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蕭欣浩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蕭欣浩
廚聞食誌
1
2
3
...
6
專欄
2023.11.24
地踎食記
以前去茶樓飲茶,實行「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踎」,有錢坐廳包廂房,服務自然周到。錢銀有限,坐底層,近街邊,服務好不好?都是睇彩數,可能更輕鬆自在都未定。現在的食肆依然有這種安排,貴客上樓,專人侍候,是另一種享受。不過平民地踎,相對平價之餘,逐漸踎出風味和個性,對抗形式,融入大眾 ...
茶樓
小店
利口福快餐店
專欄
2023.11.10
重構夜食
「今晚十一點,你會做啲乜嘢?」一句廣告說話,放於不同年代,道盡當下滄桑。以前十一點,第二場剛開始,三五舉杯、通宵唱K都是選擇,酒吧、娛樂場所生意大旺,飲酒要排隊,唱K等叫籌,等嗎?當然等,因為夜已深,人未眠,舊友新朋,相約踫面,興致勃勃,磨拳擦掌。「等」變成期待的過程,累積共聚 ...
夜食
夜經濟
宵夜
專欄
2023.10.27
食「騙」全港
細個飲茶食飯,不免放空呆坐,以前用餐不限時,尤其酒樓,街坊由朝坐到晚,是常事。圍枱共聚,小朋友除偶爾可購入童書,或到商場閒逛,大多時間都是聽長輩談天說地、閒話家常。話題由天地談到家常,有些朋友沒「飲茶灌水」的年代經歷,或者有點難理解,簡單講,就是YouTuber與各式關注組成員,實時 ...
食「騙」全港
蕭欣浩
專欄
專欄
2023.10.13
隱世食店
曾幾何時,「隱世」變成一種推銷食店的策略,反正位置遠一點,又未有太多人提及,都可以掛上隱世的名號。隱世無關食物好壞,純粹是距離的遠近,加上知名度的高低,就像有些秘密人家知道,但你不知道,腦海不時想起,心裏總有欠缺,倒不如早早到店打卡,宣示自己走在潮流尖端,同時有種尋幽探秘的樂 ...
隱世食店
隱世
點心
專欄
2023.09.15
快選「曼」食
暑假到曼谷開飲食研討會,順道多留幾日,了解當地飲食新情況。港人對泰國絕不陌生,身邊朋友不論寒暑,口裏都會提及曼谷、布吉、芭提雅,去食去玩去曬去無所事事,反正重複聽到的一個字就是「平」。自己七歲的時候第一次到泰國,是跟家人、鄰居去,去過海邊的平民小屋,吃過市中心的餐廳。食物大多 ...
蕭欣浩
專欄
快選「曼」食
專欄
2023.09.01
北投食記
講起北投,大多數人會想起溫泉。自己第一次去北投,就是跟朋友去浸溫泉,由台北車站坐捷運,再轉線到新北投站,得花上好一段時間。人生路不熟,惟有隨熟人帶路,走入酒店開放式的溫泉浴場,冷池熱池游泳池,依個人興趣浸泡休息曬太陽。大概的印象就只有這些,沒有丁點飲食元素,彷彿北投就只有浸溫泉。
蕭欣浩
專欄
北投食記
專欄
2023.08.21
小說作為神話裝置
對大江健三郎來說,小說不是寫實的工具,而是虛構的裝置。無論是個人體驗、社會事件、政治行為,還是歷史問題,小說的功能也不是單純的反映或者直接的批判,而是通過虛構的手段,把當中的要素加以分解和重組,成為可以理解和把握的神話。這裏所說的神話,不是指狹義的、充滿想像色彩的古代神話(但 ...
董啟章
專欄
小說作為神話裝置
專欄
2023.08.21
忙裏偷閒
工作要緊,生活逼人。平日面對種種壓力,大家應對方法不同,放假旅行充電,四處購物忘憂,遠離日常,活在當下,至少「冷河」過一過,身心可以放緩一下。飲食意義豐富,對我來說,舒壓是其中一種。研究用腦太多,不妨飲杯凍飲,文件接踵而來,何不食個下午茶,中場休息。思考費精神費熱量,飲食回歸 ...
蕭欣浩
專欄
忙裏偷閒
專欄
2023.08.04
夜車・古宅・領隊餐
飲食本身是一場經歷。我們吃喝慣常着眼於食物與飲品,好壞用個人指標衡量,抵食、劣食大概心中有數。接住評價的大多是地點、裝修、服務、價錢,因為感受最近,事物貼身,是一餐裏面需要重視的周邊元素。種種相加,依各人喜好比重不同,構成當下的整體觀感,喜歡不喜歡,再來不再來,大家都有估算。 ...
蕭欣浩
專欄
飲食經驗
專欄
2023.07.21
重新出發
帶交流團到台灣,自己着實有飲食的期待,幾年過去,總有食肆想再去,總有食物想再食,心心念念,不及落地品嘗。龍山寺附近有間冰品舖「龍都」,夏天專賣芒果冰,因為用上愛文芒果,每次行程總要食一兩碗。入廟拜神,再祭五臟,舊地重遊,來回兩次,確定舖頭消失。一時失落,更加肚餓,地圖一搜,搜 ...
蕭欣浩
專欄
有食神
專欄
2023.07.07
續食文化
飲食文化,見於文字書籍,流傳口述歷史,故事五味雜陳,早就存封備好,靜待有緣人。不少人只談飲食,不論文化,其實也無妨,「地踎」上樓,夾餸幾箸,飲多幾杯,慰藉飢腸,此情此景,人生樂事。多食幾餐,不免要換酒換餸,豬牛雞鴨,蝦蟹魚蠔,瓜菜豆茄,鹹酸苦辣,點搭點加,都有學問。思考過程, ...
蕭欣浩
專欄
飲食文化
專欄
2023.06.23
永續途上
上星期帶學生去台灣交流,酒店講明不提供早餐,大家惟有出外覓食。燒餅蛋餅,米腸香腸,咖啡豆漿,立立雜雜,自顧自己,累積買來一大堆。飲品食物,用上紙杯紙盒,還有膠袋膠蓋,順手一合一開,即開即食,隨食隨掉,方便完事。回收的回收,垃圾歸垃圾,看似是最好的方法。方法從來不止一種,學生在 ...
蕭欣浩
專欄
環保餐具
1
2
3
...
6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