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匠人】仝匠大排檔 集百家之大成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工藝復興

【新世代匠人】仝匠大排檔 集百家之大成

03.12.2019
劉玉梅,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Jack(左)和Ken會帶領年輕學員在蒲窩的makerspace製作排檔的凳子

大牌檔出名「快、靚、正」,這效率背後,其實是不同崗位上的人完美配合、互相補位,今年的DesignInspire創意設計博覽,蒲窩青少年中心的makerspace「仝匠」,與三個本地年輕工藝創作單位合作創作「仝檔」,正是集不同工藝者的技能,合力創作出一個「工藝大排檔」:擅長木工的「一木」主理人周健龍(Ken)負責圓形大木枱,椅子則由他指導「仝匠」的年輕學員完成;擅長金工的「流動架生房」負責檔口的鐵架、旁邊的流動架生單車和石磨衣車;檔口牌扁、吊燈燈罩和地上的竹器則是由鑽研梭織和竹藤編的二人組合「破格空間」製作,可說是集百家之大成。

Jack(左)和Ken會帶領年輕學員在蒲窩的makerspace製作排檔的凳子
Jack(左)和Ken會帶領年輕學員在蒲窩的makerspace製作排檔的凳子

「仝匠」的主理人蔡恒輝(Jack)指:「以往的工藝師傅,只會很專注做一件事,很少跟其他工藝師合作和交流,但今次的作品是crossover不同工藝,是講求協作的。當我們研究大牌檔時,不難發覺它的特點,包括很平實、貼地,而且十分靈活變通,這跟我們一直以來奉行的精神很相似,即讓不同的人可以學習不同手藝,令他們可按自己生活上的需要,創作出以人為本的作品。」

「仝檔」的設計圖
「仝檔」的設計圖

用得着的藝術品

多件不同的工藝品,有的是基於現時常見的大牌檔的設計加以改良,有的是為舊物加入新用途,例如Ken的大圓枱,是大牌檔的特色之一,現時大部分的枱都是木面鐵腳,但Ken指再早期一點的枱原來是全木造的,桌面兩側的圓邊可以收起:「這細節在現時很多新設計上都可見到,但原來以前的人早已想到,而且是毋須看說明書都可以輕易明白當中的操作。」今次Ken也會以全入榫的傳統方法製作這張枱,毋須一根釘,難度極高。他認為,要令大家懂得欣賞手工藝品,一定要花心機令它精緻得令人想帶回家。另外他亦負責指導「仝匠」的學員,各自設計和製造一張凳,他表示:「香港的設計教育只注重設計,不重視製造,很多時候學生可以畫到驚為天人的設計,但真正懂得造的人便會知道那根本不可行。這次他們需要兼顧設計和製造,因此會認真嚴謹很多。」

舊式大牌檔的圓枱由頭到腳都是全木製造
舊式大牌檔的圓枱由頭到腳都是全木製造

「破格空間」所製作的竹編篩,也是看似跟市面上的篩無異,實質每個細節都花盡心思:中間的紋理是日本牡丹萬編,篩邊的包邊是用藤,而非現時常用的鋼線,逐下逐下繞,物料上他們選用較少人用的竹皮,那是竹最堅韌和最美的部分。這些細節,未必人人都在意,但做工藝的卻十分堅持,兩位主理人黎潤詩(Ceci)和陳郁(Yuk)解釋:「日用品如果做得如藝術品般美,其實是可以用的artpiece。」二人原本專注做布藝和梭織,後來接觸藤織,在台灣學師,誰知那師傅原來也是從早年到台灣的香港師傅身上學到這技藝,「那台灣師傅給了我們一個任務,就是把這技藝帶回香港,讓他們知道以前香港工藝原來這麼厲害。」

藤篩中間的編法叫日本牡丹
藤篩中間的編法叫日本牡丹華編

現代職人 向上流動

在香港的「搵唔到食」職業排行榜上,年輕工藝者必定榜上有名,但參與這次合作的人,全都是全職工藝者,以工藝維生,事實上,近年亦愈來愈多年輕人成為slash一族或多職業者,每個人都有多於一個技能,希望能夠活得更多元和自主。工藝者,未必再是社會最下層。「流動架生房」的主理人之一封曉彤(Stephanie)指:「以往用手搵食,會被視為是草根階層,永遠發唔到達,但現時不少人大學畢業,反而回去跟小學畢業的師傅學習手藝,而從他們身上,我們往往可以學到很多做人道理,只是恰巧以工藝作為媒介。如果社會上多一點可以全職用工藝生存的人,有助增加社會流動性。」

流動架生房由一羣銀齡師傅和年輕人組成,主力以回收而來的物品升級再造成新的生活用品,以至民間公共設施,亦透過工作坊做到兩代工藝傳承和共學,實踐以生活為本的工藝精神,例如團隊製作的流動架生車,花一年時間去設計和製作,跟師傅和設計師學習由零開始製作一輛三輪單車,進入不同社區做社區維修。在大排檔中,亦有一個石磨衣車,用舊衣車改造而成,可以用來磨咖啡。工藝之於現代社會,除了是搵食架生之外,更多了幾層意義。

《DesignInspire創意設計博覽》

日期:12月5日至7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劉玉梅,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香港工藝復興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