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夢遊仙境】從兩位Alice反思回歸二十年藝術展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愛麗絲夢遊仙境】從兩位Alice反思回歸二十年藝術展

黎卓華《白手套》(2017)
梁志和《Untitled Waterscape》(2017)
張韻雯《72小時》(2017)
周俊輝《林鄭月娥到訪當地的創意產業園區》(2017)
何兆南《醉生與夢死》(2017)
何兆南《醉生與夢死》(2017)
左:林東鵬《Folding》(2017)// 右:林東鵬《沉世繪(六)》(2015)

在英國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被掉進兔子洞,遇上一羣會說話的動物,作為人類的她頓時成為異類。突如其來的改變讓她感到困惑,卻只能在眼前的「現實」中逐漸尋找自己的身份。

二十年前的7月1日,香港在一場主權移交儀式中,由英國殖民地變成中國管轄下的特別行政區。二十年來,大家也在重新找尋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有人懷緬英殖香港、有人對香港的前景感到無助、有人依然心存希望。

刺點畫廊(Blindspot Gallery)在最新的一場《仙境奇遇》展覽中,邀請了八位本地藝術家,包括張韻雯、莊偉、周俊輝、何兆南、黎卓華、林東鵬、梁志和及白雙全。他們以《愛麗絲夢遊仙境》作為骨幹,各自演繹其中一個故事章節,建構香港在脫離殖民時期二十年後的故事。

《仙境奇遇》的展期將於9月19日至11月11日。
《仙境奇遇》的展期將於9月19日至11月11日。

兩位Alice的政治隱喻

是次展覽由刺點畫廊的總監秦美娜擔任策展人,她形容將《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概念作為展覽主題是「神來之筆」。她指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的幼女Alice Patten 是她設計這個展覽的誘因之一。去年,Alice Patten 的Facebook 專頁上載了一張彭定康的全家福,並加上hashtag #HK。雖然不知道專頁是否由她本人管理,但這張相片在當時已獲大眾瘋傳。

「我在網上看到Alice Patten 的報道,覺得很有趣,為何Alice Patten會這麼被香港人懷緬?到底大家是懷念她本人、懷念彭定康管治時期的香港,還是一般人面對回憶總會浪漫化呢?」

港督的女兒Alice 讓秦美娜想起了《愛麗絲夢遊仙境》。同時是一位母親的她,經常閱讀不同的兒童文學作品,但她卻不認為《愛麗絲夢遊仙境》只是一部兒童文學。「這本書已經廣泛地被學術界或社會學界認定為一本諷刺政治的書。」有學者曾提出作者 Lewis Carroll 筆下的仙境其實是比喻英國,紅心女后象徵當時掌權的維多利亞女王,而愛麗絲的出現則代表被英國殖民統治的國家。作品在1865年出版,當時香港已經是英國殖民地。2017年再讀這部經典,卻成就了一次回應香港實況的展覽。

策展人秦美娜認為《愛麗絲夢遊仙境》不只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
策展人秦美娜認為《愛麗絲夢遊仙境》不只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

八件作品 八種不同角度

《仙境奇遇》的作品大部分是首次展出,而作品的種類也跨越不同媒介,如畫作、攝影、錄像、裝置作品等。大部分作品既保留了藝術家的風格,亦具十分有趣的題材。

例如黎卓華的畫作《白手套》以冷色調的繪畫方法暗諷殖民主義的虛偽;何兆南的裝置作品《醉生夢死》以親手釀製的手工啤酒作媒介,營造小說中,愛麗絲喝下藥液變成小矮人的情節;而張韻雯的錄像作品《72小時》,將自己分身為愛麗絲,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前後七十二小時內,蒙着雙眼每小時跟着一位參與者,到不同的地點追溯一些關於社會或自身的回憶。

八位藝術家大部分生於七十年代。由回歸至今時今日,他們由一名學生成長至一名藝術家。秦美娜認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段「很重要的集體回憶」。因此每一件藝術品都帶着很強烈的信息與情感表達。「也許藝術不能改變任何事,但至少可以讓人思考。而且創造一個幻想的空間,讓我們可以發聲,可以做一些事情。」

開幕酒會當天,藝術家莊偉與他的團隊進行了一場行為藝術表演。
開幕酒會當天,藝術家莊偉與他的團隊進行了一場行為藝術表演。

《Tale of the Wonderland:仙境奇遇》
展出藝術家:張韻雯、莊偉、周俊輝、何兆南、黎卓華、林東鵬、梁志和、白雙全
日期:即日至11月11日(星期日及星期一只供預約,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Blindspot Gallery(黃竹坑道28號 保濟工業大廈15樓)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