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說:」對索罟灣的另一番想像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南丫說:」對索罟灣的另一番想像

18.02.2022
00_1

【HIGHLIGHT】兩個月前,再到南丫島遊歷。從中環上船,至索罟灣下船。以往匆匆步出碼頭,便朝向南丫島家樂徑進發。今次卻放慢腳步,拿着公共藝術計劃「南丫說:」的地圖,在索罟灣一帶尋找15個藝術創作的據點,探索南丫島南段在地生活的痕跡。相比鬧哄哄的榕樹灣大街,南丫南社區的憩靜與質樸,才是出走市區時最想感受到的氛圍。

大多數人對南丫島的印象是行山、亞婆豆腐花、海鮮食店,其實島嶼背後的歷史和人情事都值得細味。讓公眾發現南丫島的另一個面貌,以及加深島民之間的跨文化連結,正是公共藝術計劃「南丫說:」的目的和意義。計劃選址以索罟灣為中心的南丫南,以「海岸」為主題,策展團隊透過深入的在地研究及訪問,回顧南丫島留存的歷史和海陸互動構成的生活方式。藝術推廣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伍啟俊指索罟灣擁有豐富的文化面貌,且與香港島南面有密切的聯繫,「希望藉着計劃去探索及發掘南丫南社區的多元性,透過藝術加強社區內的連結,以及改變大眾對南丫島甚至島嶼的想像。」

結合考察研究與藝術創作

「南丫說:」結合了考察研究和多感觀藝術形式,參展作品來自15組不同媒介的香港藝術家及團隊。陳百堅、陳佩玲、何遠良及含蓄參與藝術家駐留計劃,透過與島上不同社群的交流協作進行藝術創作;張震揚、林斷山明、林建才及劉清華、林玉蓮、沈君怡、Sharu B. Sikdar、蕭偉恒、蘇詠寶及張哲則在島上不同的空間展示以自然及文化特色等元素為靈感的作品;導演卓翔及馬智恆亦分別製作有關天后廟及渡輪行業的紀錄片。

《夜靜時聞索罟犬》一切從狗的故事開始

其中一位駐島藝術家陳百堅(Brandon Chan),斷斷續續在索罟灣居住了一個月。他創作《夜靜時聞索罟犬》,一切從狗的故事開始。「我本身是養狗的,由於駐留南丫島時不能帶牠一起來,但閒時又想念牠,而且見到這裏很多人在晚上放狗,於是想到做一隻木製的狗,與村民一起放狗。從狗開始認識這個社區。」

藝術家陳百堅與作品《夜靜時聞索罟犬》
藝術家陳百堅與作品《夜靜時聞索罟犬》

當村民看見 Brandon遛木狗的有趣情景,觸發起他們的想像力。有人會打趣地問他「你喺到做咩?」、「哈哈,咁佢屙咗屎未呀?」、「Can I pet it?」。而透過「傾狗經」的互動,讓他知道島上一些居民的生活軼事,還有鮮為人發現的狗狗故事,更激發他第一次用聲音做藝術創作。

木狗的造型是Brandon參照愛犬創作的。
木狗的造型是Brandon參照愛犬創作的。
Brandon駐島時晚上遛木狗。
Brandon駐島時晚上遛木狗。

「在尾班船駛走至清晨第一班船開航的這段時間,其實索罟灣四周一點都不寧靜。我想像如果自己是島上的狗、村民,夜晚會聽到什麼聲音呢?於是晚上出外閒逛,行至碼頭公園、涌尾、蘆鬚城,錄下四周環境的聲音,發現在不同時段都有著狗吠聲。」

他的藝術作品《夜靜時聞索罟犬》,八隻狗狗造型的裝置聳立在碼頭公園,回應村民晚上在公園遛狗,狗狗們跑跳的情景。每隻狗狗的頸繩上掛着圓牌,掃瞄牌上的二維碼即聽到索罟灣的入夜之聲。「這是最能代表索罟灣的八段聲帶,有尾班船開出的聲響、夏季打風的聲響、狗吠聲等等。」Brandon認為藝術創作所引發的想像,或許能超越語言和物種之間的界限。

掃瞄狗狗頸繩上的二維碼,可以聆聽索罟灣的夜間聲音。
掃瞄狗狗頸繩上的二維碼,可以聆聽索罟灣的夜間聲音。

《索罟社區菜園》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何遠良亦是參與駐島計劃的藝術家之一,創作《索罟社區菜園》,提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主張活用當地資源以重新建構島民身份和在地意識。「有些島民對直接飲用當地的山水會有顧忌,但用山水來種菜,大部分居民都讚好。而吃了這些菜,身體會吸收到山水的養分,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概念聯繫就更強。」

藝術家何遠良創作《索罟社區菜園》,利用當地的泥土和水資源培養出地道食材。
藝術家何遠良創作《索罟社區菜園》,利用當地的泥土和水資源培養出地道食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丫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他的創作意念主要圍繞水和空氣。計劃在島上進行可持續的社區耕作,用當地的水資源培養出地道食材,例如生菜、粟米、車厘茄、香草、甜椒,還搭建了一個小型菇菌養殖場,現時種植近10個品種,更邀請島民參與種植和收割。他同時與島民合作以種植來提升空氣的含氧量,又為他們提供日常方案以減少污水排放,希望達至「保水養地」,加強人與大自然的連結。

在碼頭公園的空地興建了一個小水池,引流山水種植蔬菜,體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概念。
在碼頭公園的空地興建了一個小水池,引流山水種植蔬菜,體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概念。

他也計劃開設工作坊,從島上的士多回收豆渣,教島民製作天然肥料及菇包,讓島民和公眾參與,如同與公共藝術項目一同成長。

k220108iris-227
菜園內搭建小型菇菌養殖場,讓島民收割共享。
菜園內搭建小型菇菌養殖場,讓島民收割共享。

最令阿良意想不到的,是島上的原居長者從這個藝術活動萌生一個溫情的寄望,「有老人家覺得『南丫說:』這個項目原來是有這麼多人注意,這可能會令已搬離南丫島的年輕人多些回來,甚至留下來,他們這個想法是我意想不到的。」

今次計劃聯同在地藝術策劃夥伴「藝術到家」及導賞活動策劃夥伴「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於展覽期間舉辦一連串相應活動,包括導賞團、社區工作坊及紀錄片放映,讓公眾認識及重新感受南丫南的人情風光及歷史往事,拓闊對島嶼的想像。

「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3月13日*
地點:南丫島索罟灣
查詢:2512 3000
瀏覽詳情:https://bit.ly/3oOIilw
面書專頁:www.facebook.com/apo.lammamia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室內展覽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知,室外展覽仍然開放。在參觀戶外展覽時,請謹記遵守最新防疫規例,並維持適當社交距離。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