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遺民末路時】前言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舊區遺民末路時】前言

市區重建局歷來最大型的重建項目──觀塘市中心項目正緊鑼密鼓進展着,第二、三期主地盤收購快將完成,招標在即。位於區內仁信里的賽鴿店日前於凌晨四點突然被清場,附近的凌記租書店及偉利模型店決意堅守到最後。市建局早前根據《收回土地條例》,入稟法院控告他們「霸佔官地」,法庭1129日將裁定市區重建局能否強制收回土地。

重建區內的租書店、模型店、賽鴿店、補鞋、打鐵等式微的行業,因舊區廉價租金及累積多年熟客,仍可維持生計, 重建卻成為致命一擊。一旦法庭批准市建局的申請,他們隨時被清場。在堅持死守的最後日子,他們何去何從?

觀塘舊區曾包容各類推車檔、固定攤檔、樓梯舖、小店、大牌檔,如今卻連這樣的空間亦行將消失。市區重建步伐勢不可當,有人卻難以重建生計。在這裏,一個合法的經營身份,庶民卑微的要求,何以變得奢侈?

kt_09

最後的時光

仁信里如今已圍板清場,日漸離開大眾關注的視線範圍。附近小巷人去樓空,一個個殘舊的招牌在秋風中搖曳,舉着相機的訪客卻絡繹不絕,希望記錄這斑駁的點滴。

一直未能就搬遷問題與政府及巿建局達成協議,膠着狀態令一羣街坊成為了觀塘舊區「遺民」。 他們為一間白鴿店的去留,曾一起留守仁信里二十三天。力量微弱,士氣卻很高。

一眾街坊為仁信里而留守,微弱的抗爭,溫暖的情義。
一眾街坊為仁信里而留守,微弱的抗爭,溫暖的情義。
街坊的心願,無非都是為了一口生計。
街坊的心願,無非都是為了一口生計。
民間組織「活在觀塘」一直與街坊商量各種活動,讓社區一直「活着」。一有風吹草動,核心成員召集傳媒關注, 還負責法律規章研究⋯⋯
民間組織「活在觀塘」一直與街坊商量各種活動,讓社區一直「活着」。一有風吹草動,核心成員召集傳媒關注, 還負責法律規章研究⋯⋯
每周日的二手市集,聚集人氣。馮炳德拿一批書來賣,May姐提供400件嶄新成衣,謝姑娘將廚房用具帶來,四哥在現場默默接駁電線,用的是自己店舖的電,並為大家準備食物。貨都存於他的倉庫。街坊煲了糖水⋯⋯擺攤所得收益撥入公費作繼續抗爭之用。
每周日的二手市集,聚集人氣。馮炳德拿一批書來賣,May姐提供400件嶄新成衣,謝姑娘將廚房用具帶來,四哥在現場默默接駁電線,用的是自己店舖的電,並為大家準備食物。貨都存於他的倉庫。街坊煲了糖水⋯⋯擺攤所得收益撥入公費作繼續抗爭之用。

負隅頑抗的日子,每日聚會見面,輪流守護,眾人隨傳隨到。直到一天凌晨四點,食環署始料未及來清場,出動逾百名職員及保安,用鐵馬、圍板將仁信里重重包圍,破門將大約二十多隻白鴿、小販貨倉內的貨物全數扣留。

這原本幾乎淪為荒城的舊區,由於街坊相守而被賦予新的生命力,燒烤大食會、親子白鴿故事會、街頭足球賽、集體地標設計、二手地攤、放映會⋯⋯

深感大敵當前,彼此共度患難,我們目睹了一個舊區的最後光景。

賽鴿店清場前,梁老先生和太太日夜留守。
賽鴿店清場前,梁老先生和太太日夜留守。
賽鴿店半夜被拆,培哥憤怒又無奈,一時失語。
賽鴿店半夜被拆,培哥憤怒又無奈,一時失語。
圍板告示着仁信里的消失
圍板告示着仁信里的消失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