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小豆島的序章】在生命的存在與延續,每個當下都是重新開始的時刻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聽風的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2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小豆島的序章】在生命的存在與延續,每個當下都是重新開始的時刻

《はじまりの刻》三宅之功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這幾年間,我不時渴想重新開始。大概因為疫情影響多年後終於出外旅遊,亦從擠壓繁忙的城市來到寧靜悠然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轉換環境與語言的旅程,的確深刻感受到某種新開始。尤其每天清晨,從高松港搭上渡輪,朝不同島嶼出發,充滿新啟程的儀式感。

在高松碼頭,我與合田健先生首次見面,他是藝術祭的導賞員。我們選擇以小豆島作為序章,如今回想,也是最好的開始。在這裏,正好遇上關於原點和開始的新作品。

小豆島是瀨戶內海內第二大的島,面積逾一百五十平方千米,有綿長的海岸線與瀨戶內海最高山峰。藝術品散落於島上不同地區,包括土庄港、中山、三都半島、坂手港與田浦半島、寒霞溪及北浦等等地方。

甫下船,走至碼頭旁,當眼處便有一座橄欖葉造型王冠雕塑,是出自韓國藝術家崔正化手筆的《太陽の贈り物》(太陽的贈禮),呼應以橄欖聞名的小豆島,是自然餽贈的禮物,多年來儼如地標。大概合田先生見我略為匆忙着急,不忘提醒我,有足夠時間的,可以放慢步伐啊。

原來是我忘了,要換成慢一點的節奏。好好呼吸,慢慢感受。

《太陽の贈り物》崔正化
《太陽の贈り物》崔正化

合田先生駕着車,沿着中山蜿蜒的山路,淡綠橄欖葉向湛藍的天空伸展。下車後,我們穿過層層排列的千枚田,朝田間大型竹籠裝置走去。那是台灣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Zero》。他善於竹編工藝,受疫情所限,年初交由小豆島島民合力砍伐收集當地約四千枝竹材,待至六月才能親身到訪一起製作。

因為鍾情中山千枚田的景色,以及被自然簇擁的空間,王文志連續五屆都選擇在這裏創作其竹編作品,過往先後帶來《小豆島の家》(2010)、《小豆島の光》(2013)、《オリーブの夢》(2016)、《小豆島の戀》(2019),訪客走進巨型竹籠,感受與自然合一,也成為農村舞台,讓島民於竹編劇場裏表演傳統歌舞。

沿窄長走廊進入竹籠,清晨下過微雨,水點處處留痕,腳下竹枝每步嘎嘎作響。轉進竹籠偌大的中心,自然光線穿透交錯的枝間,迤邐到每個角落。從三角形窗口直望毗鄰的千枚田,流水淙淙作響,戛然鳥鳴,置身其中,不再區分人和自然的距離,而是合而為一。

來到疫症時代,這點與自然共生的空間添上多一層意義。今年王文志選擇以《Zero》為題,編織一個讓人感受和諧的精神空間,靜靜度過因「無」而安閒的時刻,亦寄寓地球恢復至不曾受到過度破壞的和諧原始狀態。

也許很多人都有想過由零開始,包括我。尤其經歷動盪暴烈,瞬間陷入困頓的疫症時代,社會籠罩沉鬱離愁,遠方傳來戰爭爆發的新聞,國際局勢劍拔弩張。或多或少的時刻,曾想過按下重新開始的按鍵。

當然,無法把整個世界時鐘重撥至原點,大概也沒有誰能有信心重來一遍會更好。那天在陽光和煦的午後,我們到了臨海的北浦,走上斜坡上的屋形崎夕陽之丘,清曉如茵,一叢叢油菜花搖曳,立在草地中央的,是日本藝術家三宅之功的雕塑新作。他創作了一個逾三米高的巨型白蛋,巨蛋亮白的外殼佈滿裂痕,面朝一望無際的瀨戶內海,隨着陽光映照,狹縫中逐漸長出嫩芽。那些斑駁破碎的裂紋,隱藏烏克蘭國土的形狀。

作品名為《はじまりの刻》(The time of the beginning)。對三宅之功來說,世上萬物,開始的瞬間,也是迎向結束的倒數。這顆蛋重複着人類生活,雖然密佈裂縫,植物依然繼續生長,這一切可能是偶然的奇蹟—「世上的一切全是一生僅此一會,是當下瞬間發生之事,現在便是開始之時。」

萬物以生的姿態向人展示寬容。在生命的存在與延續,每個當下,都是重新開始的時刻。有些無法逆轉歸零的創傷,依然是道疤痕,但重新看見自己和世界的一瞬間,是另一種的誕生。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聽風的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2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