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不學舌】你養過不說話的鸚鵡嗎?你不知道的養雀二三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鸚鵡不學舌】你養過不說話的鸚鵡嗎?你不知道的養雀二三事

15.04.2022
由受訪者提供
fb-thumbnail_%e6%96%87%e5%8c%96_%e8%a8%ad%e8%a8%88_%e5%b0%88%e9%a1%8c

香港不乏愛寵之人,除了貓狗以外,鸚鵡也是大受歡迎的寵物,不時看到有主人帶鸚鵡外出散步,網上亦有不少由飼主開設的群組,供鸚鵡愛好者交流。不過,對於沒有養飼鸚鵡的人而言,許多人對其印象只留於「鸚鵡學舌」。熱愛鸚鵡的主人Ceci和鸚鵡專門店負責人Ricky,則希望大眾對鸚鵡的了解,不只留於表面。

鸚鵡一向受歡迎 惟大眾對其仍有誤解

「因為鸚鵡壽命比較長,如大型鸚鵡有幾十年壽命,貓狗的壽命相對鸚鵡而言,都是很短。而且牠們是比較有智慧和聰明的動物,所以鸚鵡一向是受歡迎的寵物。」鸚鵡專門店鸚鵡天空負責人Ricky表示。他素來喜歡鸚鵡,於是決意把興趣結合生意,現在飼養了五十至六十對鸚鵡,至今已經營鸚鵡天空十年。

十年之間,他耳聞目睹不少人對鸚鵡的誤解,例如「鸚鵡要食蜢」、「剪脷會聰明」等,他形容,昔日的想法非常荒謬。近年,大眾對鸚鵡的認識有所增長,這些駭人聽聞的說法開始消散,但仍存在,令他大感無奈。

眼看大家對鸚鵡的既有印象總為「會說話」,他則帶點無奈地指出:「其實不是每種鸚鵡都會說話。」

適合港人飼養的雞尾鸚鵡

Ceci和丈夫Jose,正正飼養了一隻不會說話的鸚鵡,他們的愛寵包包是雞尾鸚鵡,這種小型鸚鵡學習語言的能力不高,雄性有機會學懂吹口哨或唱歌,至於雌性,則大多不會說話。不過Ceci笑言,包包雖然不懂說話,但精力旺盛的牠總是在叫,想要得到他們注意,像在「罵人」一般。

雞尾鸚鵡是香港常見的寵物鸚鵡,Ceci解釋,「牠們體型細,需要空間沒有大型鸚鵡的多,適合香港這種彈丸之地。」她補充,「牠們性格溫和,叫聲不大,不怕嘈到人。而且易照顧,智商不高,作為一個要返工的都市人,不可能廿四小時都在家中陪牠,雞尾鸚鵡需要的陪伴時間和要求不是太多。」

雞尾鸚鵡的原產地在澳洲
雞尾鸚鵡的原產地在澳洲

二人一雀 相處甜蜜溫馨

打開Ceci為愛鳥包包開設的社交帳戶,盡是他們兩小口和包包的相處點滴。從照片和短片中,不難發現Ceci所言非虛,包包確實是「超級活力充沛」。牠不時跳上主人的肩膀,最喜愛主人替牠按摩;獨處時亦自得其樂,會玩覓食玩具玩得不亦樂乎,「雞尾鸚鵡其實偏向細膽,不過阿包相對大膽。」Ceci形容,包包的大膽是由於「牠什麼都想理、八卦」。

Ceci從小就喜愛鸚鵡,小學時期曾飼養過兩隻雞尾鸚鵡,牠們頭上頂着鮮黃色頭冠,臉頰有腮紅,模樣確是惹人憐愛。當年的鸚鵡主要由家人照料,牠們相繼離開後,便沒再飼養新的鸚鵡,但她對鸚鵡的喜愛始終不減,直至婚後,夫妻二人有自己的小天地,便在去年八月開始飼養包包。丈夫Jose坦言自己對飼養鸚鵡是「零基礎」,「因為原生家庭沒有養寵物,我本身對很多動物無感。」故此,他早就和太太協議,他樂意負責體力勞動工作,但是具體上要怎樣照料包包,則要交由太太代勞。

 Ceci因愛雀「肥肥白白、圓碌碌」,故將牠命名為包包。
Ceci因愛雀「肥肥白白、圓碌碌」,故將牠命名為包包,現在約十個月大。

眼看新手飼主遇上活躍的包包,Ceci原本以為一人一雀會淪為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然而,他們卻能「和平共處」,Ceci邊笑邊說,「他們相處得幾好,超乎我想像。」包包在Jose眼中,是一隻「乖巧」、「痴人」的鸚鵡,會放心靠在他身上睡覺,還不時為他梳頭,「初頭以為是因為我有白頭髮,後來發現牠純粹是和你friend就會幫你梳頭。」Ceci指,情況猶如鸚鵡為同伴梳理毛髮。她更留意到,如果那段時間Jose和包包相處時間不夠,包包則不會為他梳毛,反應相當直接,也提醒他們要多點留意愛鳥。

疫情期間,他們和不少飼主一樣,有感壓力倍增,害怕自己一旦染疫,沒有人照顧包包。「之前天氣凍,打幾個乞嗤,我們都會戴口罩,費時傳染阿包。」幸好,疫情也為他們帶來更多與包包相處的時間,包包會跳上他們膊頭,陪伴他們在家工作,不過偶爾也會調皮,不停跳上鍵盤,令他們無法工作,並且屢勸不改。Ceci形容,這實在是「甜蜜的煩惱」。

夫婦二人無意訓練包包,「香港人生活壓力已經咁大,做咩仲要將呢啲壓力俾我隻雀?」
夫婦二人無意訓練包包,「香港人生活壓力已經咁大,做咩仲要將呢啲壓力俾我隻雀?」

雀鳥醫院不足

疫情帶來的煩惱事小,香港為雀鳥和鸚鵡而設的醫院不足,令Ceci多年來深感困擾。她回憶小學時期,家中鸚鵡忽然染上急病,居於南區的一家人只能在深夜十一點帶牠到天后看急症,但醫生亦不熟悉如何替鸚鵡治病,要翻查參考書才能為牠治療。然而,多年後的今天,鸚鵡要得到適切的治療,依舊是難事。目前,本港列明診治「珍禽異獸」的動物醫院仍不多,「不是打電話去book就有位,通常要等兩至三日。」飼主只能夠逐家寵物醫院致電,看看哪一家有空位。若果寵物的病況嚴重,會讓主人心急如焚。因此,Ceci家中常備成藥,也會密切留意着包包的身體情況。

說到飼養心得,Ceci則斬釘截鐵地說,「養咩動物都是要照顧牠一生一世,所以最重要是喜歡與否,以及是否有充裕時間照顧。」
說到飼養心得,Ceci則斬釘截鐵地說,「養咩動物都是要照顧牠一生一世,所以最重要是喜歡與否,以及是否有充裕時間照顧。」

「自家繁殖」實為犯法

Ceci和Ricky都留意到,網上有愈來愈多由鸚鵡飼主或愛好者開設的群組。Ceci也不時會瀏覽本地和台灣的群組,和雀友交流。不過Ricky提醒,網上資料雜亂紛陳,飼主謹記要自己分析。

Ricky特別提到,近年網上有不少賣家打着「自家繁殖」的旗號,在香港出售鸚鵡,其實屬於不合法買賣。這幾年,走私鸚鵡蛋的新聞時有聽聞,不法之徙把鸚鵡蛋偷運到香港,孵化後再賣出。Ricky指,「香港地少,地方成本很貴,何來這麼多地方繁殖?根本很多是從外地入口,在香港孵出來後,就說是自家繁殖,其實根本不合法,這個問題近年比較猖獗。」他指出,這些鸚鵡可能有健康風險,故再三提醒買家,需要向持牌售賣商買鸚鵡。

他亦留意到,有些買家誤信要從鸚鵡小時候開始飼養,寵物才會愛親近人的說法。「如果我賣鸚鵡蛋,我一定會說愈細養愈好,想快點賣出,因為有風險,鸚鵡有機會矢折,亦有許多健康風險。」他說,「如果將鸚鵡盡快甩手,錢就我袋,風險則在買家處。」他指出,此說法並無根據,「只要鸚鵡自小跟人,對人類有親近的感覺和不陌生,唔怕人,牠係人都會跟,都會乖。」因此,他並不建議大家飼養初生鸚鵡,因為新手照料雛鳥並非易事,在美國,甚至會待鸚鵡戒奶後才賣出。故此,他不時在鸚鵡天空的社交網站上分享養殖資訊,希望消除大眾對鸚鵡的誤解。

鸚鵡天空走過十載,希望在經營店鋪外,能肩負起教育顧客的責任。
鸚鵡天空走過十載,希望在經營店鋪以外,也能肩負起教育顧客的責任。
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