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現鯨蹤的帆船教練 回首見證幼鯨從生到死 感嘆:你希望別人怎對你,就怎對待動物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鯨逝證言

首發現鯨蹤的帆船教練 回首見證幼鯨從生到死 感嘆:你希望別人怎對你,就怎對待動物

25.08.2023
曾雪雯
譚志榮、網上影片截圖
7

布氏鯨在香港暫留十九天的生死故事, 得從第一批發現鯨蹤的人—白沙灣遊艇會高級帆船教練Lily Reid說起。 時間回到七月十三日。Lily與一羣學生在盛夏出海,至糧船灣對開時,發現海上出現一 個黑色三角形。眾人在困惑間登上救生船,那天剛好是他們暑期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日。Lily 不久後便認出那是本地罕見的鯨魚,「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基本上一輩子也在這片水域中度過。」,「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這裏出海,從沒見過(鯨魚)」。

Lily的父親是水手。自從他帶上六歲的她上帆船起,她就跟海洋結下不解之緣。
Lily的父親是水手。自從他帶上六歲的她上帆船起,她就跟海洋結下不解之緣。
Lily認為,縱然他們把影片放上社交媒體,但重點是呼籲大眾跟牠保持距離。(小紅書截圖)
Lily認為,縱然他們把影片放上社交媒體,但重點是呼籲大眾跟牠保持距離。(小紅書截圖)

受水手父親影響 自小熱愛大海

擁有菲律賓及蘇格蘭血統的Lily自小泡着西貢的海水長大。她的蘇格蘭水手爸爸經常離港工作,環繞半個地球跑。在Lily六歲時,爸爸帶她出海,要她坐上帆船,學懂如何在海上生存。Lily漸漸發現自己同樣熱愛大海,無法困在辦公室裏工作。「許多人出外讀書後也會帶朋友回來香港。我認為香港是個豐富的地方,可以做許多不同的事。」她說,你可以到城內漂亮的酒吧喝酒,但香港也有她的另一面,「你可以去遠足、攀岩、玩水上運動,但有些人卻不知道香港有這一面。」長大後的她就在遊艇會教小朋友風帆,了解香港的海洋生態。 她記得船上的大人們也很興奮,但孩子們直到第二天才真正關心起來。「所以很明顯,當晚大家都在網上看到那條短片。」Lily 拍下三十秒鯨魚張口覓食短片後,她傳回公司。遊艇會把短片上傳至社交媒體,旋即成為城中熱點。她的朋友也為她起了個新花名—— 「鯨魚觀察員(Whale Spotter)」。 打從那天起,遊人開始湧到西貢近距離觀鯨。Lily指,當時他們嘗試隱去地點以免有人去打擾鯨魚,同時通報水警與漁護署,但事後仍有人發現鯨魚的位置。「他們並沒有以合適方式對待牠,所以我們並不太高興,我們對此有點失望。」他們曾發聲明,繼續接受訪問,盡力勸喻市民不要走近鯨魚;遇上鯨魚應離開,或關掉引擎、停船

那兩星期,當他們途經鯨魚出沒的地區,也會減速。Lily會和孩子解釋,鯨魚在這裏,我們要得照顧牠。

+1

「你希望如何被對待  就該如何對待動物」

鯨魚最終還是死了。當Lily電話收到鯨魚死訊的新聞推送時,她正在帶着另一羣孩子到另一個海灘划艇、游泳。「我很難過、沮喪,因為我們曾以為牠走了,以為牠到了新的地方,繼續牠的旅程,但並沒有。」她和同事互發鯨魚的死訊。大家都說,那已經發生了。

隨後的日子,網上輿論開始追究責任,也有人批評拍下鯨蹤的她。Lily相信,人人總能找到指責的對象,但他們不能阻止別人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的着眼點是傳遞正確的訊息:請保持距離」。而她認為遊艇會從一開始便聯絡了執法部門,她相信他們很了解那裏的情況,已盡了最大的努力。

記者問Lily,認為香港仍是個適合海洋生物生活的地方嗎?她談起活在香港另一端的海豚,「我認為有牠們在身邊顯然是件好事,但我想在人們能夠尊重牠們前,我不認為牠們應該來到這裏。因為我們不想傷害他。」而所謂尊重,她說,就是以人類所希望獲得的對待,來對待海洋生物。「你不會希望有人跑過馬路,然後撞跌你。這就是對待動物應有的態度,也是你希望得到別人對你的態度」。

曾雪雯
譚志榮、網上影片截圖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鯨逝證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