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夢者》的數據 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罪夢者》的數據 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28.11.2019
方恨小
Nowhere Man

先講結論:《罪夢者》是第一部由Netflix投資的台灣原創影集,集合了張孝全、賈靜雯、范曉萱、王柏傑等星級演員,單看cast已勁到嚇死人。而且故事的主題,據說更是根據Netflix的Big Data度身製訂而成。不過,看過劇集後便會知道,咩叫貪字得個貧!

眾所周知,Netflix經常標榜自家製的「成功」劇集,都是運用Big Data「推算」出來的成果,坊間盛傳《House of Cards》便是首例。以至近期來自西班牙的《Money Heist》,更取得單月累積四千四百萬戶的收看紀錄;日本製作的《全裸監督》亦得到空前成功。無疑,Netflix正躊躇滿志地,在世界各地陸續投資原創影集。而今次終於輪到台灣的《罪夢者》。

nowhere-man-dream-2

但Big Data同製作劇集之間究竟有咩關係?答案係:無!

雖然數據學家Sebastian Wernicke,曾經在TED Talk中講過”How to use data to make a hit TV show”,內容大概係講:通過分析現有觀眾對節目的評分、觀看紀錄、喜歡什麼類型節目、什麼類型製作人、什麼類型演員等數據資料,便可以知道哪些主題或類型的劇集能夠爆紅。但實際上Big Data的預測未必準確。例如,Amazon曾經根據《Breaking Bad》、《Game of Thrones》和《The Wire》這些神劇的data製作出《Alpha House》,結果IMDB只給了普普通通的7.5分。而今次Netflix的《罪夢者》,很可能也會成為數據「推算」失敗的例子之一。

作為第一部投資台灣的原創劇,當然Netflix是做足準備的。首先他們挖角了在HBO ASIA做了八年的Erika North出任國際劇集總監,又邀請了新加玻IFA的陳薇如來當《罪夢者》的監製,之前的《通靈少女》便是二人合力之作。而最有趣的是,她們這次是先從Netflix的data中,揀選出「兄弟情、死刑、逃獄、復仇」,這四種「最熱門」的類型,才決定找八十後的台灣導演陳映蓉加入,想要拍一部充滿「台味」的黑幫片出來。

Nowhere Man

於是一季八集,全長差不多五小時的《罪夢者》誕生了。(以下開始有少量劇透)故事講述阿全、瀟灑、阿鬼三兄弟加入黑幫搵食,但很快就遇上派系鬥爭,對家設計了一宗綁架案,陷害了阿全和瀟灑,二人更因此被判死緩;十年後,輪到阿全個仔被人綁架,但綁匪不要求贖金,而是要阿全出來面對;於是在阿鬼幫忙下,阿全和瀟灑成功逃獄;他們想拯救阿全個仔,並借機報復仇家之際,但最後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別人復仇的對象。

確實,「兄弟情、死刑、逃獄、復仇」都有齊,但劇集出來卻給人一種淺浮虛薄的感覺:講「兄弟」卻不見有「情」;講「死刑」又沒有「恐懼」;講「逃獄」就完全不「驚險」;最後講「復仇」,當中的「恨」和「罪」也不夠明顯⋯⋯每一樣題材都是點到即止,當中的人性也沒有成功建立和串連起來。

Nowhere Man
Nowhere Man

所以我才會說Big Data與製作劇集之間並無什麼直接的關係,因為創作這回事終究是很個人的。至於所謂的「正確」選擇題材,某程度上更多是屬於marketing方面的行銷手段。沒錯《通靈少女》的吸引,是來自「靈媒」與「少女」;「傳統」與「年輕」的反差萌,但劇集好看,卻是因為它能把握到那份屬於「青春」的矛盾和掙扎。同樣,《我們與惡的距離》單是題材已夠厲害,無差別殺人、精神病、傳媒的道德操守、網絡欺凌、罪與救贖等等,但劇集之所以成功,更多是因為它能描寫到角色在面對這些議題時的心理衝突與成長。

可是,這些關於「人」的東西,在《罪夢者》裏卻不太看得到。就正如劇中的一句話:「天命人心」,上有天命,但下有人心;結局如何其實沒所謂,重要的是人怎樣以意志來對抗命運。但現在,每個角色看上去都只是在逆來順受而已。單是每集都唱吓台語歌,懶有情懷咁,其實冇乜好睇呀。

作者簡介

方恨小,情到濃時方恨小,春宵一刻直不甩。人到中年,學人寫吓嘢。

方恨小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