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編劇葉世康回顧外祖父抗日:我想過把黃佩佳事跡寫成劇本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尋找黃佩佳

《楊貴妃》編劇葉世康回顧外祖父抗日:我想過把黃佩佳事跡寫成劇本

01.05.2019
趙賦禧,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葉世康自小聽父母談及黃佩佳事迹,一直想把其文章結集出版。

回想聯絡沈思的經過,葉世康覺得好奇妙。他記得最初在書局看到《新界風土名勝大觀》一書時,一眾表兄弟姊妹都覺得神奇,「為何會有人留意我阿公,大家都不知作者沈思是誰。上網翻查知他是一個學者,大家都想聯絡他,因為我們對阿公所知不多。」葉世康說,遍尋網海,終於讓他尋得沈思電話,致電認識對方。

葉世康和表姐黃春華都是黃佩佳後人,葉世康是前電視台編劇,無綫電視的《陀槍師姐》、《鑑證實錄》、《楊貴妃》、《酒店風雲》都是其經典作,沒想到其家族故事比電視劇更具戲劇性。大學時期的他在美孚故居讀過不少外祖父黃佩佳的著作,當中主要是遊記,也有用英文翻譯郁達夫的詩作,「阿婆拿給我看這些書,文言不易看懂,但知道其文筆很好。」葉世康對文字敏感,不過直言始終事隔久遠,讀着遊記並不投入。

葉世康自小聽父母談及黃佩佳事迹,一直想把其文章結集出版。
葉世康自小聽父母談及黃佩佳事迹,一直想把其文章結集出版。(按圖放大)

比戲劇更具戲劇性的人生

然而這位孫兒對外祖父的生平倒是十分好奇,甚至想過把它寫成劇本。葉世康最深刻是黃佩佳離港抗日的決定。表姐黃春華曾聽父親說當時情景:「有一晚有兩個日本軍官身穿制服上來,子女躲在房內,從門縫中偷看,估計是想阿爺為他們工作,只聽到他猛說不可以!兩個軍官離開後,阿爺漏夜執行李,阿嫲一同執拾,他好快就走了。阿嫲亦在當日帶子女搬走,估計他們很怕日本人再來,所以走得匆忙。可能以前打仗好多人走佬,空置了很多房子,所以他們很容易找到房子暫避。」

黃佩佳在1943年6月12日給堂弟留下《絕命詩》託孤,其友人劉香雪以這首詩回覆,自此黃佩佳便消聲匿迹。
黃佩佳在1943年6月12日給堂弟留下《絕命詩》託孤,其友人劉香雪以這首詩回覆,自此黃佩佳便消聲匿迹。(按圖放大)

黃佩佳去了哪兒抗日,妻兒無從得知,葉世康估計是找國民黨,卻找不到他聯絡誰,「好武俠劇,他最後留給我叔公一首詩,那首詩好似絕筆,大概意思是有壯志未酬,猶如荊軻刺秦王絕筆。託他照顧妻兒,我覺得這是古代人才會做的事。」更戲劇性的是,這位叔公正是奇華餅家的繼任人,聞說「奇華」二字由黃佩佳題名。「我叔公是生意人,阿公是文人,所以叔公很尊重這個兄弟。」葉世康說。

1932年,黃佩佳在《南強日報》有「額涼集」專欄,這篇剪報寫他在馬鞍山的見聞,筆下的馬鞍山礦場仍在營運,今已成歷史。
1932年,黃佩佳在《南強日報》有「額涼集」專欄,這篇剪報寫他在馬鞍山的見聞,筆下的馬鞍山礦場仍在營運,今已成歷史。(按圖放大)

患難之時 更見情義

黃春華提起這位叔公時語帶感激,說他願意照顧黃佩佳的遺孤,不但新年前會給錢她們,好讓她們有錢封利市給小孩,又以低廉租金出租房子,更在七、八十年代時,向兄弟姊妹每人各送贈一層樓。

黃春華聽父母說過黃佩佳的事跡。知道他很有孝義。
黃春華聽父母說過黃佩佳的事跡。知道他很有孝義。(按圖放大)

黃春華憶述:「阿嫲曾說如果阿爺在生,可能在九龍塘有座別墅給我們住了!」假若當初黃佩佳不離開香港,遺下的妻兒子女可能生活會較順利?時局紛亂,扔下家室與事業為國犧牲,在今日的香港看來未必為人理解,「你試想像,他有妻子又有細路,一定掙扎了很久。那年代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只是現在時代和平,沒那麼多傳奇故事。」葉世康說。

不過葉世康亦理解外祖父的意願,「他是有識之士,一個有學識的人,當時看到國家變成這樣,都會好激憤,今時今日,如果你是一個正常有邏輯的人,都會好激憤,同一道理。」

1942年黃佩佳到荃灣東普陀寺參佛,以「江山故人」為筆名,寫下自己決定「與酒告別」,並在佛前懺悔。
1942年黃佩佳到荃灣東普陀寺參佛,以「江山故人」為筆名,寫下自己決定「與酒告別」,並在佛前懺悔。(按圖放大)
編輯推薦
趙賦禧,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尋找黃佩佳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