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人體是森林,是山脈,也是銀河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善終的生死教育

《探》- 人體是森林,是山脈,也是銀河

身體標本讓我們可以用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身體

採訪當日,已經是拍攝的第五日。攝影師陳的與陳立基教授對着一整櫃的頭骨指指點點,看着教授手上的頭蓋骨內部,陳的突然說:「看上去有點像一個面具。」教授換個角度端詳了一會,回了一句,「又幾似喎。」

遊走於不同標本之間,陳的會拿起不同標本或人骨感受一番。「這是胸骨,像一條領呔一樣。這一條看上去不怎麼樣,其實是鎖骨,好有型。」這次拍攝,其實是解剖學教授陳立基先生與攝影師陳的合作,嘗試拋開解剖學圖集刻板又學術的拍攝手法,出版一本需要想像力的攝影集。解剖學教授與攝影師,與大家一同探索人體之美。

body-donation-book-02

攝影初體驗

人體哪一個部位最浪漫?解剖學的教授可能答你:「髮鬢」。髮鬢是所有頭髮之中,第一撮變白的頭髮,也就是說我們老了。顳骨就在髮鬢之下,學名是 Temporal bone,即是時間之骨。「解剖學很少有名字是這麼有意思。」陳立基說,他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也是「大體老師」遺體捐贈項目統籌。

這種解剖學的浪漫,一般人都難以明白。一聽見解剖,平常人都是覺得核突、恐怖、血淋淋,陳的也不例外。收到拍攝邀請的時候,即使內心覺得題目很吸引,陳的在第一日與陳立基教授開會,步入解剖室之前,在門前還是卻步了五秒。「我同自己講,如果行入去的一刻接受到,我就會做。」陳的笑說。

剛開始拍攝時,陳的刻意挑選一些較細小的標本,先是肌肉,然後才是骨頭。第一件拍攝的是手臂骨,還有左肩胛骨和胃部。一日下來,陳的開始看到之前看不見的東西。別急着關掉文章,那些東西不是鬼魂。「我第一次覺得,原來有些部位會似植物,有一些又似食物的莖部。」

這種感受,攝影集的設計師蔡劍虹亦有共鳴。在他看來,肺部的枝節,根本就跟樹木的枝節和氣根一樣,形狀和功用都十分相似。「如果整個宇宙都是用Lego砌的話,人類只是其中一小件Lego。」最後,團隊一致認為,攝影集應該名為《探》。「想探索巨大的宇宙,也是由探索自己身體這個小宇宙開始。」

顳骨temporal bone
顳骨 temporal bone
肺管道鑄型 endocast of lung
肺管道鑄型 endocast of lung

觀者探索

「原來呢舊骨咁靚?」陳立基教授在攝影的過程中,因為與陳的合作,學習了用一個新的角度觀察人體。肩胛骨本身只是一塊三角形的骨頭,「但是陳的在編輯圖片轉換了一個角度,我才發現,原來肩胛骨都好靚。」

學術的解剖書,書中的人物永遠是筆直,所以每一個部位,都是用站立的角度繪畫。「但是人是活的,不會永遠只是企直。」蔡劍虹說。「人會睡覺,會游水,會打筋斗。如果從360度不同角度看一個人,看到的肌肉、骨頭都會不一樣。」

設計師蔡劍虹
設計師蔡劍虹

正如封面的相片,其實是腹部前壁。第一次見到這張相的時候,陳立基教授覺得,這張相都可以用做封面嗎?但是將相片轉了九十度之後,大家就看到不一樣的畫面。「深色是肌肉,白色是筋腱,換個角度看,原來可以似森林遠景。」

為了讓讀者可以經歷探索的過程,就連封面的文字都不是完整。各個身體部位的位置,放在一版附錄,希望讀者在看到標本的時候,可以有空間猜想哪個是什麼部位。「我們希望大家望落去的時候,會心想:呢個係咩嚟架?看着看着,可以發現到一些新的感覺。」蔡劍虹笑說。

腳跟的矢狀切面 sagittal section of heel
腳跟的矢狀切面 sagittal section of heel
盆腔肌肉 muscles of pelvic cavity
盆腔肌肉 muscles of pelvic cavity

人皆平等

為了拍出不一樣的感覺,陳的曾經思考,是否要刻意拍一個特別的角度?應該用理性還是感性?到頭來,他發現想這麼多也是多餘。「我與每一件標本都有一份連繫,會影響我的情緒,我就直接將自己的情緒,變成一個畫面。」

入行的時候,陳的一直以拍攝靜物為主。「其實我不喜歡拍人像,我一向覺得自己與世界有少少距離。」這次對着人體標本,陳的起初也有點不知所措──究竟應該當標本是靜物,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個標本主人曾經有生命,曾經都與你和我一樣。」我們的世界,因為宗教、種族、性別、文化而不斷出現歧視、不公義,甚至戰爭。「黃種人、白人、黑人,就算是不同國籍或語言都好,經過鏡頭出來,我們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一樣,其實大家都是平等。」

身體標本讓我們可以用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身體
身體標本讓我們可以用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身體

人體是一個宇宙

勞師動眾,出版一本攝影集,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身體囉!」陳立基教授只是希望大家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多一點,學會欣賞和愛護自己的身體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生老病死,如果能夠多明白、多思考、多準備的話,活着才會更精彩。」

有一次去外國旅行,陳立基在晚上抬頭望天,人生第一次見到一條閃耀的銀河。那種震憾,叫他回想起自己做醫學生的時候,第一次解剖人體的感覺。「人體裏面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宇宙。」讀完這本書,或者看過展覽之後,教授希望觀眾和讀者都感受到「嘩~」的感覺。這份感覺,就像他第一次見到銀河的時候一樣。

(部分相片由香港大學及陳的提供)

《探》The Trek

售價:380港元
出版日期:2018年6月3日
攝影集詳情:goo.gl/Uh6Yxr
「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www.med.hku.hk/bdp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善終的生死教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