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空間 靜好安在】陶藝美學 日常態度 梨木製陶所:藝術和生活可以很接近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工藝空間 靜好安在】陶藝美學 日常態度 梨木製陶所:藝術和生活可以很接近

y210320yl0068

午間,日光滲透窗簾,灑落在「梨木製陶所」新佈置好的陳列室。這裏,舊木枱櫃擺放了不同的手造陶瓷器物。柔光輕撫下,這些器物,杯杯碟碟,茶壺花瓶,靜默地展現着各自的美態,又與周圍融為一體,一片愜意。

「梨木製陶所」是位於葵涌梨木道的工廈裏的陶藝工作室,六年前由Ryan和Wy創辦。他們的作品陳列室,在三月初完成佈置,如今每個周末,都會開放參觀。「理念是想呈現一個安靜的空間,可以讓大家專注地欣賞或觀察我們的創作。」Ryan介紹,「你去到一個特別的空間,會有另一種體會,會在空間中將自己的感知放大,感受這個空間的所有東西,如作品。」

生活、藝術

梨木製陶所創辦人Wy(左)和Ryan(右)
梨木製陶所創辦人Wy(左)和Ryan(右)

創辦「梨木製陶所」前,Ryan和Wy在大學讀視覺藝術,其間接觸過不同形式的創作媒介,然後發現,「陶瓷選中了他們」—Ryan解釋,「很多時,做工藝的人,是因為個人性格,或自己的做事方式,而被一樣物料吸引,似是被物料揀了你用它做創作。」訪問期間,他和Wy談話都不徐不疾,內斂斯文,性近陶瓷。Wy說,過去的老師同學都是往繪畫雕塑等純藝術的大路走,較少人以陶瓷這種功能性媒介做藝術,「初初我們都覺得沒有什麼前景,發展的可能,(人們)未必會承認我們在做藝術創作。」他們專注創作,開闢自己的藝術路,「想帶出藝術和生活的關係,是可以很接近的。不會因為它太接近生活,就不似是藝術。」

藝術和生活的關係,其實他們都是這幾年才真正體會到。Wy回憶,「初初畢業出來所做的作品,都是欠缺深度的,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生活。」直到這幾年,兩人累積了生活經驗,學會注重器物的設計細節,了解飲食、茶道花道、佛家禪學等文化,才慢慢摸索到,原來唯有認真生活,方能做一件有深度又美觀的陶瓷。

他們的手造陶瓷器物偏向能自然融入生活環境的顏色質感
他們的手造陶瓷器物偏向能自然融入生活環境的顏色質感
創作時,他們追求美觀,也考慮器物結構怎樣便利使用。
創作時,他們追求美觀,也考慮器物結構怎樣便利使用。

器具、人、空間

創作外,他們教班,辦展覽,展示他們的作品。Wy主責策展,她每次策展,考慮的都是人和空間怎樣與陶瓷好好交流。視覺上,她如把高身杯具放在較高處,凸顯其側面線條;碗碟盛器則放在低位,盡展其全貌。在展場裏,她也播音樂,點香,甚或配上一場飲食體驗,讓人感知器物之實用和美學。

疫情襲來,Ryan和Wy少了展覽機會,反倒有空專注佈置陳列室。陳列室面積不大,一布之隔就是他們創作教班的地方,但藉着一些舊木製家具、古道具擺設,與他們的手造器物的調合共鳴,陳列室成了一個幽玄的空間,時光凝滯,人和物更加接近。Ryan希望,參觀者在這裏看見他們的作品時,便可想像到,「拿回家後它會處於怎樣的狀態」;決定把器具買下,就和它共度人生。

Wy說,希望作品能帶給人安靜的感覺。
Wy說,希望作品能帶給人安靜的感覺。
他們愛收藏舊物古道具,認為當中蘊藏着前人流傳的智慧。
他們愛收藏舊物古道具,認為當中蘊藏着前人流傳的智慧。

陳列室的舊木傢俬古道具,都是他們這幾年持續搜集收藏舊物時所儲得的,也透露了其創作人的喜好。「我們鍾意的東西,都是有質感,經歷過時間的。」Ryan認為,從舊物中總可發現前人的智慧,一些流傳後世的設計巧思。所以他們創作時不只會參考舊物,更追求造出也歷久不衰的器物。「(我們的作品)傾向timeless一點,不會跟trend,如對着隻杯,十年廿年都不會覺得它over,或愈睇愈唔靚。」Wy說,他們的作品,無論顏色質感,都特意造得容易融入到一般家居辦公室等生活空間。

自成一國的茶室,是陳列室另一特點。茶室早於工作室入伙現址時已經設置,本是Ryan和Wy在創作之餘,留給自己的喘氣空間,現在再加修飾,與陳列室統一氣氛風格。Ryan說,「對於別人來說可能很特別,但對我們而言是日常。」學茶的Wy,常坐在榻榻米上,擺好茶具泡茶。「飲茶時,我鍾意開個壇,會有茶席,安靜坐在這裏,用酒精燈燒水,等水滾,然後專心泡茶,飲一泡、二泡、三泡的茶。」她相信,「生活裏,一定要花些這樣的時間留給自己。」

他們造美的器物,用於生活。生活反過來,也教他們造美的器物。陶藝是生活的藝術。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