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觀塘街坊的故事只是片鱗半爪,但這些有血有肉的生命,卻正是構成一個社區的活力所在。他們只是一羣平凡的街坊,沒有什麼規劃上的專業知識,憑的只是一種對社區的歸屬感,一份安身立命的渴望,期待見到掌握自己生活的可能性。故事中的四哥為了一口氣,一年不擺攤,犧牲了自己的生活。雖然明知不能真正改變什麼,但不正正是維護尊嚴的最後一絲掙扎嗎?
在重建街坊眼中,市建局擁有的尚方寶劍,即是《收回土地條例》,可以公眾利益之名,強制收回劃為重建區的土地,發展豪宅。區內重建項目的首個住宅「觀月.樺峯」開售時,發展商以大約1.5萬元呎價計算。但回顧市建局2008年首次向受重建影響的業主提出收購呎價時,只是5,937元,新樓呎價幾近收購價的三倍。這中間的差異,不但在於數字,也在於誰人有權決定我們要離開自己的社區。
而在凌晨四點出動清場,如此這般的做法,又怎能叫市民相信,市建局經常強調的,「以人為本」重建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