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地下」空間史之二:在橋底、廢廠與抗爭現場跳舞 游擊派對解放公共空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舞舞舞吧!香港地下電子音樂派對圖景

「地上」「地下」空間史之二:在橋底、廢廠與抗爭現場跳舞 游擊派對解放公共空間

29.01.2024
譚志榮、《明報》資料室、《游擊show》FB專頁、受訪者提供
二○一三年,觀塘band友在觀塘海濱天橋底舉辦游擊show。(《游擊》Facebook專頁)

香港派對的路徑從位處商業中心的會展、九展、酒店展開,流竄至九龍工廠大廈、新界山嶺、離島沙灘,再繞一圈回到鬧市的大街與商業大廈——電子音樂派對的路徑迂迴曲折,從城市心臟舞至工廈荒野,但派對不死。只要有音樂與地方,就能號召人們起舞,以享樂的意志改寫空間的意義。以下部分,將回顧由九十年代末至現在的地上地下派對(按:毋庸諱言,「地上」合法的較為少見)空間史,跟隨舞客的步伐,看見他們怎樣佔領、挪用、翻轉空間,把它們變成在特定時空解放的異質場域。

Rave風潮衰退後,約二○○七、八年左右,Nerve也開始自己舉行派對時,即使推廣的是非主流音樂如Dubstep等,其模式也在複製商業派對,「試一試問中環的club和餐廳可不可以讓我們玩」。「但是後來,我就看見有人拿部發電機去outdoor就做啦,或者完全係理想主義咁喺工廈租一個單位,很DIY,就是想自己整嗰種聲,咁個出發點係完全唔同」。

二千年代末起,一個窩於觀塘工廈的現場音樂場地,像一片磁貼,把整個社區的獨立band友與音樂人緊黏起來。二○○九年十月,政府公布活化工廈政策,以不同優惠鼓勵投資者將工廈重建改裝成商廈。工廈的音樂人面對攀升租金及迫遷;Hidden Agenda也被工廈條例所困,無法申請合法娛樂#牌照,被政府部門多番徹查。連繫緊密的觀塘地下音樂社區一點點被瓦解。但在湮滅前,他們並不安靜。他們在工廈與街頭搞band show及派對;也把派對帶到抗爭現場。他們的街頭派對透明、吵嚷、公共,甚至多數是免費性質(free party)。這種與以往rave party或在蘭桂坊舉辦的派對不同,體現了Nerve口中的「理想主義」,亦可算是香港電子音樂派對史中,政治及反抗意識最強的一段時期。

游擊show團隊的logo
游擊show團隊的logo

工廈音樂人辦游擊派對  抗活化政策

上述的音樂場地,是前後經歷四次迫遷的Hidden Agenda(簡稱HA)。其中一次搬遷後,這班音樂人決意更緊密地連結起來。「當時阿和(HA搞手)想在一棟工廈搞垂直社區,租多幾層,咁夾埋啲大家識嘅租客,同個業主bargaining power大啲。」現時是派對搞手及DJ,後來在此共居空間遷出觀塘後,也曾租住過一段時間的Kalok (DJ Kolak) 說。工廈空間蛻變成有着多元功能的複合體:它既是band房、也是實現共居的空間;大廳是讓大家交流音樂與舉辦小型表演的公共空間。羣體愈緊密,聲音愈壯大。漸漸地,表演由大廳搬到街道。租住工廈的音樂人們,每人夾手夾腳,搬發電機,帶上工具、器材,走到工業區窄巷、街頭行人專用區,以及那屬於「起動九龍東」計劃一部分的觀塘繞道天橋底,開始名為「游擊show」的表演或派對。

大時大節,空地更會連開兩面舞台,一邊是DJ、另一邊是樂隊表演。「游擊show」希望以一夜限定的派對與音樂,衝擊由權力與資本規劃的空間,打開新的想像與可能。「(目的是)批判當今土地及文化政策,開放公共空間,在過度商業化及官僚化嘅環境底下,嘗試集合力量,爭取自由空間。」Kalok憶述。當年也是籌辦游擊show的一份子、現為派對搞手及另類服裝店Running Ashtray店主的Doris亦說:「是有些想法,即是為甚麼街上不可以發生這些事?為甚麼一定要租一個地方,先至可以有表演?」然而,除了與政策抗衡,Kalok記得派對的舉辦細節,也盡量實現平等與開放。場地甚至不設舞台,實現「no stage is the best stage」信念。「以前睇show都會有個台、有個主角,我哋就試試以平等的舞台設計去反映那個意識形態。」Kalok說。

派對搞手及服裝店 Running Ashtray創辦人 Doris (受訪者提供)
派對搞手及服裝店
Running Ashtray創辦人
Doris (受訪者提供)
曾參與游擊show籌辦及演出DJ KOLAK
曾參與游擊show籌辦及演出DJ KOLAK

佔領公共空間辦派對  挑戰法例灰色地帶

有趣的是,當年的警察遇上游擊show,並不一定正面交鋒。當時獨立音樂圈的搞手不少也活躍於社運圈,面對執法者的手段,游刃有餘,甚至訴諸程序與法律,為派對爭取時間。Kalok記得,若警察要求搞手交出身份證,他們就回:「個個都係負責人喎!」有一次,他們走入一所廢棄廠房,搞一場結合獨立電影放映、樂隊表演及電音派對的活動。當時有參與的Nerve記得,「第一晚,下面就已經停了八架警車,但是,總之擾攘擾攘都玩到天亮,幾神奇喎」。因為,原來該地方屬私人業權範圍,「大家叫做闖入了私人地方,但警察(如果入來)都闖入了,除非call到業權人士有投訴,他們都不能進來。」Nerve說。Kalok想起也覺好笑,還記得當時有警察甚至沒好氣地說「不如你們返去觀塘海濱搞」。

為越過權力機關的管理與監察,獨立及草根的組織走入城市邊陲或廢墟舉辦派對,乃屬全球現象,如英國的組織Spiral Tribe帶同音響設備,流浪英國歐洲不同角落舉辦免費派對;或一九九五年DJ@llen駕着小貨車載着喇叭到二重疏洪道,開展台灣第一場戶外銳舞派對。在所謂「地少人多」、空間受高度管理的香港,於廢棄空間、辦派對,多了一重解放公共空間的意義。「點解要政府告訴你(公共空間)要怎去做呢?其實人,一般平民,我們可以透過同其他人溝通,而去思考空間如何使用。只要你不是影響別人,或你侵害到其他人的自由。」Doris說。她又指,曾在郊外舉辦電音派對,「我們都一定會強調,全部人煙頭都一定要執好、垃圾都要執好。我會覺得如果你沒有這個想法,是不應該在野外搞,不應該影響環境」。

街頭游擊派對不設舞台,實現「no stage is the best stage」的平等理念。(《游擊》Facebook專頁)
街頭游擊派對不設舞台,實現「no stage is the best stage」的平等理念。(《游擊》Facebook專頁)

社羣緊密  自發團結互助

這班由觀塘地下音樂圈發展出來的派對搞手,亦重視社羣連結、D.I.Y及獨立精神。Kalok說有一個不能不提及的重點,就是「free party」,不收取門票,或請觀眾按自由定價的原則捐款。「就是想降低門檻,讓多點人可以平等參與,或者鼓勵你可以以金錢以外的方式作交換,令事件豐富啲」。即使那晚完全沒有門票收入,「大家都開開心……起碼我那個weekend就聽咗啲好歌,有用過喇叭」。他說。同樣地,若友好組織搞戶外派對,大家都幫忙借出喇叭及運輸。後期才於游擊show演出的他,即使早年尚未參與演出,但自覺作為觀眾,本着D.I.Y、「共同參與」的精神,也會在活動前提早一點到,幫手搬運、set場,希望比平時睇show的純粹消費行為付出更多。Doris也記得,大家參與其中,自然就會自發幫忙。她當時即使不是搞手,也會自發清理垃圾與推音響,「就好似聽band咁樣,會有人mosh(觀眾以身體撞擊彼此的現場音樂文化)有人dive(在舞台上跳入羣眾所伸出的承托之手中),每個人都要行埋去托住佢咁。我那時對於party想像就係每人做啲,一齊參與喺裏面,一齊發生的party。」

她認為這種社羣連結尤其重要:「現在我們的城市咁分開,就是因為權力想大家分開,變得個人主義個人中心,不要連結起來。」

走向地下秘密  

二○一七年,Hidden Agenda被入境處人員放蛇,並以未取得工作簽證為由拘捕演出的外國樂隊,引起全城爭議。(《明報》資料室)
二○一七年,Hidden Agenda被入境處人員放蛇,並以未取得工作簽證為由拘捕演出的外國樂隊,引起全城爭議。(《明報》資料室)

二◯一三年,曾多次舉辦游擊show的觀塘橋底海濱,遭圍封改建成海濱公園一部分;二◯一七年,已三次關門又重開的Hidden Agenda,不敵政府部門多次登門查牌、甚至以「黑工」之名拘捕外國演出者,最終結業。觀塘的商廈如孢菌漫地,變成東九龍的CBD。地下音樂社區也開始分崩離析——有的遷至更偏遠的工業區,又分裂成其他小型的組織,繼續舉辦派對或現場演出。部分場地亦延續自觀塘時期的共居模式,派對變得更地下化及秘密化。

大概二◯一五年開始,Doris曾租住這樣的場地一段時期。每個周末,場地也舉一連幾場派對。「那種派對的性質比較屬於音樂層面的探索,比較『圍內』嘅,大概五十人左右。」派對圈子更小,往往僅靠朋友間的口耳相傳作出邀請;參與派對的觀眾,一般也具警戒與自覺,不打卡不拍照,目的是更小心維護這個在城市幾乎僅存的音樂空間。然而,重重打壓下,工廈的電子音樂空間愈來愈難營運。Doris見證幾個工廈派對空間近年「黃咗」(被執法者發現),先後結業。

Doris於去年舉辦現場演出,邀請本地獨立樂隊小本生燈及舞者雅竹參演。(受訪者提供)
Doris於去年舉辦現場演出,邀請本地獨立樂隊小本生燈及舞者雅竹參演。(受訪者提供)

Doris近年也開始成為派對搞手,曾分別在地下工廈場地及中型演出場地舉辦派對。她看見許多人在音樂之中,容許釋放內在的另一個自己,「聽音樂好進入好陶醉、跳舞跳到好癲」。「我覺得城市人係好需要這些出口囉,因為你平時生活已經好壓抑啦,又要返工各樣,跟住你夜晚,話你聽歌都唔得啊?即係你享受個sound system都唔得啊?」

「咁我覺得,這件事(發洩出口),對人類文明進步有用啦。」她說。

譚志榮、《明報》資料室、《游擊show》FB專頁、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舞舞舞吧!香港地下電子音樂派對圖景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