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師魚魚運用本地果菜創作 宣揚不時不食的盛夏飲食美學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夏日風物誌

花藝師魚魚運用本地果菜創作 宣揚不時不食的盛夏飲食美學

%e6%b0%b4%e5%8d%b0%e9%80%90%e5%bc%b57

打開由花藝師魚魚開設的社交帳戶「嘢·菜花」,其作品似是一般花藝創作,但細看之下,卻有不平凡之處。原來,除了花材以外,豆角、西蘭花、西芹等蔬菜都是主角。在二○二○年尾,她創立「嘢.菜花」,創作的花藝作品不為出售圖利,而是以推廣理念為先。

這個初夏,她在都市農莊位於荃灣的天台農莊中查看農作物。田裏長着莧菜、通菜、西瓜等夏日時令農作物。半年前,魚魚也在此租用了一小塊農田,如今,她種下的冬瓜正在慢慢成長。身體力行地支持本地農產品的她只想告訴大家—「不時不食」。

愛上本地菜

魚魚原本是一位幼稚園老師,執教鞭接近八年,一直有感工作壓力過大,又想平衡工作和家庭,所以在疫情以前毅然辭職,找尋人生的其他路向。機緣巧合下,她遇上了提倡「社區支持農業」的組織「田嘢」,並成為兼職員工,負責幫他們出貨、執菜,開始認識本地農業。適逢疫情導致「搶糧潮」出現,魚魚的奶奶在梅窩務農,眼見菜價急升,擔心她買不到菜,便把蔬菜分予她,讓她初嘗本地菜的味道,並從此愛上。

與此同時,辭職後的魚魚,也希望能借機增值自己。「我本身喜歡花,喜歡大自然,於是便開始思考能不能將花藝和本地農業結合,好像挺有趣。」於是,「嘢.菜花」就在兩年前誕生,以時令蔬菜和花材,創作別樹一幟的花藝作品。

魚魚在農莊收割青瓜
魚魚在農莊收割青瓜

適性自然 療癒自己

訪問當天,正值轉季,許多夏日的蔬菜仍未迎來收成的時分。她在農莊逛了幾圈,終決定以青瓜、芫茜花、芳香萬壽菊、澳洲茶樹、尤加利葉、蒔蘿,即席創作。夏天的菜較少,盛產瓜類,但無礙創作,魚魚同樣期待,「雖然夏天蔬菜種類比較少,不過夏天感覺較繽紛,所以作品偏向繽紛活潑。」

炎炎夏日,吃西瓜絕對是消暑妙法。
炎炎夏日,吃西瓜絕對是消暑妙法。
紅莧菜是夏天當造的葉菜之一
紅莧菜是夏天當造的葉菜之一

不時不食的觀念,貫徹魚魚的創作,她指,「我很少預早計劃,因為我覺得要貼近自然。貼近自然作品才會最好。」適性自然的生活,為她帶來裨益。「這也是幫我療癒我自己,以往工作很繁忙的時候,我連身邊的事也未必能顧及,當我要去做和菜有關的作品,其實我會做research,去了解菜的特性,感覺和自己生活更貼近。」

現在,她的生活已和土地緊密連結。除了創作花藝作品以外,她也會在餘暇時以紅菜頭染布,製作波卡西廚餘,推廣回歸大自然的生活方式。

四季豆是初夏之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四季豆是初夏之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夏天當造的苦瓜賜予魚魚創作靈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夏天當造的苦瓜賜予魚魚創作靈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時不食 善待自己

從前,她對本地菜所知甚少,工作忙碌,甚少下廚,買餸時也不太講究,只會選擇包裝好的娃娃菜。她猶記得初嘗本地番茄的滋味,「那種鮮味是沒有遇過,吃了真的回不去。」過去,她只吃過外國入口的番茄,因貨物要出口,務必要預早摘下,故鮮味便流失。

身體力行支持本地菜,並不只是為了口腹之慾。目前,她亦是田嘢的菜包訂戶,「我們一個星期會有一個菜包,慢慢建立新的飲食習慣。每個星期都吃農夫給我們的菜,我們不能選擇,就是真正順應自然,那個時候土地給我們什麼,我們就接收什麼。這是最自然的狀態,我的身體也健康了。」

不時不食,某程度上與活在當下的心態很相似。魚魚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當下。她的舉動也感染了身邊人,尤其是丈夫,原本不愛吃菜的他,現在都很願意吃本地菜,亦開始關心農產品的來源,「有時他會問我,這種菜從哪裏來?他會有這個意識去問。以前沒有,給他吃什麼便吃什麼。」

辭職過後,她反而找到了生活的新重心,「以前我做老師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做planning,或是做反思,其實很多時候沒有留意現在。」

縱然她清楚自己的理念,但偶然還是會因為自己的作品與別不同而陷入自我懷疑。這些時候,她環顧四周,發現有很多有心人支持本地農業,這些有志之士予她堅實的支持。「原來有些人會很努力地堅持自己的理念,所以不是不行,可以去試。」

花藝作品運用了青瓜、芫茜花、芳香萬壽菊、澳洲茶樹、尤加利葉和蒔蘿創作。
花藝作品運用了青瓜、芫茜花、芳香萬壽菊、澳洲茶樹、尤加利葉和蒔蘿創作。

嘢·菜花 instagram:aqua.botanical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夏日風物誌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