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的動物鄰居】保護我們的戶外「教室」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城市動物

【城市公園的動物鄰居】保護我們的戶外「教室」

20.04.2019
趙曉彤
y190230yan0086
y190230yan0086
生物老師饒戈(左)和黃志俊(右)不時使用青衣公園作「自然教室」,向學員講解昆蟲和樹木關係等知識。

青衣公園曾是生態導師黃志俊(Dickson)經常前往的「神奇公園」,因為這個公園就在他的舊居附近,而所謂「神奇公園」,就是指雖然位於市區,卻常常看見罕有雀鳥棲息的公園。青衣公園更是鳥攝者的集中地,像採訪當日,我們看見水池有一隻普通翠鳥正在捕魚,不出三五分鐘,就有一羣鳥攝者站在池邊拍鳥。年前,這個水池曾因為一隻雄性翠鳥為了求愛而不斷捉魚送贈一隻雌性翠鳥,因而吸引大批鳥攝者前來拍攝。鳥攝者的相機腳架羣,往往引來其他公園使用者的好奇,當他們知道公園住着貓頭鷹等難得在市區出沒的鳥類,不禁說:「我們的公園很威!」

y190230yan0171
白胸苦惡鳥是市區公園較不常見的雀鳥,卻不時在青衣公園出沒。

青衣公園為什麼「神奇」?

生態導師饒戈接受訪問時,以生態學上的「島嶼效應」解釋為何會有神奇公園:「例如在一個海洋,當你沒有一些大面積的生境選擇,就會有一些島的(生物)品種密度特別高。」「我們在城市也可能有這個效應,當你石屎化了所有東西,活動能力強的物種沒有其他選擇時,很自然就會集中在有食物或比較天然、有植物的地方。」

y190230yan0161
黑領椋鳥在青衣公園的樹下撿拾合用的樹枝,再飛回樹上築巢。春天來了,這是雀鳥的繁殖季節。

危機出現 蟲鳥數量下跌

採訪當日,與Dickson、饒戈同行青衣公園,不時看見黑領椋鳥在地上挑選樹枝,現在正是牠們的繁殖季節。我們看着牠在地上不斷撿拾,直至叼得滿口樹枝了,就飛回樹上,繼續築巢,然後,我們發現這隻鳥選中的樹,尚有另外兩三隻鳥正在動工築巢。牠們住得很擠迫。饒戈說,青衣未發展時,牠們可能不用在這個公園築巢,但現在牠們沒有選擇,就集中在這裏了。

y190230yan0021-1

青衣原本是一個漁民聚居的小島,從前只有船隻可達,自1974年青衣大橋通車後,青衣被劃入荃灣新市鎮的拓展部分。如今,青衣高樓林立,1996年建成的青衣公園被大廈包圍。

Dickson和饒戈曾在青衣公園及另外三個市區公園進行生態調查,發現青衣公園的蟲、鳥、蝴蝶、植物等的生物多樣性都頗為豐富,也因此,這個公園恆常是他們用作自然教育的「戶外課室」。只是,Dickson近年觀察所見,青衣公園等「神奇公園」的蟲和鳥愈來愈少,而前來休息的冬候鳥也愈來愈少。他不確定這種轉變:到底是因為管理因素,抑或是鳥類減少這種全球趨勢也反映在市區公園?

饒戈說,他和Dickson工作的可觀自然教育中心,一直為中學師生提供市區公園生態考察課程,但愈來愈少人參加。饒戈認為公園是一個理想的教育場所,因為交通和天氣的影響較少,而且非常安全,即使是幼稚園學生也適合到訪,可是,對初接觸生態的人來說,最重要是趣味性,「動物是較有趣味性的」,但動物離開公園了,學生就覺得公園很悶。

罕見雀鳥董雞「神奇」地在青衣公園出沒,拍攝時為2013年初夏。(攝影:陳燕明)

饒戈認為,恢復公園的生態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為了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是為了補償城市化對大自然的破壞。以青衣公園為例,如何增加生態功能?

Dickson站在水池邊,指着隔開行人路與水池的欄杆說:「你有沒有看見近岸的水其實很淺?有些蝌蚪在游來游去?如果我們前面沒有很高的欄杆,學生就可以更近地看見3、4月會開始有蝌蚪、青蛙。」他說:「水體是很多生物可以繁衍的地方。從前這裏種了很多睡蓮、荷花,如果多種一些植物,蜻蜓就有機會在這裏產卵。」

Dickson指着河牀,繼續解釋,現在的河牀基質似乎只有卵石,如果把一些地方變成泥,一些地方變得再碎石化一點,再在不同基質上面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就可以增加水生昆蟲的多樣性。

而這裏如果有足夠的蜉蝣若蟲作為食物,甚至可以引入瀕危的香港湍蛙,這個水池旁邊的人造瀑布,正是香港湍蛙喜歡趴伏的地貌;如果這裏有香港瘰螈喜歡在裏面產卵的石昌蒲、金錢蒲等植物,再把水流以植物阻隔等方式調節成為有快有慢的流動,這裏就會適合「近危」物種香港瘰螈定居。

小改造可以帶來大改變

黃斑葦鳽在青衣公園出沒,拍攝時是2011年,公園的水池仍有一大片蓮花。對人類來說,蓮花可能是公園的裝飾植物,但對雀鳥來說,這是供牠們匿藏的棲息植物。(攝影:黃志俊)

復育螢火蟲未必不可能

饒戈研究螢火蟲多年,他認為這個公園也可以好像台北的市區公園一樣,復育螢火蟲。水池旁邊那個小水池──被樹木包圍的自然保育園地,是理想的復育選址,而復育方法是把水邊的混凝土變回泥土,讓螢火蟲幼蟲可以在泥裏生活,並在水邊多種植物,讓螢火蟲成蟲在水邊植物產卵,再種一些植物來遮擋市區的光害,就已大功告成。台灣用來復育的品種「黃緣螢」,香港也有牠的姊妹品種「雷氏螢」,而這更是香港的本土品種,所以,饒戈說:「如果台北做得到,香港沒有理由做不到。」

在青衣公園裏,Dickson和饒戈提出了種種生態友善的小改造,並表示這些改造不困難也不用花費太多,「問題是我們想不想做,有沒有動機去做。」饒戈說,動機不是方便市民看生物,而是城市發展奪去了原本屬於其他生物的居住空間,而人類現在其實有能力改造生境,令部分生物可以回來城市居住,這些改造,並不會損害人類的居住質素。

趙曉彤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城市動物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