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處鄉村各處佛 華盛頓佛教展還原各地佛壇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各處鄉村各處佛 華盛頓佛教展還原各地佛壇

07.11.2017
主辦單位提供
still003

佛教發展源遠流長,跨越不同地域。在交通仍未便利的時代,僧人一步步地走到遠方,展示篤定的信念。如今宗教的影響力依舊無遠弗屆,一個展覽能讓複雜的概念學說以最親近的方式流轉。好像最近在美國華盛頓市舉辦的《Encountering the Buddha: Art and Practice Across Asia》展覽,由多位不同策展人與組織策劃,並以多元的方式切入宗教傳統,在亞洲以外繼續傳頌佛學故事。

是次在美國的展覽重視佛教在不同地方的實踐,因此設有西藏的神壇,讓觀眾能體驗佛教肅穆的氣氛。
是次在美國的展覽重視佛教在不同地方的實踐,因此設有西藏的神壇,讓觀眾能體驗佛教肅穆的氣氛。

佛學的經驗與實踐

唐代僧人玄奘遠赴天竺取經,為人所樂道;韓國亦有不少僧人如慧超、圓測等,曾赴唐或天竺遊歷習佛。當足下不再是每步艱鉅的時代,遠在美國的佛教展覽,還具什麼意義?

甫走進展覽場內,便能看到滿室慈悲善目。一尊尊由不同物料所塑造的佛像,擺設在各個角落,相互映照,折射成佛教悠久而豐厚的歷史痕迹。而展覽也不止於佛像的展示,而是關乎與我們更深遠的關係。展覽分為數個部分,將不同學派、發展階段與地域並置其中。例如近在門口的起端,便展示了四尊來自世界不同地方、形態大相逕庭的佛像,詰問佛像的始源。策展人之一的Debra Diamond說到這次展覽的獨特性,正是佛教的實踐方式,與尋常百姓生活的關聯。

shrine-detail

「因着不同文化與地域環境,佛像也呈現不同的面貌。我們關注的是為什麼他們呈現的佛像是這樣的形貌?藝術家為何以如此方式創造佛像?信徒是如何拜祭宗教?他們如何通過佛像的影像而感悟?」展覽揭示的不單是答案,更是啟發我們從中思考新的問題。她說,展覽亦非只簡單地展示連串的資料,例如佛像的年份與材料等,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與前來參觀的不同羣體與觀眾產生連結。

展覽內其中一部分更將西藏的神壇還原。紅光滿室擺滿密集的神佛,肅穆的音樂繚繞迴蕩,讓人震懾。這種重視佛教的實踐與經驗,正是此展覽所獨有。「我們想在這次展覽裏討論的,是我們共享的佛教,而不單是各種學派學說。例如我們與物件的關係,以至各種界線的模糊。因此我們也要學習如何跳出這些傳統來策劃。」

Debra Diamond博士,策展人之一,素來研究佛學。
Debra Diamond博士,策展人之一,素來研究佛學。

傳承的多元形態

跳出傳統思維還包括如何活用科技。在展覽的不同部分皆見一部顯示屏,只要觀者稍稍觸按便能了解更多有關的資訊。「因此我們沒有為展品附上名片,不會影響觀賞過程。」Debra Diamond說,顯示屏上的資料不少是由觀者的意見所啟發。她向我示範其中一面顯示屏,「為何這尊佛像的頭髮是藍色?」她說,這是很多觀眾不約而同地提出的問題,因此亦被加進其中。

除了提供讓觀者能自由瀏覽資訊的顯示屏,展覽內還有影像的部分。Debra Diamond領着我坐在三屏幕前,注視着斯里蘭卡的佛教習俗,徐徐在我們面前流動。她說,這段錄像由特約的攝影師親往當地拍攝,「影像完成後在大型的三屏幕上呈現,希望能讓觀者沉浸在其中,猶如親臨其境。展覽開幕時,這裏更坐滿觀眾。」

展覽場內設有不少電子屏幕,以嶄新的形態傳承傳統的宗教。
展覽場內設有不少電子屏幕,以嶄新的形態傳承傳統的宗教。

如今實體展覽難免需借助線上平台,她亦說到,這次展覽特意邀請當地大學學生協助製作相關的手機程式,更加入遊戲的部分,讓傳統展覽更顯活潑生動。「除了篤信佛教的羣體,我們也希望能吸引大眾前來觀賞。」她說到,這種與時並重最終也回歸展覽內容上。好像佛學追求平和,不正是回應當下亂世的最好方向嗎?畢竟,在遠方的佛教展覽,仍需要將崇高的宗教理念拉回現世。

展覽在華盛頓的Arthur M. Sackler Gallery舉辦,該館擁有全美最大的亞洲藝術資源圖書館。
展覽在華盛頓的Arthur M. Sackler Gallery舉辦,該館擁有全美最大的亞洲藝術資源圖書館。

《Encountering the Buddha》
日期:即日起至2020年11月29日
地點:Arthur M. Sackler Gallery(1050 Independence Ave SW, Washington, DC 20560, US)
票價:免費
查詢:www.freersackler.si.edu

主辦單位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