找人打電話給我。」

着急的他終於等到手塚秘書來電約時間,更問盧想要什麼漫畫、紀念品等,非常周到。「當天手塚更帶同翻譯前來跟我們聊天。他向我展示了很多原稿,任我摸,好人到你不相信。」認定漫畫大師必親自接見是哪來的信心?他笑謂:「我又真的大安旨意。他們很珍惜海外讀者,而且親身去見他的也少吧。」

「手塚達人」盧子英即席繪畫大師最為人熟悉的漫畫主角小飛俠阿童木。
「手塚達人」盧子英即席繪畫大師最為人熟悉的漫畫主角小飛俠阿童木。

日產動畫變天

手塚治虫開創電視動畫先河,為日本以至國外細路帶來福音。之後更不惜工本製作動畫長片,即使弄至破產,團火始終未熄過,繼續創作實驗味濃得化不開的短打,今天看仍覺妙到毫巔。這是盧子英對手塚着迷之處。坐時光機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日本,電視台播放的動畫,都是外購配音版本,例如迪士尼出品,本土製作欠奉。動畫師為靜止畫作注入動力,不論如何摩打手,工程依然浩瀚。盧子英說:「那時未有專科學院,只有在職訓練,人才渴市。」當時最大規模的電影公司東映,幾乎把動畫師都收歸旗下。

要家家戶戶都能從電視看到動畫,持續播放是個困局。電視台總不能開天窗播雪花,一向喜歡動畫的手塚卻無懼下雪之險,開設動畫公司「虫製作」,1963年把大受歡迎的漫畫《小飛俠》改編成電視動畫,開創歷史。大師為了解決人手問題,決定採用Limited animation(有限動畫)規格,一秒只有八張畫。「這非手塚獨創,歐美當時已有類同作品。迪士尼相反,採Full Animation(全動畫)規格,一秒廿四張畫,每個動態細緻演繹。」盧子英這樣說。窮則變,變則通,製作時間慳了三分之二。「雖然沒那麼流暢,但不代表不好。」有限資源逼出無窮創意,手塚想出更省力之法:把動畫主角不同動作神情,預先畫於透明膠片,疊在不同背景上,不用每次重畫,而且有系統地儲存於資料庫。「這個模式可行,相信不只手塚一人想到,但有膽量付諸實行的,就唯獨他。」他的漫畫作品相繼改編成電視動畫,其中原名《森林大帝》的《小白獅》更是日本首部彩色電視動畫。

1963年《小飛俠》動畫片集於日本電視啟播,開創歷史。翌年小飛俠以Astro Boy之名輸出海外。
1963年《小飛俠》動畫片集於日本電視啟播,開創歷史。翌年小飛俠以Astro Boy之名輸出海外。

《小飛俠》、《藍寶石王子》等作品比較童趣,但他沒把動畫限制為只為小孩服務,反而積極創作另類「成人動畫」。「情色動畫在那個年代很大膽,真的只有他才會做。可是評價兩極,《一千零一夜物語》最終票房不佳。」話雖如此,他再接再厲製作《埃及妖后》,藝術成就雖高,但同樣投資大回報少。後來他

為第三部曲《悲傷的貝拉朵娜》構思大方向後,因虧蝕嚴重,製作公司倒閉,他於是重投漫畫創作,力谷新作。「以現在的標準看,這三部作品當然有瑕疵,不過他運用了真人光學令《一千零一夜物語》畫面顯得立體。《埃及妖后》講時光倒流,充滿幽默感;《悲傷的貝拉朵娜》主角造型有如名畫,每個定格都很漂亮!」手塚以荒誕、誇張動畫表現成人的情慾世界,盧子英認為已是世界動畫史上一項重要紀錄。

盧子英推介觀眾入場看4K數碼修復版《悲傷的貝拉朵娜》,影片為香港首映,故事關於一個女人的復仇。
盧子英推介觀眾入場看4K數碼修復版《悲傷的貝拉朵娜》,影片為香港首映,故事關於一個女人的復仇。

從漫畫迷到動畫狂

盧自小迷上日漫,小學已經繪畫自家公仔書,更曾投稿到日本雜誌,立志要做漫畫家。手塚是他欣賞的漫畫大師之一,「他的作品富電影感,喜歡把連續動態放於其中,下筆時他會以攝影機擺放位置構思畫面,表現手法受動畫影響。」

後來手塚轉移創作動畫,不拘一格的風格也教他着迷。「除了畫畫,我發現我也喜歡構想動態及配樂。手塚的表現手法當時來說高人一等,動作設計及音樂運用都有趣獨特。我的作品風格並非直接受他影響,但應有潛移默化吧﹗」七十年代末,盧子英買了台攝影機,再看書自學製作動畫,更憑作品拿到獨立短片展動畫獎項,還加入港台電視部任職動畫師。

七八十年代仍未有電腦,動畫要全人手製作,非常專門,本地動畫師數目不到半百。「當時港台動畫組有十多人,我負責《香江歲月》、《暴風少年》等劇集片頭。更好玩的是兒童節目《香蕉船》,每集都有動畫部分。有時訪問小朋友,讓他們幻想某種情景,我們再根據他們天馬行空的答案創作動畫。」記者查看《香蕉船》影片,覺得動畫有趣而多元化,低科技其實相當考動畫師功力。

1987年,盧子英為港台劇集《暴風少年》設計動畫片頭。
1987年,盧子英為港台劇集《暴風少年》設計動畫片頭。

畫到最後

自從盧子英這位粉絲圓了拜見偶像的夢,二人再聚頭,已是1985年,在廣島國際動畫展上,盧更變成手塚同行。「大會要求各地動畫師接龍創作一段動畫影片,我是香港代表。在放映會遇上他,他說記得我,還即席為我畫了一張畫,是小飛俠跟小白獅一起做動畫的情景,很有意思。」盧子英眼中的手塚很幽默,像個頑童,而且親切沒架子。

製作動畫曾令手塚財困,但他從沒放棄。即使同時有幾部漫畫連載,忙極仍力撐各地動畫影展,當評審做創作。「例如八十年代的《跳躍》,在大銀幕上看,好像跟主角跳來跳去,甚至跳到上太空,非常有趣。這些實驗味短片賣不了錢,卻是很好的教材。」手塚創作力驚人,一天有四十八小時相信都不夠用,甚少休息。1988年底,他倆再於影展聚首,盧子英赫然發現手塚消瘦不少,原來他當時已患上胃癌,但仍撐起精神出席影展。「他日間參與多場活動,晚上回酒店繼續畫。翌年2月得知他去世了。我相信他死的一天還在畫畫!」

盧子英當了動畫師後在影展重遇手塚,對方當場畫了兩個最知名的主角阿童木與小白獅送他,鼓勵他繼續創作。
盧子英當了動畫師後在影展重遇手塚,對方當場畫了兩個最知名的主角阿童木與小白獅送他,鼓勵他繼續創作。
二人1988年於《第一回上海動畫展》再碰頭,當時手塚(右四)已因胃癌瘦削了不少。
二人1988年於《第一回上海動畫展》再碰頭,當時手塚(右四)已因胃癌瘦削了不少。

論盡手塚

提到香港「手塚迷」,而且同樣創作動畫的,不能不提盧子英及首部本地製作電視動畫片集《成語動畫廊》編導兼造型設計師林紀陶,二人將於《手塚治虫誕生九十周年電影回顧展》2018年1月6日的講座上論盡手塚。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UA CineHub《手塚治虫誕生九十周年電影回顧展》
日期:2017年12月9日至2018年1月28日地點:視個別節目而定
票價:$65-$110
查詢:www.uacinemas.com.hk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