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平面設計 由石漢瑞說起】專訪(下)跨文化設計 不等於「溝埋一碟」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平面設計 由石漢瑞說起】專訪(下)跨文化設計 不等於「溝埋一碟」

13.05.2019
劉玉梅周耀恩梁俊棋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Contrast──善用對比是他從老師Paul Rand身上學到的重要一課,因此他經常把新舊、中西、對撞的顏色等並置,產出有趣的效果。左圖為1988年為首屆Asia/Pacific Design Conference的海報,右圖為1961年的《The Asia Magazine》雜誌封面。
Cross-cultural──這幅1989年的自畫像把其跨文化的背景和設計理念表現無遺,畫內中國男子在畫的,正是他於1980年登上日本雜誌Idea封面時的打扮:身穿西裝但繪上粵劇臉譜。
Witty──幽默感是他設計的重心,如其設計公司每年都會設計的十二生肖文具,馬年是富童趣的木馬。他為Swedish Motor設計的圖案也充滿玩味。
Hands-on──除了商業作品,Henry也為不少慈善團體和公共機構創作,如圖中為1992年提倡保護環境的海報,創作上,他往往喜歡親身繪圖,測試了不同紙張、顏色、拼貼等效果,多於依賴電腦。
Idea-driven──Henry經常強調,設計應該是內容先於畫面,而內容源於客戶,以及設計師自己的修養,例如為人熟悉的渣打鈔票,他以中國瑞獸為主題,每一張銀紙都有各自的故事。

耶魯大學畢業後,Henry分別於巴黎和紐約任職設計師,當時他任職的《The Asia Magazine》請他到香港工作,但除了日本,他對亞洲國家全沒概念。於是他問前老闆,對方回應道:「如果有機會去香港,即使只是在船上當服務員我都願意。」Henry的另一位設計師朋友Henry Wolf則建議他去香港九個月,開價月薪1000美金,他照做。他於1961年正式落戶香港,至今已待了七十七個九個月。

Henry對香港最初的印象是:「香港比紐約慢了十年。」六十年代的香港,平面設計、品牌形象並不普及。Henry由最前衞開放的紐約,來到未成器的香港,可以想像那種「文化水土不服」。然而全新的土壤確為Henry提供新的養分,他以外國人的目光看待香港,欣賞書法、長衫、叮叮、筷子,也喜歡《老夫子》。他曾於《Cross-Cultural Design》著作講到:「香港為我提供在紐約無法接觸到的(也不適用於紐約)、活生生的視覺詞彙(visual vocabulary)」。

攝於1970年,Henry在他的公司埋頭苦幹中。攝於1970年,Henry在他的公司埋頭苦幹中。

他發展出來的跨文化設計方法(Cross-cultural design),自成一格。Henry眼中的跨文化,不是指如港式鴛鴦般把不同東西「溝埋」,而是像陰陽一樣調和互補。「我不相信fusion或交融(hybridization),但我相信不同文化可以開放和自由地溝通和交流。」他的作品經常結合東西方的文化符號、圖像、美學,例如把龐克女生和古代女性並置、用中文書法字取代英文字母、把東方和西方案頭和文具對照等等。他於1980年為日本平面設計雜誌《Idea》拍攝封面,身穿西裝的他,更索性把臉塗成粵劇臉譜,把從老師Paul Rand身上學到的設計原則─對比,發揮得淋漓盡致。

跨文化概念不易掌握,稍一不慎,便會跨過界,如他為1998年設計師協會設計的大會海報,把毛筆置於西班牙裸女身上,而毛筆的黑色筆尖剛好落在女性生殖器官上,極具爭議性。

設計不是風格 是內涵

深圳蛇口的設計互聯現正舉行《啟蒙者.石漢瑞》展覽,開幕論壇上,有內地年輕設計師問到應否建立鮮明個人風格,吸引客戶。Henry再三強調:「設計不是風格,也不是裝飾,是內涵(substance)。」所有設計回歸基本,都是回應客戶的需要:「我只希望別人見到我的設計時,知道『啊!這是匯豐銀行、這是渣打銀行的銀紙』等等,而不是看到Henry Steiner。這是專業精神。正如醫生不會走出街跟別人說『這是我的病人』,律師也不會說『這個人因為我而去坐牢啦!』」

至於如何了解客戶需要,跟他們好好溝通,便看設計師功力。對Henry而言最具挑戰性的項目,要數HongkongBank(即HSBC前身)的品牌形象。畢竟要說服一間有過百年歷史的銀行,把商標由複雜的獅子圖案變成只有幾個三角形,是十分大膽的提案。當時他用了一個自問有點狡猾的方法:他設計了一份問卷,分發給分行員工收集意見,並令他們意識到這是關乎對外形象的重要事。根據問卷大部分人都偏好ANZ(澳新銀行)般的簡單設計。結果Henry設計出沿用至今的紅白匯豐銀行商標,有人說它像橫向的沙漏,有人說它像利市封,其實它的原型是HongkongBank的旗幟,Henry將長方形的旗變成正方形,加紅色三角形在兩端,令其變成一個結構緊密的圖案,並可以用於任何顏色的背景。

Henry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為匯豐銀行重新打造商標和品牌形象,為百年企業添上現代感。
Henry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為匯豐銀行重新打造商標和品牌形象,為百年企業添上現代感。

我提到匯豐去年改造品牌形象,雖然六角形商標不變,但HSBC這幾個字的字體卻由Serif變成Sans-Serif,Henry隨即拿出當年詳細記錄了商標不同用法的設計手冊,其中一頁印上大大個Unacceptable(不能接受)字眼,示範了把HongkongBank字樣換成其他字型的反例,而其中一款正正是現時採用的新字型。

他對於銀行改變原有設計大惑不解:「美國有句俗語”If it ain’t broken, don’t fix it”,那設計明明好地地的,為什麼要改掉呢?它過時了嗎?不是,它是有尊嚴的設計。它沒有用了嗎?很明顯也不是。我不認為San Serif是適合的字型,假如他們追求更輕盈的字型,至少也應該是更優雅的Helvetica吧!而且令公眾容易混淆,因為有些變了有些沒變。我實在想不通,或者這篇報道能為我解開這個世紀之謎。」

香港再沒有好設計?

由六十年代到現在,Henry見證香港變遷幾許。像他為HongkongBank設計時,可以直接跟當時的主席見面,交換意見,今日已無呢支歌仔唱。「香港變得愈來愈官僚,愈來愈多中間人,失去了以往的直接。」他感慨香港的設計愈來愈相似:「我不希望聽起來我像一味抱怨的『老屎忽』,但我的確感到跟現時的設計有點距離……廣告公司或公關公司總是要求速食但空洞的標語,過分追逐潮流。有時候坐地鐵還能看到震撼作品,但其餘大部分都很悶,廣告信息都是『這就是某某產品,賣多少錢,它很好,來買它吧,感謝!』一點都不誘人。」

香港不少企業的品牌形象都由Henry操刀,不少商標沿用至今。
香港不少企業的品牌形象都由Henry操刀,不少商標沿用至今。

變得單一的又豈只是設計?近年,不少人擔心香港由國際城市,變成只是大灣區一員,失去其多元和獨特性。Henry認為香港自身的獨特文化沒有太大轉變,但他深明大家的憂慮,他主動提到早前的「九子案」判決:「我認為這懲罰,對於只想有言論和選舉領袖自由的人而言,太過嚴重。我不認為把人扔進監獄可以改善現時的狀況。但我必須說,我認為香港沒有半點可能獨立,我相信任何頭腦清晰的人都是這樣想。」他認為香港跟廣東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但他不算悲觀:「某程度上,深圳甚至比香港更國際化和開放,因為他們自覺有足夠的自主性,我認為很多人對於香港有過多不必要的擔心。」

對於年輕設計師,他這樣忠告:「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誠實,堅持你認為對的事,並保持獨立。為自己的專業感到自豪,尊重你的同儕。香港設計界欠缺良性競爭,充斥太多政治和嫉妒。」還有,他打趣地說:「嘗試生命中不同的事,除了亂倫和土風舞之外。」

博學多才的他,辦公室收藏不少跟東方文化有關的書本和藏品,如這本講中國刑罰的畫冊。
博學多才的他,辦公室收藏不少跟東方文化有關的書本和藏品,如這本講中國刑罰的畫冊。

3

《啟蒙者·石漢瑞》展覽
日期:即日至6月20日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望海路1187號世界文海上化藝術中心二樓

劉玉梅周耀恩梁俊棋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