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樂游原上的苜蓿

30.04.2019
don190423jayce-1
don190423jayce-1

對於苜蓿,我最初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來自古老的《西京雜記》。

這本書記錄道,在長安(今天的西安)的樂游苑上,生長着很多苜蓿,當時的人給這種草起了很詩意的名字,叫做光風草、懷風草。漢武帝的茂陵周圍也特意種植了苜蓿,住在附近的居民將之稱為「連枝草」。

記錄非常簡短,但其實反映了那個偉大時代的一項英雄業績。此處所說的苜蓿並非江南人喜歡的草頭,而是紫花苜蓿,是伊朗一帶的原生植物。這種草特別適合用作畜牧業的牧草、家禽飼養業的飼料,所以被逐漸引種到世界各地。漢語文獻中有記載說,張騫通使西域之後,從西域帶回了多種植物,其中就包括苜蓿,這個傳說是否可信?目前已很難考訂。不過,漢武帝時代,確實是有意識地引進了苜蓿,這一行動,是一項重大戰略的有機部分。

當時,漢朝苦於匈奴人在北方的不斷侵略,武帝決意建立強大的騎兵部隊,對匈奴展開抗擊。為此,他特別重視西域的大宛馬,美稱其為「天馬」,這種馬也被漢朝人呼為「汗血寶馬」,高大雄健,據說今天的阿拉伯馬就是其後代。漢武帝不惜代價設法引進大宛馬,希望通過牠們改良中國的戰馬,為了讓這些寶馬在長安穩定地安居,他還下令引進大宛馬習慣所吃的牧草,那就是苜蓿。因此,苜蓿首先是在御苑之內引種成功,然後開展大規模栽培。很快,這種適應性極強的碧草便蔓延出御苑,出現在樂游原上。對那時的長安居民來說,來自異國的苜蓿是一種新奇的植物,因為苜蓿是外來詞的音譯,長安人感到不適應,所以給它起了優美的中國名字—光風草、懷風草。

因此,是漢武帝的雄韜偉略,促成了苜蓿的引植。最感人的是,這位改變了人類歷史走向的不朽天子特意下令,在他行將長眠的茂陵周圍種上苜蓿,讓這種供養異國寶馬的牧草永遠陪伴他的長眠。也許,他希望在永夜沉沉之中,仍然能夠聽到天馬的嘶鳴,夢到駿馬矯健的身影吧!

苜蓿就此在中國北方的土地上扎根,隨意滋生,變成了山間地頭的野草。到了唐代,人們就把它發展成野菜的一種了!至今,每年的春天,西安人還時興去採摘野生苜蓿早春返青時的嫩芽,做成「苜蓿麥飯」,品嘗一年當中初次生長出來的鮮嫩碧綠的莖葉。

新疆畜牧業發達,相應的便形成了苜蓿種植業,受到漢地飲食風俗的影響,新疆居民也把苜蓿當做春天特有的一種時令菜,涼拌之外,還喜歡苜蓿曲曲(餛飩)、苜蓿餃子、苜蓿烤包子、苜蓿烙盒子,每當春天,這些苜蓿餡的麵食在清真餐廳裏便供不應求。說起來,如今,在很多國家,苜蓿依然是重要的飼料草,但也只是飼料草,那些國家的人如果吃到清真的羊肉苜蓿餡餃子,得多驚奇啊!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