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的隱喻與現身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愛滋的隱喻與現身

aids

台灣在1984年發現第一個愛滋病例,1986年發現第一個本土感染病例。三十年過去,台灣現有病例已突破三萬人。愛滋病的現身從一開始就非常戲劇─劇場鬼才編導的田啟元在1986年驗出愛滋病毒,卻被媒體粗暴曝光成了犧牲品。但田啟元反身對抗愛滋及其帶來的歧視和不義,持續奮力以創作顛覆威權、傳統和性別的身影,點燃了愛滋戰役的火炬,其中最重要的傳火人就是劇作家汪其楣。

汪其楣在台灣社會對愛滋病幾乎無知的狀態下,就親身參與關懷、救助工作,同時在報刊撰寫一系列文章,讓大眾理解並諒解感染者的艱難處境,在1994集結成《海洋心情》一書,如今已成經典文獻。汪其楣的抗戰工作仍在持續,也培植身心弱能者的藝術團體,讓身處在社會邊緣的盲人、聾人、聽人主動現身,甚且能自力完成他們的藝術創作。汪其楣始終相信「藝術無障界」,不管生命如何不公平對待一個人,藝術總是可以平等地讓人發揮天賦。

也因此,在愛滋病逐漸變得不那麼陌生的此時,汪其楣要從更深層也更生活的角度來消除愛滋病帶來的不公義。她以長年關懷愛滋議題的素材和訪談,寫出劇本《青春悲懷》,企圖以戲劇展演的方式,讓民眾感同身受地明白愛滋病引出的諸種幽微心境,而不再只是念經般的推廣宣導。這部劇本以台灣愛滋病「匿名篩檢」的演變為軸,一幕一幕串起這些年來的觀念變遷,具體深入到個體生命,顯影出身心障礙者、未成年人、外籍新移民等感染者的日常戰鬥。他們要求的不過是尋常人會有的愛欲,是如普通人一樣上學、工作,而不被愛滋病衍伸的恐懼隱喻干擾。但世界總不如想像美好,例如劇中遭垂直感染的孩童就學,老是被恐慌的同學家長排擠驅逐,屢屢被剝奪受教育的機會。又如外籍移工、配偶,原就身處邊緣,一旦感染病毒,更是成為雙重邊緣的弱勢者。劇本且穿插紀念感染者的縫被單活動,一方面為逝者祈福,一方面為感染者祝禱,將這些思念和祝福一針一線牢牢縫在記憶裏。

疾病時常伴隨污名,但往往也是疾病讓人見識生命的強韌與脆弱。《青春悲懷》作為一個面向社會的劇本,在被閱讀、搬演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促使人們模擬劇中的真實矛盾與衝突,從而得到和解互信的可能。人可能打敗不了疾病,卻可以戰勝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

13
《青春悲懷─ 台灣愛滋戰場紀實戲劇》 作者|汪其楣 出版|逗點文創社 售價|台幣250元(博客來)

14

汪其楣 資深戲劇家,長年推動傳統及當代戲劇、藝術文化活動與特殊藝術工作。著有散文集《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主編《戲劇交流道》、《現代戲劇集》和《國民文選》,曾獲賴和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