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廟共生】西貢天后娘娘保佑:廟宇是屬於街坊的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與廟共生】西貢天后娘娘保佑:廟宇是屬於街坊的

m180331-olivia-0350__preview_scale_20_ppi_300_quality_100

問西貢人,天后娘娘靈驗不靈驗?幾乎人人都說「當然啦!」還要加句:「心誠則靈。」

岸上人唱山歌,水上人嘆漁歌。

醒目的西貢天后廟,矗立過百年,落成年月不可考,位處西貢交通必經之路,香火仍然鼎盛。廟以往面朝大海,天后娘娘是漁 民信仰,西貢是傳統漁民村落聚落,早於明朝,蠔涌、沙角尾及北港三地已經有村,西貢各村,雜姓為主,漸漸因各種原因,如萬宜水庫修建等聚攏。

m180405-olivia-0281__preview_scale_20_ppi_300_quality_100

屬於街坊的廟

漁民出海前,來求籤;上班前,人人慣例上炷香,「但求心安」。逢初一十五拜神,「年三十,就有過千人來拜神。」西貢街坊會總理李福康說,街坊會辦事處設在廟內,正好不過,不過連「攞表填生果金,老人家都會來敲門,再轉介區議員」,曾經有區議員沒有在西貢設辦事處,最後徇眾要求開了。

街坊會早期紀錄散佚,只知道隨二十世紀初,西貢墟發展,商店林立,湧現了一班商家,組成街坊會。街坊代表從每一條街選出,還有漁民代表,稱為值理,共十七條街名,整個組織有三十三人。

m180406-olivia-0399__preview_scale_20_ppi_300_quality_100

李福康的爺爺李少欽,戰前創立西貢商會,後來演變成坊眾的街坊會。李少欽德高望重,是仁生堂藥材舖老闆,八十年代過身,三年後藥材舖結業。「現在你在西貢走訪其他藥材舖,許多掌櫃都是以前夥計,百子櫃拉出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李少欽大名在西貢無人不曉,只因四十年前,是他帶領爛泥灣村遷到西貢。他同時兼任街坊會總理,立公秤處理買賣糾紛,在廟裏興辦義學。廟前大門對聯下及牌坊,仍銘刻其名。

「我們只想為街坊工作,我們不搞政治。」區議會選舉,他們哪個黨派的海報都貼。李福康說,早於多年前,街坊會已拒絕 華人廟宇委員會接管要求,2008年籌備維修,政府文物復修辦事處也有找他們商量,不過他們拒絕了,寧可自己管理,眾街坊自掏腰包,用了多年儲備,湊足三四百萬,終於成功維修。經過 多次「眾籌」維修,每道牆上,都刻滿街坊名字。

「天后廟是屬於街坊的。」李福康篤定地說。

m180406-olivia-0363__preview_scale_20_ppi_300_quality_100

廟前廟後 人人出力

面向入口,左側天后廟一側是老石碑, 1916年丙辰年古廟重修,刻滿商號名字。廟內 有石碑,每一次重建,都銘刻街坊捐錢數額。

李福康推開門,街坊會會議室,「這裏是當年辦學的課室,後來才搬到山上。」街坊 會早開辦普通村校,後來幾間合併,成了現在的李少欽紀念學校。

廟門外有兩個告示版,「街坊好快手,尤其老人家,一貼就知道。」李福康還記得,為保護文物,關閉廟內香爐,只留過年、天后誕大時大節開,初時譁然,「慢慢解釋,話不然要用十幾萬維修,他們就明白了。」

老一輩牢牢記住各種節日日期,常耳提面命,又建議將荒廢的舊校舍改建做老人活動中心。廟前像個迷你議事堂,他笑說:「一班老街坊,有人留意你的事,會多點動力, 不然(人情味)無咁濃厚。」因此他們都敬老,舉辦旅行團一日遊等等。

李福康二十六年前被選為總理,他一反以往作風,會務「公開」,他希望人人都知道如何籌備天后寶誕等節日。

每年一度的四月份天后寶誕,會重金禮聘戲班,廟前上演神功戲,足足四日五夜,是街坊最期待的日子。為維持傳統,花力氣跟十多個政府部門申請許可。他足有十年時間親力親為,直到有餘裕聘請全職秘書為止。「不少街坊會自動擺低廿蚊。」他們從不介意誰捐多少,在乎心。

賴婆婆:日軍霸佔了天后廟

廟旁是同發士多,士多傳來陣陣麻將聲, 探頭問問誰最了解廟,這羣街坊一致推舉賴婆婆。格局前舖後居,主事的賴婆婆今年八十多歲了,世代居於西貢。4點多起牀,廟未開門,等到6點上香。平常廟前聚集數位老街坊,打牙骹,天南地北。

m180330-olivia-0003-_preview_scale_20_ppi_300_quality_100

「從前廟前就是海囉,細個百厭,成日去挖蠔和蜆仔。」賴婆婆臉上有點雀躍。旁邊是西貢墟,所以稱為「廟角頭」;臨海空地,因為街坊提着擔挑,交易農作物,所以稱為「擔仔坪」。同發士多和她先輩的名字,也鐫刻在石碑。

1941年日軍攻入香港,賴婆婆在大馬路對面上了三個月學,就被迫中斷學業,最艱難的日子,「靠乞食」才生存下來。「日本人霸咗間廟。」看到日軍經過,她不敢再到海邊挖蜆。

李福康說,聽老人講,當時駐西貢日軍司令讀過大學,「都OK,沒有欺負街坊。」頼婆婆手一指,「日本人走時,靜雞雞走咗。」走後,眾街坊終於再次可以打開大門還神上香。

戰後,賴婆婆嫁人,隨丈夫開辦了同發士多,夫妻檔拍住上,丈夫購入水果,她打點算帳,直到現在,她仍然坐在門口,靜看時間流逝。

廟旁街坊一人一個「顯靈」故事

screen-shot-2018-04-24-at-8-17-00-pm

林錦盛雜貨店的老闆娘記得,十多年前年初二, 對面商店發生大火,他們走過,突然「嘭」一聲,「玻璃爆了」,火舌張牙舞爪,順着雜貨店的帆布頂燒上去,「嚇到腳軟」,好在消防員趕到救火,事後自己的雜貨舖內絲毫無損,眾人嘖嘖稱奇。(有無還神?)「梗係有,幾驚燒到間屋,平安無事,當下感謝天后娘娘保佑,你要有信心!」

m180331-olivia-0406__preview

勝哥今年七十多歲了,每日都在廟內。四十年前上岸,原是西貢島嶼滘西洲漁民,亦是家中長子。「拜開兩邊都拜,不可得失。」他憶述,小時候一家六口在大艇上,有大霧,又遇大風,暗湧不絕,爸爸控制引擎失靈,在礁石上擱淺,「船兩頭搖晃,底被架住了,人都站不起來」。眼見危急,媽媽口中唸唸有辭,「佢醒目向洪聖爺求救,突然有個高高的浪,托起了船。」像奇蹟一樣,絕處逢生。他後來上岸做地盤工,出過三次車禍,都化險為夷。「你唔好話啦,我自己知道啦,救咗幾次船,救咗幾次車,三次又三次,有幾個三次,一次都死。」記者問:「每次都返去還神?」「係啊!」答得理所當然。

m180331-olivia-0085__preview

石叔以前也是漁民,三十多年前上岸。十幾廿年前失業,他到天后廟祈求庇佑,旁邊的廟祝聽到,說了一句:「唔使擔心,我請你啦!」他自此每逢早上來幫忙,8點半已準時報到。

第一次來天后廟,已見到石叔靜靜地掃地,打點廟內一切。十多年來,他遇過無數善信。初一十五,早上8點,善信絡繹不絕,有人喃喃唸:「多謝天后娘娘令我行得走得。」這邊廂有人在擲聖杯,添香油,那邊廂有鬢髮如霜的老太太用頭舉起線香,比舉案齊眉更高,眉目虔誠,「放得愈高,愈是尊敬神祇。」

m180331-olivia-0350__preview_scale_20_ppi_300_quality_100

他解釋,擺一盤米和片糖,意味豐衣足食;有人化寶就鳴鐘鼓,說一聲「順順利利,家宅平安」;有人到廟祝處許願,他便掛起一餅線香,慢慢燃燒,「正好燒足十五日」,初一十五來正好,一願接一願。相較其他香火鼎盛的廟宇,這裏是為數不多、仍可以自行(而不是由職員代為)化寶的地方。

五時許,廟宇關門。

西貢天后廟剛剛過去的百周年慶典,只要是西貢居民,他們都歡迎落座,結果足足筵開四百席,李福康說是出乎意料地大成功:「(天后廟)將西貢人連結在一起。」

m180405-olivia-0236__preview_scale_20_ppi_300_quality_100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