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藝術】「電子廢料藝術家」長阪真護 在港辦畫廊宣揚永續理念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可持續藝術】「電子廢料藝術家」長阪真護 在港辦畫廊宣揚永續理念

05.09.2021
相片MAGO Gallery提供
ezgif-com-gif-maker-2

近年本地藝術市場熾熱,藝博會、新畫廊一個接一個登場。新開幕的MAGO Gallery的定位頗為獨特,由日本奢侈品販賣及回收公司 The Valuence Group 與日本畫家長阪真護 (Mago) 合作開辦,專門展示Mago一系列以電子廢料創作的藝術品,期望透過畫廊空間喚醒對電子廢物污染嚴重的關注。

Mago來自繁華的日本,但他的創作卻跟非洲加納的電子垃圾山緊緊扣連,是什麼將他跟這片遠方的貧瘠大地連在一起?

mago

加納巨型電子垃圾山 啟發以電子廢料創作

Mago自小具創作天份,早年便成立公司售賣自家設計的服飾。可是在他二十四歲那年,他遭拍檔背叛而陷入破產低谷,生計和情緒均大受打擊。輾轉之下,他改以街頭藝術維持基本生計,將負面情緒發泄在畫布上,而他充滿張力、富有情感的作品,漸漸吸引人們注意和賞識。多年來他走遍世界各地賣畫為生,然而巴黎、紐約等藝術名城,對他的影響力卻遠不及非洲加納的Agbogbloshie。

二○一七年,Mago首次遊歷加納,來到了當地的貧民區Agbogbloshie——全球最大的電子廢料之墳墓。跟以往相比,高科技電子產品不再是令人望塵莫及的奢侈品,隨着科技進步、成本下降,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愈來愈快,它們的壽命反而愈來愈短,於是來自發達富裕國家的電子產品廢棄物,最終就落入貧困的國家,由他們承受惡果。

一望無際的垃圾山上,傳來陣陣黑煙,原來當地人正是靠燃燒這些電子廢料,來換取每日$5的收入;因缺乏保護裝備,他們極易受有毒氣體影響,許多人年僅三十便因癌症不治離世。Mago被眼前的景像深深震撼,他猛然意識到人們隨意棄置的垃圾,竟如此摧毀他人的家園。也許是曾經貧困的經歷,令他對於當地人的艱苦絕苦格外感同身受。於是他決定直接用這些電子廢料進行創作,力求向世人宣揚可持續發展的訊息。

提倡可持續資本主義 長遠回饋加納人民

Mago將作品收益回饋加納,捐贈了過千個防毒面具給當地人,以教育他們保護自已;他又為生活在貧民窟的兒童設立免費學校,自己出錢聘請教師;他還在貧民窟開設藝術博物館,展示自己的藝術作品⋯⋯他的付出和努力,引起了荷里活記錄片導演、艾美獎得主Kern Konwiser的注意,他將Mago的事跡拍攝成了一部名為《Still a Black Star》的紀錄片,進一步傳遞其永續訊息。

至於在他的家鄉日本,Mago的理念得到了當地企業The Valuence Group的重視,該集團主要經營奢侈品牌商品、古董和藝術品回收業務,同樣主張回收再利用以達至減廢的目標。雙方一拍即合,促成了首間MAGO Gallery在香港開幕,並計劃將畫廊逐步擴展到巴黎、紐約和洛杉磯,將銷售收益用於支持加納人民改善生活。「希望你來看一下我的藝術,感受一下這些廢料來自哪裏。」Mago這樣形容對畫廊的期許,他真誠地希望,「將畫廊變作可以解決世界問題的地方」。

受疫情影響,自二○一九年最後一趟加納之旅後,Mago一直都未能再次親身踏足加納,只能留在東京的工作室。出他意料的是,疫情之下他的作品銷情不跌反升,增長更達五、六倍之多,對此他嘗試解釋:「疫情讓時間靜下來,予人空間對價值觀、消費問題進行深思、反省。我在四、五年前已提出的可持續資本主義的理念,要到了受疫情困擾的今日,才引起了注目。」

他所提倡的「可持續資本主義」由文化、經濟和社會環環相扣,「文化」是指他利用電子廢物藝術創作,「經濟」是指提供作品價值增加收入,而「社會」則是指將收益用來改善加納貧困問題。

MAGO Gallery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嘴山林道38號8樓全層

 

相片MAGO Gallery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