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說】還原無痕山林 牛牛健康過牛年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非人說】還原無痕山林 牛牛健康過牛年

14.01.2021
譚志榮、網上圖片

疫情延續了整整年多,在家的日子令人們迷上了煮食,迷上了栽種,而為了遠離人煙,多了人相約郊遊行山,綠色抗疫。

假日登山,沿路時常人頭湧湧,人們把草皮踏平,在山上打卡和野餐,事後留下一袋袋垃圾,山上人潮有時甚至如同身在鬧市。這一年,清理野外垃圾的義工隊更頻繁出動,不斷自山上帶回來一大袋一大袋的垃圾。似乎明白郊遊遠足樂趣的人多了,人們接近大自然,卻未必對其增進了認識,更懂得珍惜自然環境。

tan210111jeadus_0130

我們青山踏遍 牛牛卻再無草食

我們自以為上山可以逃離疫情,短暫找到旅行的快意,卻其實是踏進了野生動物的家,和牠們共享樂土。一旦人們對大自然沒有保護的心,可能會影響到野外的生態,甚至令野生動物死亡。

近日不少護牛組織都發現,大量的露營和登山人士湧進牛隻生活的範圍,如塔門、貝澳和梅窩,尤以塔門為例,遊人踏遍了植被,又隨意餵食牛隻,留下大量垃圾,令不少牛隻因缺乏青草,依賴人們餵食,進而習慣在垃圾桶中找尋食物,牠們吃下人們留下的膠袋和垃圾,改變習性,卻不再健康。

從尤德亭俯瞰山下的南涌及鹿頸。
從尤德亭俯瞰山下的南涌及鹿頸。

不少居住在塔門的牛隻需要義工花費數月時間,才慚慚回復牛隻的習性,回復牛自行吃草的本能。當地植被受人為影響,大量減少,義工團體需要從香港各地收乾青草到島上,予牛進食。過往不少牛隻死亡個案中,往往都在牛屍肚中發現大量的膠袋和垃圾,以親人聞名的可愛貝澳小牛Billy為例,牠一直喜歡在垃圾桶中找尋食物,向人索取零食,義工在牠身上掛上「我只吃草」的牌,但Billy的身體仍然持續變差,直到兩年前離世。

cow-5094331_1280-1

正常黃牛的壽命有二十五年,Billy提早結束了八年的牛生。經漁農署驗屍後,發其腹部有大量的膠袋,漁農署當時已在網上發文,希望市民不要再餵飼牛隻,「不要愛牠變成害牠」。

事實上,我們在郊外見到牛隻時,不應對牛做出突如其來的動作和噪音,也不要觸摸接近和餵食牠們。因為餵食牛隻可能會影響牠們的習性與本能,牛隻被習慣餵食後,可能會向人討取食物、搶人類的食物與到垃圾桶找食物,而人類食物竹往高糖高鹽,易令牛有「食上癮」的情況。一旦牛隻改變食物種類後,牠們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被異物阻塞食道的問題,進而影響健康。

無痕山林 讓它美好如昔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國曾經亦興起一陣野外行山熱潮,在熱潮下壞影響後來漸漸浮現,不少山野地區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於是美國政府和當地環保團體開始提出「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概念。

cow-3401674_1280

當中有七大的原則,值得參考:登山時需預先了解行程,準備好食物和認識登山天氣;選擇適合露營的地方;在過程中把垃圾帶回市區才扔棄;不任意帶走山上的物件,即便是枯枝和沙石也應該讓它們留在原本的位置;同時亦應盡量減少用火,一旦需要生火需要看管火種,用後以水完全淋熄火種,如果可以應把燒後炭木進一步壓在粉末令其更易天然分解;同時應尊重野生動物,不要以強火和閃光燈照射動物;最後在郊遊日時候也應照顧到其他行山人士的感受,減低聲浪,令人人都能體驗美好的大自然環境。

譚志榮、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